坐禅之要法有五门。一者安般。二不净。三慈心。四观缘。五念佛。安般不净二门观缘。此三门有内外境界。念佛慈心缘外境界。所以五门者。随众生病。若乱心多者教以安般。若贪爱多者教以不净。若嗔恚多者教以慈心。若着我多者教以因缘。若心没者教以念佛。若行人有善心已来。未念佛三昧者。教令一心观佛。若观佛时当至心观佛相好。了了分明谛了已。然后闭目忆念在心。若不明了者。还开目视极心明了。然后还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如对真佛明了无异。即从座起跪白师言。我房中系念见佛无异。师言。汝还本坐。系念额上一心念佛。尔时额上有佛像现。从一至十乃至无量。若行人所见。多佛从额上出者。若去身不远而还者。教师当知。此是求声闻人。若小远而还者。求辟支佛人。若远而还者。是大乘人。三种所出佛还近身。作地金色。此诸佛尽入于地。地平如掌明净如镜。自观己身明净如地。
此名得念佛三昧境界。得是境界已白师。师言。是好境界。此名初门观也。师复教系念在心。然后观佛。即见诸佛从心而出。手执琉璃杖。杖两头出三乘人。光焰有大小。如是出已。末后一佛执杖在心正立而住。末后住佛回身还入。先去诸佛尽来随入。若小乘人入尽则止。若大乘人入尽已。悉从身毛孔出满于四海。上至有顶下至风际。如是照已还来入身如净琉璃。所以光明还来入身者。欲示勇猛健疾境界相好。如是已即往白师。师言。此名一切念处。以能生诸定故名为念处。亦初得此法。皆是诸佛弟子所得。非是邪道神仙所见。上杖者定相也。相光者智慧相也。此内凡夫境界相也。
师复更教言。汝从今舍前二观。系心在齐。即受师教一心观齐。观齐不久觉齐有动相谛视不乱。见齐有物犹如雁卵其色鲜白。即往白师。师言。汝更视在处。如师所教。观已有莲花。琉璃为茎。黄金为台。台上有佛结跏趺坐。第一佛齐中复有莲花出上复有佛结跏趺坐。如是展转相出乃至大海。海边末后第一佛。还入第二佛齐。第二佛还入第三佛齐。如是展转还入乃至人齐佛。令为一一佛入行人齐中已。行人自身诸毛孔。遍出莲花满虚空中。犹如垂宝璎珞。如是出生见诸莲花尽入齐。行人尔时身体柔软轻悦。自见己身明净如杂宝色。即以所见白师。师言。大善。汝好用心观此身成定相也。师教言。更观齐中。即如教观。见顶有五色光焰。见已白师。师言。更观五光有五瑞相。如教观已。见有一佛在光明中结加趺坐。更观五光中佛有何瑞相。即见佛口中种种莲花出。出已遍满大地。更令观五光中佛。一见佛齐中有五师子出。师子出已。食所出诸花已。还入五光中佛齐中。师子入已。五光及佛即从顶入。此名师子奋迅三昧定相也。
行人复观。光入佛身已。行人身作金色。见金色已见齐中有物。圆如日月白而明净。见已白师。师言。更观即见佛出。满腋下及腰中有佛出。凡四佛出。四佛出已见四佛身。一一佛出无量圆日光。日光甚明净。因诸日光。见四天下色。上至有顶下至风际。悉皆明了。如见掌中无所挂碍。此名白净解脱境界也。见如此已。还见四佛随出处还入。四佛入已。复见白焰诸光。前入后出后入前出。左入右出右入左出。如是四种出入竟。见自身明净。及水四边圆满净光。此为名明净境界。见此光已。名成念佛三昧。在四禅中。
不净门行者。善心来诣师所。未受法时。师教先使房中七日端坐。若有缘者。觉身及齐有瞤动相。自见己身明了左足大指爪上有白露如珠。行者从座起。以所觉白师。师教行人行住坐立相。其人内境界多者视占极高远知缘外多。若一心徐步视占审谛者知缘内。若外缘者教观冢间死尸。见已还来在房中坐。自观己身念骨若三日不失。次观房中诸人。渐渐令见白骨。次第相续至于大海。以何相故到大海缘见水波源。一切骨人及己身尽着璎珞。复见大水来灌其顶满于己身。满己身已令从足指出成血河。此名为厌患三昧也。
复专念前见一切卧。唯有身在。以白师。师言。汝自观分为五分。所以为五分者。欲知内觉外觉为验。身若能坏作五分了者。即知今则无有我。一一亦无我。心则若住无我定门。若住定时尽见支节有刀出。诸刀刃皆有明焰出。此名无我智慧境界。
复更系心白骨。自见骨上有明星出。四边有金丸。星者明净境界。金丸者智慧境界。二十五此名白骨境界。满也。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