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南山诗》全诗赏析
吾闻京城南,兹惟群山囿。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天空浮修眉,浓绿画新就。孤撑有巉绝,海浴褰鹏噣。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簉。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寻径杜墅,岔蔽毕原陋。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祐。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
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愗。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月,欲进不可又。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复奏。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初从蓝田入,顾盻劳颈脰。时天晦大雪,泪目苦矇瞀。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苍黄忘遐睎,所瞩才左右。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昨来逢清霁,宿愿忻始副。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凑。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或乱若抽笋,或嵲若注灸。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G 譳。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
又如游九原,坟墓包椁柩。或累若盆罂,或揭若è豆。
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或蜿若藏龙,或翼若搏鹫。
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或迸若流落,或顾若宿留。
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或俨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狩。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熹焰,或若气饙馏。或行而不辍,或遗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或赤若秃鬝,或熏若柴槱。
或如龟拆兆,或若卦分繇。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
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誾誾树墙垣,巘巘驾库厩。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敷敷花披萼,J J 屋摧霤。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大哉立天地,经纪肖营腠。
厥初孰开张,黾勉谁劝侑。创兹朴而巧,戮力忍劳疚。
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咒。鸿荒竟无传,功大莫酬僦。
尝闻于祠官,芬苾降歆嗅。斐然作歌诗,惟用赞报酭。
作品赏析 注释:
① 朱熹云:“或只作‘南山一首’无‘诗’字。” 钱仲联云:“《诗·召南》毛传:‘南山,周南山也。’又《秦风》毛传:‘终南,周之名山中南也。’《初学记》:‘刘向《五经要义》曰:终南山,长安南山也。一名太一。潘岳《关中记》曰:其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之中,居都之南,故曰中南。’《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武功县东有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张衡《西京赋》:‘于前则终南、太一。’薛综注:‘终南、太一,二名也。’李善注:‘终南,南山之总名。太一,一山之别号耳。’《括地志》:‘终南山,一名中南山,一名太一山,一名南山,一名橘山,一名楚山,一名秦山,一名周南山,一名地肺山,在雍州万年县南五十里。’《雍录》:‘终南山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蓝田,凡雍、岐、眉、鄠、长安、万年,相去六百里,而连绵峙据其南者,皆此之一山也。’按:山既绵长若此,合之则一山,分之则有数名也,随所在而异耳。” 樊汝霖云:“凡百有二韵,元和初自江陵法曹召为国子博士作。” 方世举云:“诗中云‘前年遭谴谪’,又云‘昨来逢清霁’,则此诗作于阳山召还之后。” 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诗云‘昨来逢清霁’,谓六月召拜国子博士时,于‘朱维方烧日’二语见之。”
徐震《南山诗评释》:“自江陵召为国子博士在六月,此诗当是到京后作,盖作于秋初。‘朱维方烧日’二语,乃言山之大耳,非言此次登山之时也,不得引以为证。又案:公作此诗时,年三十有九。”
2 孙汝听云:“囿,园圃。言群山聚此。” 王元启云:“囿者,禽兽草木所聚。终南为群山所聚,故亦目之为囿。”
3 朱熹云:“方(崧卿)云:‘《史记》春申君《上秦昭王书》:‘王之地,一经两海。’《太康地记》曰:‘河北得水为河,塞外得水为海。’今按:此与《史记》但皆极言其广耳,不必曲引塞外之说也。” 何焯云:“胡三省云:‘东西为经,两海,东海、西海也。谓自东至西,一为秦所有。’” 徐震《评释》:“《史记·张仪传》:‘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索隐》:‘西海为蜀川也。’《汉书·东方朔传》:‘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颜注:‘言关中山川物产饶富,是以谓之陆海也。’‘东西两际海’,谓南山东际有陆海,西际有西海也。西际实未极蜀川,诗赋语多夸侈,往往如此。” 钱仲联云:“‘东西两际海’,犹司马相如赋《上林》而曰‘左苍梧,右西极’也,不必凿求。”
4 方世举云:“《汉书·艺文志》:‘《山海经》十三篇。’《隋书·经籍志》:‘武帝时,计书既上太史,郡国地志,故亦在焉。班固因之作《地理志》。’”
5 文谠云:“言山经地图去世愈远,非亲受于昔人,今睹则茫然暗昧不可详悉。” 方世举云:“《南史·顾宪之传》:‘虽复茫昧难征,要若非妄。’”
6 方世举云:“《淮南·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 张相云:“团,犹云估量也,猜度也。言欲为约估之辞而挈其大纲。”
7 朱熹云:“‘挂一念’,或作‘一念挂’,非是。” 孙汝听云:“《山经》地志,既茫昧不详,欲团集其辞而试挈提之,又恐挂一漏万也。”
8 魏本引《补注》:“觏,见也。《诗》:‘亦既觏止。’言姑叙其径行觏见者尔。” 徐震《评释》:“以上言作诗之缘起。”
9 朱熹云:“‘尝’,方作‘常’。” 徐震《评释》:“《说文》:‘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此句言升高丘以望南山。” 朱彝尊云:“泛就远望说起。”
10 徐震《评释》:“《诗·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毛传:‘聚其角而息,戢戢然。’《释文》:‘濈,亦作戢。’此句谓众峰凑聚,戢戢然也。”
11 魏本引《补注》:“公《秋怀》诗云:‘南山见高棱。’”
12 孙汝听云:“缕,丝脉也。言众山之状相错如绣。” 徐震《评释》:“此谓山脉缕缕,碎分如绣。” 朱彝尊云:“鍊语工妙。”
13 朱熹云:“‘澒洞’,或作‘鸿洞’。方云:《淮南子》:‘澒蒙鸿洞。’王褒《箫赋》、扬雄《羽猎赋》,所用皆同。唐人始兼用之。杜诗:‘鸿洞半炎方’、‘澒洞不可掇’是也。” 孙汝听云:“蒸出为岚。岚,山气。澒洞,相浑合之状。” 方世举云:“贾谊《旱云赋》:‘运清浊之澒洞兮,正重沓而并起。’则西汉已有此语,非自唐人也。”
14 方世举云:“《左传》:‘表里山河。’”
15 祝充云:“簸,扬米也。《诗》:‘不可以簸扬。’” 方世举云:“张衡《西京赋》:‘荡川渎,簸林薄。’”
16 文谠云:“融液,亦山之气。郭景纯《江赋》云:‘云雾之所蒸液。’”案:《说文·火部》云:“煦,蒸也。一曰赤貌;一曰温润也。”此处指山气温润之貌。
17 樊汝霖云:“《说文》:‘岫,山穴也。’” 徐震《评释》:“《尔雅·释山》:‘山有穴为岫。’”
18 朱熹云:“‘空’,或作‘宇’。” 孙汝听云:“言远山横如修眉也。” 韩醇云:“《选·洛神赋》:‘修眉联娟。’注:‘修,长也。’《西京杂记》:‘文君佼好,眉色如望远山。’” 魏本引《补注》:“《赵飞燕外传》云:‘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合德,飞燕妹名。”
19 祝充云:“巉,峻貌。绝,岩险也。杜诗:‘巉绝华岳赤。’” 魏本引《补注》:“《南史》刘孝标《广绝交论》:‘太行孟门,岂云巉绝。’”
20 祝充云:“噣,鸟口也。《史记》:‘中行人面鸟噣。’” 文谠云:“言险绝之处有孤峰撑起,如海鸟之举噣也。《史记·楚世家》:‘射噣鸟于东海。’鹏,海鸟也。” 徐震《评释》:“潘岳《射雉赋》:‘褰微罟以长眺。’徐爰注:‘褰,开也。’《说文》:‘噣,喙也。’此二句言山或桀起特立,拔地凌霄,或双峰对峙,如鹏开喙。” 魏本引《补注》:“已上总叙南山大概。” 何焯云:“刻画奇秀。”
21 祝充云:“沮洳,陷湿地。《诗》:‘彼汾沮洳。’” 文谠云:“春阳、夏炎、秋霜、冬雪,皆言山色随时而变,下各咏其意。沮洳,渐湿也。” 方世举云:“《诗·七月》:‘春日载阳。’”
22 朱熹云:“‘深吐’,或作‘吐深’。” 文谠云:“濯濯,言如洗濯然。《晋书》:‘恭美姿仪,人多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 徐震《评释》:“《诗·崧高》:‘钩膺濯濯。’毛传:‘濯濯,光明貌。’”
23 钱仲联云:“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山则盘纡岪郁,隆崇嵂崒。’” 魏怀忠云:“嵂崒,山峻也。”
24 祝充云:“软,柔也。《礼记》:‘天子饮酎用礼乐。’注:‘酎之言醇也,谓重酿之酒也。’” 方世举云:“《汉书·尹赏传》:‘一坐软弱,不胜任免。’”
25 孙汝听云:“言草木茂盛,埋覆众山也。”
26 祝充云:“歊,热气。《说文》:‘歊歊,气出貌。’‘歔,欷也。’” 孙汝听云:“言山谷鸣吼如神灵也。”
27 韩醇云:“《选》左太冲《招隐诗》:‘喦穴无结构。’”案:李善注云:“结构,谓交结构架也。”
28 朱熹云:“‘轹’,或作‘铄’。方云:《史记·酷吏传》:‘刻轹宗室。’” 徐震《评释》:“《汉书》颜注云:‘轹,谓陵践也。’”
29 祝充云:“磔,裂也。癯,瘠也。” 文谠云:“秋冬则山泽藏气,磔然而立,有似人体之癯瘦也。” 孙汝听云:“言草木皆落,山卓然独立也。”
30 文谠云:“参差,不齐也。《西京赋》曰:‘岗峦参差。’” 方世举云:“马融《长笛赋》:‘密栉叠重。’”
31 文谠云:“宇宙,天地也。” 徐震《评释》:“刚有肃义。耿者,光也。光与清朗之义相因,刚耿云者,犹言清肃也。”
32 徐震《韩集诠订》云:“《楚辞·怀沙》:‘孔静幽默。’《史记》‘默’作‘墨’。韩以‘幽墨’为‘幽默’,依《史记》之文。” 案:《史记》集解引王逸云:“孔,甚也。墨,无声也。”《正义》云:“言江南山高泽深,视之眴;野甚清净,叹无人声。”
33 朱熹云:“‘雪’,或作‘路’。” 文谠云:“《尔雅》曰:‘金谓之镂。玉为之琢。’言冰雪屈曲自为琢镂之形,如白玉然。”
34 朱熹云:“‘危’,或作‘峗’。” 文谠云:‘曦,日光也。”
35 朱熹云:“‘恒’,或作‘亘’。” 方世举云:“《汉书·西域传》:‘广袤三百里。’《说文》:‘南北曰袤,东西曰广。’”
36 魏本引《补注》:“已上叙四时变态。” 朱彝尊云:“南山当咸京面前,日日望见,故备覩四时态状。” 徐震《评释》:“以上言瞻望所见也。中分两层,自‘尝升崇丘望’至‘海浴褰鹏噣’为一层,总述所见之大概。自‘春阳潜沮洳’至‘顷知异状候’,分述四时所见之不同。‘明昏’二句,总括四时言之,作一收束。”
37 文谠云:“《水经》云:武功县有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杜预以为中南也,亦曰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下军行,不得鼓角。以其辄致雷雨故也。”
38 祝充云:“《左氏》:‘僖子使助远氏之簉。’注:‘簉,副倅也。’” 文谠云:“言太白山在京城西南,最为雄桀,众山莫能齐也。嵇叔夜《琴赋》云:‘承间簉乏。’” 徐震《评释》:“此二句言太白崛起西南,旁无高山堪为副贰。”
39 孙汝听云:“太白为帝都藩垣,唐土德,太白在西南坤位,故云‘配德运’。”
40 徐震《评释》:“此句之义,由来注家皆曰‘丁戊亦谓西南’。此言殊不分明。震谓丁为南,戊乃中也。谓终南自太白分来,据秦岭之中,帝都之南,故曰‘分宅占丁戊’耳。秦岭西为太白,中为终南,东为华山,韩公意谓太白乃秦岭之首,故歌颂终南,不可遗之耳。”
41 朱熹云:“‘坤’,或作‘地’。” 王元启云:“(逍遥,)旧注:谷名。按:下与‘诋讦’为偶,不应解作谷名。” 方世举云:“扬雄《蜀都赋》:‘下按地纪,则坤宫奠位。’班固《西都赋》:‘据坤灵之正位。’”
42 孙汝听云:“言太白非特占西南坤位而已,又侵及东北乾位,故云‘陷乾窦’也。” 方成珪云:“‘东北’,当从王本作‘西北’。乾,西北之卦也,见《说卦》。若东北则艮位,非乾位矣。” 方世举云:“蒋云:‘逍遥、诋讦,或云谷名。’按:逍遥谓谷,诚为有之,韦琼之所居也。诋讦无此谷名。此四字不过形容越字陷字耳。’诋讦,犹凌犯 也。” 徐震《评释》:“蒋之翘述魏注耳,其义当从方世举说。” 姚范云:“诋讦,同抵揭。”
43 蒋抱玄云:“《诗》:‘战战兢兢。’”案:毛传云:“战战,恐也。兢兢,戒也。”
44 方世举云:“陶潜诗:‘山中晓霜露,风气亦先寒。’” 徐震《评释》:“《广雅·释诂一》:‘校,度也。’校即较也,引申校度之义,则为争竞。搜漱皆取声。《广雅·释训》:‘飕飕,风也。’搜漱,犹飕飕矣。”
45 方世举云:“《释名》:‘霰,’冰雪相博如星而散也。” 钱仲联云:“《水经注》:‘杜彦达云:太白山冬夏积雪,望之浩然。” 祝充云:“糅,即谓杂糅。《仪礼》:‘无物则以白羽与朱羽糅。’” 徐震《评释》:“朱维,南方也。阴,北方也。《谷梁传》:‘山南为阳,水北为阴。’此言山南日光正盛,山北飞霰交下矣。‘空虚’二句,形太白之高,此二句形其大也。以上颂太白之高大,以终南发脉于太白也。”
46 孙汝听云:“昆明池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汉武元狩二年作,以习水战。”
47 方世举云:“《广雅·释诂》:‘绵联,牵连也。’” 蒋抱玄云:“《西京赋》:‘绕垣绵联,四百余里。’”
48 徐震《评释》:“言山影倒侧映池水中,为池所限,故曰困也。”
49 方世举云:“《释名》:‘风吹水波成文曰澜。’澜,连也,波体转流相及连也。’”
50 朱熹云:“‘躁’,或作‘蹂’。” 徐震《评释》:“《广韵》:‘猱,猴也。’‘狖,兽名,似猿。’”
51 徐震《评释》:“俯视水波动荡,山影若将破碎,仰视山形,乃喜其未倾也。”
52 朱熹云:“‘径,’或作‘经’。方云:‘径’当如‘夜径泽中’之‘径’。‘杜’,或作‘社’,非是。” 孙汝听云:“杜墅,即杜陵也。本周之杜伯国,在长安万年县东南。” 徐震《评释》:“自昆明池东北行至杜墅,由此登山也。”
53 朱熹云:“‘坌’,或作‘忿’。” 孙汝听云:“毕原,周文、武葬处,在今咸阳县西北。或曰文王子封于毕,此其地也。” 方世举云:“《广雅·释诂》:‘坌,尘也。蔽,隐也。’” 徐震《评释》:“此二句谓已至杜墅,毕原为坌尘所蔽,不可见矣。陋者言其卑小。”
54 朱彝尊云:“始抵南山。”
55 魏本引《补注》:“谢惠连诗:‘行行道转远。’又《古诗》:‘行行重行行。’” 文谠云:“穷,极也。”
56 徐震《评释》:“《楚辞·九歌》:‘巡陆夷之曲衍兮。’王逸注:‘大阜曰陆。’互者,《汉书·刘向传》:‘宗族磐互。’注:‘字或作牙 。谓若犬牙相交入之意也。走者,《释名》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释名》:‘烦,繁也。’行行二句,谓岭陆繁然交会,若无路可由也。朱彝尊云:‘将遂穷则尚未至顶。’按:朱以穷为穷其巅,非是,二句自言山路将穷耳。”
57 蒋抱玄云:“刘歆《遂初赋》:‘地坼裂而愤急兮。’”
58 朱熹云:“‘蛾’,或作‘娥’。方云:考《列子》当作‘蛾’。” 徐震《评释》:“张衡《西京赋》曰:‘巨灵赑 ,高掌远蹠,以流河曲,厥迹犹存。’薛综注:‘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开其上,足踏离其下,中分为二。’《列子·汤问篇》:‘北山愚公欲平太行、王屋二山,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东无陇断矣。’”
59 朱熹云:“‘贾’,或作‘雇’。” 祝充云:“售,卖物出手。《诗》:‘贾用不售。’” 李黼平云:“此盖言平日欲登此山,见岭陆互走,思坼裂之也。得此数韵顿折极好,与少陵‘吾欲铲叠嶂’意同。‘远贾’句用《世说》‘未闻巢、由买山而隐’语也。” 徐震《评释》:“李说非也,谓平日欲登此山尤误。此明谓当前所见,何云平日邪?” 程学恂云:“宥、售等韵,似乎强押。然中有妙趣,非习于游山者不知也。”
60 蒋抱玄云:“《庄子》:‘造物者将以予为此区区也。’”
61 钱仲联云:“《礼记》:‘毋固获。’郑玄注:‘欲专之曰固,争取曰获。’陆德明《释文》:‘获,一音护。’马融《长笛赋》:‘或乃聊虑固护。’李善注:‘精心专一之貌。’”
62 方世举云:“《广雅·释诂》:‘排,推也。’” 祝充云:“斡,转也。”
63 祝充云:“诟,怒也,耻也,骂也。《礼记》:‘以儒相诟病。’” 沈钦韩云:“雷电以上八句,言思破其拥掩,有巨灵之劈华,夸蛾之移山大力,所必售也。然天欲固护之,人力虽胜,终怯雷电也。” 徐震《评释》:“沈说非也,谓思破拥掩,则亦与李说同谓是想像之辞。不知此八句皆言山形,乃实境也。盖当岭陆互走,路若将穷矣,山忽开豁,若有勃然思坼裂之者,如巨灵、夸蛾欲贾耀其威神也。山势如此,疑将分矣,然天意又似不欲其离,所以开而复合也。‘固护蓄精祐’,谓积集神力以固护之。‘雷电怯呵诟’,谓巨灵、夸蛾犹怯雷电之呵诟也。” 朱彝尊云:“如此说大话,亦未见佳,以无所取义。若龟山蔽鲁,便有味。” 徐震《评释》:“‘勃然思坼裂’一段,与‘因缘窥其湫’一段相接,以形容险怪之状,与摹写幽靓之境,交映成趣。”“朱氏以‘勃然思坼裂’为出于想像,不知韩公乃形容山势开合之实景,宜乎不识其奇妙矣。”
64 “缘”,或作“辕”。
65 顾嗣立云:“《选·海赋》:‘蹭蹬穷波’。” 徐震《评释》:“蹭蹬,《说文·新附字》云:‘失道也。’甃,《说文》云:‘井壁也。’《广韵》:‘音皱。’此以积甃形容深谷。此二句言山势既开而复合,攀缘上登,手足欲脱,既不得上,乃失道而下,至于谷中。”
66 魏本引《补注》:“茫如,即茫然也。” 方世举云:“张衡《思玄赋》:‘仰矫首以遥望兮,魂怅惘而无畴。’”
67 祝充云:“堛,土块。《尔雅》云:‘块,堛也。‘塞,填塞。怐愗,愚也。《楚辞》宋玉《九辩》云:‘直怐愗而自苦。’” 宗传璧云:“堛,旧注作土块解,这里就讲不通了。有人疑作‘偪’。偪,迫促之意。” 钱仲联云:“‘堛塞’,亦作畐塞,唐人恒言。畐亦作愊,谓气愤满郁结也。” 徐震《评释》:“此二句言在深谷之中,茫然仰望,迫促郁塞,如在井中。”
68 方世举云:“张衡《西京赋》:‘浸盛威容。’《汉书·承宫传》:‘臣貌丑,宜选有威容者。’” 蒋抱玄云:“杜甫诗:‘致身福地何萧爽。’” 徐震《评释》:“威容犹仪容,言处偪塞之中,失萧爽之仪容。”
69 徐震《评释》:“言近处觅得新路,迷失远来之旧路。”
70 徐震《评释》:“言拘系官守,不可旷日于游山,故虽在近处寻得新路,不可复进也。《诗·小雅·实之初筵》:‘矧敢多又。’笺云:‘又,复也。’” 宗传璧云:“又,复。又,是虚词,这里用作实词。注字虽然引《诗经·小雅》‘矧敢多又’之出处,但我们应当看到,这实际是韩愈‘词必己出’的创造性运用。古人拘于杜韩无一字无来处的迂夫子之见,不可信。”
71 蒋抱玄云:“《史记·田叔传》:‘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 韩醇云:“南山有炭谷湫,公有《题炭谷湫祠》诗,即谓此湫也。”
72 朱熹云:“‘嘼’,或作‘兽’。” 洪兴祖云:“嘼,畜产也。” 孙汝听云:“《礼运》:‘龙以为嘼。’” 樊汝霖云:“作‘兽’者非是。” 徐震《评释》:“此二句言山路既不可再进,因于便道往观湛湫。”
73 徐震《评释》:“郑玄注《舜典》:‘寇贼奸宄’云:‘强取为寇。’此言湫清澄,鱼虾可以俯拾,以其为神物,故不敢取。”
74 樊汝霖云:“其湫如镜面,叶落恐其污,即鸟衔去,盖其神物之灵如此。” 方世举云:“《水经注》:‘燕京山之天池,在山原之上,方里余。其水澄渟镜净而不流,若安定朝那之湫渊也。池中尝无斥草,及其风箨有沦,辄有小鸟翠色,投渊衔出。’南山之湫,盖亦若是乎?”
75 方世举云:“弯环,盖状鸟之回翔。”
76 方世举云:“《尔雅·释鸟》:‘生哺鷇。’注:‘鸟子须母食之。’《汉书·东方朔传》:‘声謷謷者,鸟哺鷇也。’韦昭曰:‘凡鸟哺子而活者为鷇,生而自啄者曰雏。’” 徐震《评释》:“言鸟投弃脱叶,急于哺其鷇雏。” 朱彝尊云:“此境奇甚。” 何焯云:“体物幽细至此。” 李黼平云:“诗正叙神物之灵,与《炭谷湫祠堂》篇不同,彼别有所托词。”
77 祝充云:“睨,视也。《礼记》:‘睨而视之。’”
78 朱熹云:“‘达’,或作‘远’。方云:卢仝《月蚀》诗:‘头戴弁冠高达蘖。’” 方世举云:“达蘖,高貌。” 徐震《评释》:“此二句言于旋归途中回视,则高峰巍然复在前也。达蘖盖即带嵲之音转。壮者,形其崇也。奏,《说文》云:‘进。’引申其义则为前矣。”
79 祝充云:“贸,易也。” 徐震《评释》:“此二句之义,谓归途不由旧径,而依然覩见向所升陟之高陵,所以嗟叹称奇,谓此不动之峙质,若能变化眩人也。以上叙初往陟览,中间失途,未登其巅。此二十一韵,中分六层。‘昆明大池北’至‘仰喜呀不仆’,言登山之前,途中景物也。‘前寻径杜墅’至‘始得观览富’,言自山麓上跻之所见也。‘行行将遂穷’至‘雷电怯呵诟’,言山中群岭轇輵,开而复合,极奇险也。‘攀缘脱手足’至‘欲进不可又’,言上跻既难,遂至失道,不获更进也。‘因缘窥其湫’至‘投弃急哺鷇’,言便道视清湫之景物也。‘旋归道回睨’至‘峙质能化贸’,言归途之所见也。”
80 孙汝听云:“谓贞元十九年十二月,自监察御史谪连州阳山令。” 何焯云:“此段一开,妙甚。”
81 文谠云:”探,试也。历,过也。言本非游览,因事经过,得邂逅此殊胜也。《诗》曰:‘邂逅相遇。’不期而会也。”
82 文谠云:“《通典》云:‘蓝田关,秦峣关也。玉之美者曰球,次曰蓝。以出玉故名之。’” 方世举云:“《汉书·地理志》:‘京兆尹蓝田县。’” 朱彝尊云:“前由西南入,此从东南入。”
83 文谠云:“回视为顾,动目为盼。脰亦颈也。谢灵运诗:‘顾望脰为悁。’” 习之补释:“眄,《说文》:‘一曰衺视也。’《释文》:‘衺,亦作邪。’《西京赋》:‘眳藐流眄,一顾倾城。’正指斜视言。” 徐震《评释》:“此四句,言在迁谪途中,便道往游。”
84 唐庚云:“公两谪南方,皆由蓝关,又皆遇冰雪。其谪阳山以十二月。《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云:‘商山季冬月,冰冻绝行辀。’其谪潮州虽以正月,然亦遇雪。《蓝田驿》(习之按:即《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诗云:‘雪拥蓝关马不前’是也。”习之按:《蓝关示姪孙湘》诗作于元和十四年,韩愈是年五十二岁。而此诗乃韩三十九岁时作。故此指谪阳山途中过此也。
85 方世举云:“《释名》:‘朦,有眸子而失明,朦朦无所分别也。’《说文》:‘瞀,低目谨视也。’” 钱仲联云:“朦瞀,并列复词,在此同义。《集韵》:‘瞀,目不明,亡遇切。’按:‘大雪过后,遍山皆白。反光强烈射目,使人泪下。登西北高山者,往往遇此境。’”
86 文谠云:“拖,曳也。溜,冰柱下也。”
87 徐震《评释》:“《诗》:‘褰裳涉洧。’假褰为攐。《说文》:‘攐,抠衣也。’”
88 祝充云:“颠,仰倒也。蹶,失脚也。《庄子》:‘为颠为蹶。’注:‘颠,倒;蹶,败也。’” 徐震《评释》:“复,又也,返也,往来也。”
89 徐震《评释》:“苍黄,遽迫之义也。杜甫《送郑虔》诗曰:‘仓皇已就长途往。’仓皇即苍黄,音义并同。” 孙汝听云:“遐睎,远望。忘遐睎,言不能远望也。”
90 文谠云:“近视曰瞩。”
91 方世举云:“《广雅·释器》:“‘蒲苏,铍也。’”
92 方世举云:“《广雅·释诂》:‘杲,耀,明也。’” 徐震《评释》:“此言杉篁皆被冰雪,若刀剑之可咤,若甲胄之攒聚。”
93 朱熹云:“‘逾’,或作‘迩’,非是。” 魏本引《补注》:“《吕氏春秋》曰:‘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皆无能与居者。’” 徐震《评释》:“此二句言愿速至平道,急求脱险也。以上叙二次往游,以迁谪道途所经,邂逅历览,天既大雪,不敢犯 险登陟,遂急退还。”
94 文谠云:“此借言为国子博士时也。《荆州记》曰:‘衡山秀峰最为竦桀,自非清霁素朝,不可望见。’”
95 朱熹云:“‘始’,方作‘所’,非是。自‘前年遭谴谪’以后读之可见。” 文谠云:“副,称也。” 蒋抱玄云:“梁简文帝《马宝颂序》:‘副四海之愿。’”
96 徐震《评释》:“颜师古、司马相如《大人赋》注云:‘峥嵘,深远貌。’” 文谠云:“峥嵘,高峻貌。” 方世举云:“屈原《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诗·小雅·十月》:“山冢崒崩。
”毛传云:“山顶曰冢。”
97 祝充云:“《尔雅》:‘鼯鼠,夷由。’注:‘谓之飞生。’又曰:‘鼬鼠。’注:‘鼬似鼦,赤黄色,大尾,啖鼠。’”
98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划,犹忽也,突也。”
99 “皱”,方崧卿作“侯皮”,云:“众侯皮,以蜀人韩仲韶本校。侯皮,石蟆也。二韵皆取喻,谓高而群峰飞驰如鼯鼬之奔,低而堆阜分布如众侯皮之列,义为近。” 朱熹云:“此蜀本之误,沈元用本亦然,皆非是。盖此但言登山之时,丛薄蔽翳,方与虫兽群行,而忽至山顶,则豁然见前山之低,虽有高陵深谷,但如皱物微有蹙折之文耳。此最为善形容者。非登高山临旷野,不知此语之为工也。况此句‘众皱’为下文诸‘或’之纲领,而诸‘或’乃‘众皱’之条目。其语意接连,文势开阖,有不可以毫厘差者。若如方说,则不唯失其统纪,乱其行列,而鼯鼬动物,山体常静,绝无相似之理。石蟆之与堆阜,虽略相似,然自高顶下视,犹若成堆,则亦不为甚小,则未足见南山之极高矣。其与下文诸‘或’,疏密工拙,又有迥然不侔者。未论古人,但使今时举子稍能布置者,已不为此,又况韩子文气笔力之盛,关键纪律之严乎?大抵今人于公之文,知其力去陈言之为工,而不知其文从字顺之为贵,故其好怪失常,类多如此。今既定从诸本,而复备论其说,以晓观者云。” 俞樾云:“《史记》司马相如《子虚赋》:‘襞积褰绉,纡徐委曲,郁桡溪谷。’注曰:‘绉,裁也。其绉中文理,岪郁 曲,有似于溪谷也。’韩子用绉字本此,所谓杜诗韩笔无一字无来历也。方氏从蜀本作‘侯皮’,固失之,朱子极言方本之非,然亦未知‘皱’字所出也。” 钱仲联云:“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流离烂漫。’李善注:‘分散远貌。’”
100 文谠云:“蹙,迫也。”
101 徐震《评释》:“从《尔雅·释诂》:‘妥,止也。’弭伏,犹低伏也。《子虚赋》:‘楚王乃弭节徘徊。’注:‘弭,犹低也。’”
102 钱仲联云:“雊,雄雉鸣也。《诗》:‘雉之朝雊,尚求其雌。’”案:竦,通耸。此处以雄雉惊鸣之状状山形之耸峙。
103 韩醇云:“《前汉·匈奴传》:‘其困败瓦解云散矣。’” 徐震《评释》:“《汉书·徐乐传》:‘乐上书云: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
104 朱熹云:“‘辐’,方作‘轮’。今按:轮者 辐之通名,其凑于 者,辐而已。当作‘辐’。” 查慎行云:“‘凑’,当作‘辏’。不然,与前‘戢戢见相凑’重叶矣。” 王鸣盛《蛾术编》:“顾亭林论诗不忌重韵。愚谓苏、李送别、《庐江小吏》,是或一道也。唐杜子美、李义山当律体盛行,而《饮中八仙歌》、《行次西郊作》尚用此体,即成疵病。昌黎《南山》一百二韵,前云‘戢戢见相凑’,后云‘或赴若辐凑’,遍考近日翻刻,魏仲举《五百家昌黎集注》、宋版王伯大《音释》、晦菴朱氏《昌黎集考异》及东雅堂徐氏刻《昌黎集》、顾氏嗣立、方氏世举注本,皆同,似属重韵。但《广韵·去声五十候》有‘凑’字,亦有‘辏’字,注云:‘辏,亦作凑。’《集韵》与《广韵》同,《广韵》本于《唐韵》,昌黎必从《唐韵》作‘辐辏’,各本作‘凑’,皆非也。《说文·车部》无‘辏’字,《新附》亦无。然诗家用韵,岂能尽拘《说文》?《唐韵》已收之字,何不可用?若重韵,直不成诗矣。” 钱仲联云:“王氏以重韵不成诗,其说太过。自《三百篇》而下,迄于汉、唐,重韵之作,不独苏、李送别诸诗,迮鹤寿已历举以驳之矣。然在昌黎诗中,其通押数韵者,如《此日足可惜》之类,即不避重韵。其押一韵到底之险窄韵者,因难见巧,例不重韵。此句自当从宋刻祝氏《音义》本作‘辏’。‘辏’字虽不收于《说文》,然早见于《汉书》,《叔孙通传》云:‘四方辐辏。’注:‘辏,’聚也,言如车辐之聚于 也。字或作凑。”
105 朱熹云:“‘翩’,或作‘泛’。”
106 徐震《评释》:“《庄子·齐物篇》:‘麋鹿见之决骤。’崔譔注:‘疾走不顾为决。’《说文》云:‘骤,马疾步也。’”
107 徐震《评释》:“乱若抽笋,为众峰丛杂之状。嵲若炷灸,则特出之状也。又笋皆上削,灸则加艾而上抒,其形正相反。凡二句相连,多以相对之形言之。”
108 文谠云:“错,杂也。《尔雅》:‘绘者画之始。’”
109 祝充云:“缭,绕也。《楚辞》,‘佩缤纷以缭转。’” 钱仲联云:“许慎《说文序》:‘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又,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110 方世举云:“郭璞《江赋》:‘星离沙镜。’” 钱仲联云:“李善注:‘星离,言众多也。’傅玄《拟楚篇》曰:‘光灭星离。’”
111 钱仲联云:“《文选》宋玉《高唐赋》李善注:‘蓊然,聚貌。’” 张相云:“逗,犹驻也,言如云之驻也。”
112 文谠云:“涛,大波也。木玄虚《海赋》云:‘溢浪扬浮,飞沫起涛。’”
113 方世举云:“《燕国策》:‘窃释锄耨而干大王。’” 《史记·龟策列传》云:“锄之耨之。”裴骃《集解》引徐广云:“耨,除草也。”
114 方世举云:“《羽猎赋》:‘贲、育之伦,仗镆铘而罗者以万计。’师古曰:‘孟贲、夏育,皆古之力士也。’”
115 徐震《评释》:“《汉书·高帝纪》:‘乃多以金购豨将。’注:‘购,设赏募也。’赌胜勇前购,谓兢胜勇进以赴赏募。”
116 文谠云:“强、钝,胜、负也。胜者气势横出,则负者嗔塞不能言矣。讠豆譳,不能言也。”
117 方世举云:“何晏《景福殿赋》:‘丛集委积。’” 徐震《评释》:“‘幼’字不免凑韵,良以取譬帝王,只当分别尊卑,无庸以长幼为言也。”
118 晁说之云:“韩文公诗号状体,谓铺叙而无含蓄也。若‘虽近不亵狎,虽远不悖谬’,该于理多矣。” 徐震《评释》:“状体之说,皮相之谈耳。韩公用笔之妙,固非专事铺叙也。” 宗传璧《韩愈诗选注》:“‘或如帝王’四句,有的山象帝王一样尊严地矗立在那里,下边高高低低排列的小山就象朝见帝王、按官位大小跪着的朝臣一样,帝王即使看到是亲戚,也不因此而特别亲亵,帝王即使看到是远房子侄,也不因此而不理。”习之按:从宗氏的解释中,可见‘幼’字非为‘凑韵’。
119 朱熹云:“‘纷’,或作‘分’。” 祝充云:“《诗》,‘殽核维旅。’注:‘殽,豆实也。核,加笾也。’饾,《玉篇》云:‘贮食也。’” 钱仲联云:“《广韵》:‘饤,贮食。饾,饤饾。’” 宗传璧云:“肴核,肉类、菜类和果类食品。饤饾,食品堆迭貌。”
120 孙汝听云:“《礼记》:‘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九原,晋大夫葬处。” 何焯云“又变。”
121 槨,棺外套棺。《墨子·七患》云:‘死后又厚为棺槨。’《释名·释丧制》云:‘尸已在棺曰柩。’” 何焯云:“中间著此四段,便觉参差变化。”
122 方世举云:“《尔雅·释山》:‘重甗隒。’注:‘谓山形如累两甗。’《广雅·释器》:‘盎谓之盆。’” 钱仲联云:“扬雄《方言》:‘自关而东,赵、魏之郊,瓮或谓之甖。’”
123 朱熹云:“‘登瓦 梪’,或作‘登豆’。” 钱仲联云:“《文选》贾谊《过奏论》李善注:‘《埤苍》曰:揭,立举也。’” 方世举云:“《诗·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习之补释:“宗传璧云:‘登应写作 。’《说文》:‘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尔雅》:‘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 。’” 徐震《评释》:“二句言或如盆盎叠重,或如登豆分立。”
124 文谠云:“《埤雅》云:世说鳖伏随日,谓随日光所转。朝首东乡,夕首西乡。曝,就日也。”
125 朱熹云:“‘寝’,或作‘穷’,非是。又或作‘偃’。”
126 文谠云:“蜿,蟠结貌。宋玉《神女赋》:‘蜿若游龙。’”
127 魏引《补注》云:“陆玑云:‘贝鸟 鸠目上骨露,幽人谓之鹫。’”
128 朱熹云:“‘友朋’,或作‘迎随’。‘随’或作‘差。’方云:《方言》云:‘先后犹娣姒也。’《释名》曰:‘以来先后言也。’校本不详此义,而以先后为虚字,遂改‘友朋’为‘随迎’以偶之,又避重复,而改‘随’字为‘差’字,其误甚矣。今按:《史记》‘见神于先后宛若’,即谓娣姒也。”
129 文谠云:“潘安仁《射雉赋》云:‘倒禽纷以迸落。’” 徐震《评释》:“《广韵》:‘迸,散也。’”
130 钱仲联云:“《史记·武帝纪》:‘遂至东莱宿留之。’《索隐》:‘音秀溜,迟待之意。若依字读,则言宿而留,亦是有所待,并通。’”
131 方世举云:“《水经注》:‘山川暴戾。’”
132 蔡梦弼云:“《左传》隐十一年:‘如旧昏媾。注:‘妇之父曰昏,重昏曰媾’”
133 朱熹云:“‘舞’,或作‘举’。”
134 祝充云:“屹,山貌。” 宗传璧云:“‘或屹’句,有的山,屹然不动,象战阵摆在那里。”
135 孙汝听云:“《尔雅》:‘春猎为蒐,夏为苗,秋为狝,冬为狩。’”
136 文谠云:“水以东流为顺,故《禹贡》导水,皆言东入于海。司马《上林赋》:‘翯乎滈滈,东注太湖。’”
137 祝充云:“首,嚮也。《楚辞》:‘登崑崙而北首。’”
138 朱熹云:“‘焰’,或作‘烟’。” 钱仲联云:“《海赋》李善注:‘熺,炽也。’《西都赋》李善注:‘焰,火貌也。’”
139 祝充云:“ 馏,蒸饭。《尔雅》:‘ 馏,稔也。’注:‘ 饭为 , 熟为馏。’” 王元启云:“按:稔,熟也。 ,音修。孙炎曰:‘蒸之曰 ,均之曰馏。’《说文》:‘ ,一蒸米也。馏,饭气流也。’” 徐震《评释》:“此二句言山中云雾上出之状。” 钱仲联云:“下句信如徐释,上句则状朱维烧日时,山光如火之象,不宜混为一解。”
140 辍,《庄子·在宥》云:“雀跃不辍。”陆德明《释文》引李颐云:“止也。”
141 魏本引《补注》:“彀,张弓也。”
142 祝充云:“鬝,《说文》:‘鬓秃也。’” 徐震《评释》:“赤者谓赤立无草木。”
143 徐震《评释》:“《诗·棫朴》:‘薪之槱之。’毛传:‘积也。’《释文》云:‘积木烧也。’”
144 钱仲联云:“《诗·小旻》疏:‘兆者,龟之亹坼。’”
145 徐震《评释》:“《左传》闵二年传:‘成风闻成季之繇。’杜注:‘卦兆之占辞。’观此句文义,则直以繇为卦爻矣。” 宗传璧云:“龟坼兆,古人迷信,灼龟甲以占吉凶。看其裂痕谓之兆。繇,卜兆的占词。占词,预测吉凶之词。卦,指《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以阳爻(一)、阴爻(一一)相配合而成。共六十四卦。这里作者误用繇词为卦爻。”
146 蔡梦弼云:“《易》:《剥》 ,坤下艮上。”
147 蔡梦弼云:“《姤》 ,巽下乾上。” 文谠云:“剥卦,艮上坤下,五阴而一阳,一阳为上九,故曰前横。姤,卦名。乾上巽下,一阴而五阳,一阴为初六,故曰断后。” 朱彝尊云:“‘或连若相从’以下,琢句虽工,然不甚切实,自觉味短,且翻更说得太板了。” 姚范云:《华严法界品》言三昧光明,多用或字文法。然韩公自本《小雅》,兼用《说卦》传耳。陆鲁望和皮袭美《千言诗》,多用谁字,文法同此。” 施补华云:“《南山诗》五十余或字,与《送孟东野序》二十余鸣字一例,大开后人恶习,学诗学文者宜戒。” 陈衍《石遗室诗话》:“涛园说诗,时有悟入处。尝云昌黎《南山诗》连用五十一或字,少陵《北征》已有‘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之句。实则莫先于《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十二句,连用十二或字。余谓《北山》将苦乐不均,两两比较,视《南山》专状山之形态,有宽窄难易之不同。《北山》到底竟住,斩截可喜。《南山》则不免辞费,故中多复处。如‘或戾若仇雠’,非即‘或背若相恶’乎?‘或密若婚媾’,非即‘或向若相佑’乎?‘或随若先后’,非即‘或连若相从’乎?其余‘或赴若辐辏’与‘或行而不辍’,‘或妥若弭伏’与‘或颓若寝兽’,大同小异之处尚多。故昔人谓《北征》不可无,《南山》可以不作也。且其叠用若字如字或字,《三百篇》早有之矣。” 徐震《评释》:“诗中连用五十一或字,虽云原本《北山》,观其参差变化之处,似亦出于陆机《文赋》,试取《文赋》中‘或仰逼于先条’至‘或研之而后精’一段观之,可见阴用《文赋》之迹。连用五十一或字,一气鼓荡,势极排奡。以既登绝项,殚覩千山万壑之变态,如此形容,以便总摄,用笔殊为巧妙。且与上文自山下瞻望,及两次登山之所见,写法迥异,尤为善于变化。惟‘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与‘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词意不免重复,斯为小疵耳。”
148 方世举云:“《广雅·释训》:‘延延,长也。’” 孙汝听云:“属,续也。”
149 文谠云:“言去而复来也。《易》曰:‘君之夬夬,独行遇雨。’”案:王弼注云:“决之不疑,故曰夬夬也。” 魏怀忠云:“遘,遇也。”
150 祝充云:“喁喁,鱼口也。《吴越春秋》云:‘天下喁喁。’闯,马出门貌。《公羊》:‘开之则闯然。’注:‘出头貌。’ 徐震《评释》:“喁喁,言众山相齐。”
151 方世举云:“《说苑》:‘宿,日月五星之所宿也。’” 徐震《评释》:“《后汉书·耿弇传》:‘落落难合。’注:‘落落,犹疏阔也。’此句言一大山在疏落之小山间。”
152 王元启云:“訚訚恐取《诗·大雅》‘崇墉言言’之义。古字‘訚’与‘言’通。毛传云:‘言言,高大也。’” 方成珪《笺正》:“《礼·玉藻》:‘二爵而言言斯。’注:‘言言与訚訚同。’”
153 朱熹云:“‘山献 山献’,方云:‘山献,山形如甑也。’姚令威云:恐当作车献 车献,《魏都赋》:‘四门车献 车献。’” 钱仲联云:“《吕氏春秋》高诱注:《诗》曰:‘庶姜车献 车献。’高长貌。’《说文》:‘车献,载高貌。’”
154 方世举云:“《后汉书·张衡传》:‘长余佩之参参。’注:‘参参,长貌。’”
155 祝充云:“《诗》:‘充耳琇莹,’注:‘美石也。’”
156 钱仲联云:“《素问》:‘木敷者其叶发。’注:‘敷,布也。’《文选·吴都赋》刘逵注:‘敷蘛,华开貌。’” 顾嗣立云:“郑玄《毛诗笺》:‘承华者,萼也。’”
157 朱熹云:“‘闟闟’或作‘闒闒’。” 方世举云:“《广韵》:‘闟,戟名。’无他义。故一本作‘闒。’《说文》:‘闒,楼上屋也。’于义差近。然按《韩诗外传》:‘巫马期仰天而叹,闟然投镰于地。’则‘闟’字固形容之辞,字书略之也。《记·月令》:‘其祀中霤。’《释名》:‘中央曰中霤,室中霤下之处。’” 方成珪《笺正》:“《管子·小问篇》:‘闟然止。’注:‘住立貌。’《史记·匈奴传》:‘闟然更始。’注:‘安定意。’公诗义当用此。‘摧’疑‘垂’字之讹。《礼·玉藻》:‘颐霤’。注:‘颐,如屋霤之垂也。’作垂义为胜,然无本可校,姑仍之。” 徐震《评释》:“闟为形容之辞,方世举引《韩诗外传》证之是也。方成珪说霤字之义引《玉藻》,亦是也。以《外传》观之,闟盖状下投之貌,则韩公云‘闟闟屋摧霤’者,谓如屋簷摧坏,有下投之势耳。方成珪欲改‘摧’为‘垂’,非是。又方成珪所引《玉藻》注,乃疏文之误。”
158 徐震《评释》:“《尔雅·释兽》:‘阙洩多狃。’《释文》云:‘ ,’《字林》或作狃。’《说文》:‘ ,兽足蹂地也。’兀兀,不安貌。此句之义,谓兀兀然狂若兽之走也。《广雅·释诂》:‘蹂,疾也。’狃作 解,与狂字义正合。”
159 钱仲联云:“范晞文《对床夜话》引此作‘起起’。按:《说文》:‘超,跳也。’若作‘起起’,则用《后汉书·郑玄传》,亦通。”
160 钱仲联云:“《左传》:‘今王室实蠢蠢焉。’杜预注:‘蠢蠢,动扰貌。’” 王元启云:“上云‘蠢蠢’,则‘骇’字恐系‘騃’字误文。懋,勉也。騃不懋者,不能勉强之意,对上‘出犹奔’言之。” 徐震《评释》:“王欲改‘骇’为‘騃’,非也。《广雅·释言》:‘骇,起也。’此句之意,谓虽蠢蠢起动,而不肯勉力进趋,与己超超上出而犹速趋者,意正相对。” 范晞文云:“连十四句,皆用双字起,盖亦《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之意。” 朱彝尊云:“以韩公高才,到此亦乏出场。虽强为驰骋,终见才竭。” 徐震《评释》:“延延以下十四叠,正足见余勇可贾,何云才竭邪?以上言第三次直跻冢顶,殚覩众山之形态。”
161 查慎行云:“一句总承全局。”
162 孙汝听云:“肖,象也。谓象营卫腠理。” 方世举云:“《淮南·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崑崙。’又《精神训》:‘经天营地,各有经纪。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人亦有四支、五藏、九窍。’《黄帝素问》:‘炅则腠理开,营卫通。’”
163 徐震《评释》:“开张,犹开辟也。”
164 钱仲联云:“《文选·秋胡诗》李善注:‘亻黾 俛,犹俯仰也。’《诗·楚茨》毛传:‘侑,劝也。’按:此二句用意句法本于《庄子·天运篇》:‘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兼参《楚辞·天问》。”
165 徐震《评释》:“《广雅·释诂》:‘朴,大也。’”
166 方世举云:“《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 徐震《评释》:“戮,勠之假借字。《说文》:‘勠,并力也。’《尔雅·释诂》云:‘疚,病也。’劳疚,犹云劳苦耳。”
167 徐震《评释》:“二句谓成此山者为用斧斤乎?为藉诅咒乎?皆假设为问之辞。” 钱仲联云:“《庄子·天运篇》:‘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此阴法《庄子》而泯其迹。”
168 朱熹云:“‘无’,或作‘谁’,又作‘莫’。” 徐震《评释》:“扬子《法言·问道篇》:‘鸿荒之世,圣人恶之。’此句犹《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之意。”
169 朱熹云:“‘莫,’或作‘岂’。” 方世举云:“《汉书·食货志》:‘或不偿其僦费。’师古曰:‘僦,顾也,言所输货物,不足偿其顾庸之费也。’” 徐震《评释》:“此言创造功大,莫能酬直。”
170 蔡梦弼云:“《史记·高祖纪》:‘二年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时祠之。’《封禅书》:‘高祖令长安置祠祝,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
171 朱熹云:“‘嗅’,或作‘齅’,依字当作‘齅’。” 方世举云:“《诗·楚茨》:‘苾芬孝祀。’《诗·生民》:‘上帝居歆。’注:‘鬼神食气曰歆。’” 方成珪《笺正》:“《说文》:‘齅,鼻就臭也。’” 徐震《评释》:“此二句闻诸祠官,南山之神甚灵异,能降临歆受禋祀也。”
172 蒋抱玄云:“《论语》:‘斐然成章。’”
173 方世举云:“《广韵》:‘酭,报也’” 徐震《评释》:“赞,佐也。报酭,谓报神之祭。以上为颂南山之辞,即以作结。此七韵中凡分四层:‘大哉’二句,总束上文叙述所见之山形。‘厥初’八句,推求南山之起原。‘尝闻’二句,称其灵异。‘斐然’二句,明作诗之意。”
评说:
《潜溪诗眼》曰:“孙莘老尝谓老杜《北征》胜退之《南山诗》,王平甫以为《南山》胜《北征》,终不能相服。山谷尚少,乃曰:若论工巧,则《北征》不及《南山》,若书一代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二公之论遂定。”
洪兴祖曰:“此诗似《上林》、《子虚赋》,才力小者,不可到也。”
黄震《黄氏日抄》曰:“《南山诗》险语叠出,合看其布置处。”
蒋之翘曰:“《南山》之不及《北征》,岂仅仅不表里《风》、《雅》乎?其所言工巧,《南山》竟何如也?连用或字五十余,既恐为赋若文者,亦无此法。极其铺张山形峻险,叠叠数百言,岂不能一两语道尽?试问之,《北征》有此曼冗否?翘断不能以阿私所好。”
吴乔曰:“《咏怀》、《北征》古无此体,后人亦不可作,让子美一人为之可也。退之《南山诗》,已是后生不逊。诗贵出于自心,《咏怀》、《北征》,生于自心者也;《南山》,欲敌子美而觅题以为之者也。山谷之语,只见一边。”
朱彝尊曰:“此诗雕镂虽工,然有痕迹,且费排置。若《北征》则出之裕如,力量固胜。”
顾嗣立曰:“此等长篇,亦从骚赋化出,然却与《焦仲卿妻》、杜陵《北征》诸长篇不同者,彼则是实叙事情,此则虚摹物状。公以画家之笔,写得南山灵异缥缈,光怪陆离,中间连用五十一‘或’字,复用十四叠字,正如骏马下冈,手中脱辔。忽用‘大哉立天地’数语作收,又如柝声忽惊,万籁皆寂。”
方世举曰:“古人五言长篇,各得文之一体。《焦仲卿妻》诗传体,杜《北征》序体,《八哀》状体,白《悟真寺》记体,张籍《祭退之》诔体,退之《南山》赋体。赋本六义之一,而此则《子虚》、《上林》赋派。长短句任华《寄李白、杜甫》二篇书体,卢仝《月蚀》议体,退之《寄崔立之》亦书体,《谢自然》又论体。触类而成,不得不然也。又按《南山》、《北征》,各为巨制,题义不同,诗体自别,固不当并较优劣也。此篇乃登临纪胜之作,穷极状态,雄奇纵恣,为诗家独辟蚕丛。无公之才,则不能为。有公之才,亦不敢复作。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者也。近代有妄人,讥其曼冗,且谓连用‘或’字为非法,不知‘或’字本《小雅·北山》,连用叠字本屈原《悲回风》、《古诗十九首》,款启寡闻,而轻有掎摭,多见其不知量也。”
姚范曰:“宋人评论,特就事义大小言之耳。愚谓但就词气论,《北征》之沈壮郁勃,精采旁魄,盖有百番诵之而味不穷者,非《南山》所并。《南山》仅形容瑰奇耳。通首观之,词意犹在可增减之中。杜公诗诵之古气如在喉间。《南山》前作冒子,不好。”
《唐宋诗醇》曰:“入手虚冒开局。‘尝升崇丘’以下,总叙南山大概。‘春阳’四段,叙四时变态。‘太白’、‘昆明’两段,言南山方隅连亘之所自。‘顷刻异状候’以上,只是大略远望,未尝身历。瞻太白,俯昆明,眺望乃有专注,而犹未登涉也。‘经杜墅’,‘上轩昂’,志穷观览矣。蹭蹬不进,仅一窥龙湫止焉。遭贬由蓝田行,则又跋涉艰危,无心观览也。层层顿挫,引满不发,直至‘昨来逢清霁’以下,乃举凭高纵目所得景象,倾囊倒箧而出之。叠用或字,从《北山》诗化出,比物取象,尽态极妍,然后用‘大哉’一段煞住。通篇气脉逶迤,笔势竦峭,蹊径曲折,包孕宏深,非此手亦不足以称题也。”
赵翼曰:“究之山谷所谓工巧,亦未必然。凡诗必须切定题位,方为合作。此诗不过铺排山势及景物之繁富,而以险韵出之,层叠不穷,觉其气力雄厚耳。世间名山甚多,诗中所咏,何处不可移用,而必于南山耶?而谓之工巧耶?则与《北征》固不可同年语也。”
方东树曰:“《北征》、《南山》,体格不侔。昔人评论以为《南山》可不作者,滞论也。论诗文政不当如此比较。《南山》盖以京都赋体而移之于诗也,《北征》是《小雅》、《九章》之比。读《北征》、《南山》,可得满象,并可悟元气。”
陈衍曰:“昌黎《南山诗》,固未甚高妙。然论诗者必谓《北征》不可不作,《南山》可以不作,亦觉太过。《北征》虽忧念时事,说自己处多。南山乃长安镇山,自《小雅》‘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后,无雄词可诵者。必谓《南山》可不作,《斯干》诗不亦可不作耶?”
程学恂曰:“读《南山诗》,当如观《清明上河图》,须以静心闲眼,逐一审谛之,方识其尽物类之妙。又如食五侯鲭,须逐一咀嚼之,方知其极百味之变。昔人云赋家之心,包罗天地者,于《南山诗》亦然。《潜溪诗眼》载山谷语,亦未尽确,然则《北征》可谓不工乎?要知《北征》、《南山》本不可并论;《北征》,诗之正也,《南山》乃开别派耳。公所谓与李、杜精诚交通,百怪入肠者,亦不在此等。”
徐震《评释》曰:“以韵语刻画山水,原于屈、宋。汉人作赋,铺张雕绘,益臻繁缛。谢灵运乃变之以五言短篇,务为清新精丽,遂能独辟蹊径,擅美千秋。昌黎《南山》,取杜陵五言大篇之体,摄汉赋铺张雕绘之工,又变谢氏轨躅,亦能别开境界,前无古人。顾嗣立谓之光怪陆离,方世举称其雄奇纵恣,合斯二语,庶几得之。自宋人以比《北征》,谈者每就二篇较絜短长。予谓《北征》主于言情,《南山》重在体物,用意自异,取材不同,论其工力,并为极诣,无庸辨其优劣也。”
曾国藩《读书录》曰:“《南山诗》‘西南’十句,赋太白山;‘昆明’八句,赋昆明池。清沤为微澜所破碎,故猱狖躁而惊呼,呀而不仆,此述昆明池所见。‘前寻’下二十二句,言从杜陵入山,因群峰之拥塞,不得登绝顶而穷览也。恶群峰之拥塞,思得如‘巨灵’、‘夸娥’者擘开而析裂之。然雷电不为先驱,终不能擘,遂有攀缘蹭蹬之困。‘因缘’以下十二句,因观龙湫而书所见。‘前年’以下十二句,谓谪阳山时曾经此地,不暇穷探极览也。‘昨来’以下,至‘蠢蠢骇不懋’,谓此次始得穷观变态。前此游太白,游昆明池,游杜陵,游龙湫,本非一次,即谪贬时亦尝经过南山,俱不如此次之畅心悦目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