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者。应身相也。非相者。法身相也。是名三十二相者。应既即法法全是应。不妨说三十二相也。言施宝之福。纵能成佛身相。但是应身。不及持说功德能成法身也。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七宝布施外财也。身命布施内财也。身施者。如尸毗王代鸽是也。命施者。如萨埵饲虎是也。以轻重较之。则外财轻而易。内财重而难。然此二施皆有为有漏因果。总不如持说四句能取菩提之妙果也。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善现知舍身命所感之福。不如持说之胜。得闻此法。感佛恩深遂悲泣流涕。赞言希有。自谓从昔已来。未曾闻是经典。若人闻经信心清净。则能生乎实相。又谓我今直佛获闻是经不以为难。而未来众生得闻是法始为希有。所以希有者。以依此经修行。不起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是非相。非相即实相也。离此诸相即成正觉故曰即名诸佛也。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如是如是者。然之之辞也。大乘之法本是难信难解。然非大乘根器。卒闻是法。未免惊愕疑怖畏惧。能闻是法而不惊畏者。实为希有。此希有法无与等者。故名第一。然法本无说。虑其于法取著。故云非第一波罗蜜。有因缘故亦可得说。故云是名第一波罗蜜也。
八断持说未脱苦果疑 此疑从上舍身布施而来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忍辱者。六度之一也。安受曰忍。毁害曰辱。前云舍身命之福报是生死苦因。不及持说之福。此之行忍亦舍身命。不成苦因者何耶。盖能达法无我到于彼岸也。说非忍辱波罗蜜者。即遣著也。如是忍行佛昔曾行故。引歌利王之事以证之。梵语歌利。华言极恶。佛于宿世曾作仙人山中修道。王因畋猎见而不喜。遂割其耳鼻截其手足。时仙人略无嗔恨。以慈忍力身复如故。盖能了达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皆空。非惟无苦。亦乃有乐也。又引过去五百世中作忍辱仙以证之者。明行忍行非止一世也。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佛累世行忍。以无我故得成菩提。故发菩提之心。应须离一切相。离相即不住色等六尘也。应生无所住心。心无所住即能住菩提。若心有住则非住佛道矣。菩萨所行六度皆应离相。色为六尘之首。施为六度之初。故云不应住色布施。如是行施为利群生。若存施受之心则非无住。下复遣著。故曰非相非众生也。
九断能证无体非因疑 此疑从上为利生行施而来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如来所得菩提妙果。如理而证。离于言说。何故累称持说功德。胜余布施等福耶。然佛无所证而证。无所说而说。所证所说无不当理。恐善现未达此意。故又告云。是真实等语。真语者。说佛菩提也。实语者。说小乘法也。如语者。说大乘法也。不异语者。说授记事也。不诳语者。不诳众生也。解译无此一句。无实无虚者。如来所证之法。本离言说故曰无实。对机有说故曰无虚也。
十断真如有得无得疑 此疑从前不住相而来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圣人以无为真如得名。然真如之体。遍一切时遍一切处。何故众生有得者有不得者。盖心有住法不住法之异耳。住者住著也。如行布施。不达三轮体空名为住法。心既住法不成檀波罗蜜。如入暗中则无所见。若达三轮体空则心无所住。即成檀波罗蜜。如人有目在日光中见诸色相也。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言未来世中若有受持读诵者。佛眼佛智悉能知见。既行胜因必成妙果。故曰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也。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初日分者。寅卯辰时也。中日分者。巳午未时也。后日分者。申酉戌时也。如是一日三时舍无量身。历无量劫而行布施。世间固无此事。然佛设此喻者。以况闻经生信福德之胜。何况书持诵说者耶。信力曰受。念力曰持。对文曰读。背文曰诵。所谓书写受持读诵者自行也。为人解说者化他也。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此般若之体本绝言思。其功德广大不可得而称量。非乐小乘者所可得闻。故曰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发大乘者。通指衍门三教之人也。发最上乘者。的指圆顿之人。能生信解者也。如是之人修行此法。则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故。能荷担如来无上菩提。彼小乘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为著四见故也。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塔为藏舍利之处。若天人修罗固当敬事。此般若经卷所在之处。是真法身舍利宝塔可不敬乎。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持诵此经者人当恭敬。而反被人轻贱者。以宿罪业合招恶报。由经力故但被轻贱。被轻贱故其罪消灭。当得无上佛果。持经功德可谓大矣。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阿僧祇翻无数时。那由他者。十亿为洛叉。十洛叉为俱胝。十俱胝为那由他。如来于过去然灯佛前供养无数诸佛。其功德可谓深且大矣。乃言不及末世持经功德者。盖持经能生理解得证菩提。供佛虽感福报。但是事相故。持经功德百千万亿分中不及一分也。又言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者。盖事相之福是可思议之法。而般若妙智忘能所绝待对。不可得而思议者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此经非大乘根器不能持诵。而持诵所感功德。岂常人可闻。闻必狐疑不信。故不具说。盖此经之义趣。与其果报。不可思议故也。
十一断安住降伏存我疑 此疑从前诸文无我人等相而来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善现初闻此义。至是复问者何耶。问辞虽同其意则别。盖所问不过住大乘降妄心而已。初之问意。但问能住能降之法。此之问意。若谓我能住我能降。存此分别障于真证无住之道。故又兴此问也。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此一节文意亦与前同。但前是破情显智。所破之情即我人等四相粗执。所显之智即般若真智。自此而下忘智显理。破我人等四相细执。由此贤位渐入圣阶矣。
十二断佛因是有菩萨疑 此疑从上实无有法发菩提心者而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由前云实无有法发菩提心者。意谓无发心者则无菩萨。若无菩萨。云何释迦于然灯佛所。名曰善慧。布发掩泥行菩萨行得受记耶。佛恐善现潜有此疑。故举以问。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现答意云。善慧彼时都无所得离诸分别。由悟无法故得受记。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受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受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善现既会法无所得。佛然其说。乃言如是如是。既而又反覆告之者。要令善现知法无所得深契至理故得受记。盖如来所证妙果。乃心地本具法门。离诸名相。无授受中而论授受也。
十三断无因则无佛法疑 此疑从上释迦于然灯行因实无有得而来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者。征起之辞也。由前云实无有法得菩提果故受然灯之记。遂疑既无佛果。岂有佛法耶释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者真如也。不伪曰真。不异曰如。此真如体贯彻三世绵亘十方。非空非有不变不迁。名如来性。若有所得即非佛菩提也。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所得者。忘情而证也。无实者非有为相也。无虚者。是真如体也。然此真如非别有法。即一切色等诸法。离性离相名真如体。唯佛与佛乃能证此。故一切法皆是佛法。真如之体虽不离于诸法。然亦不可取著。故云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上说如来所证真如之体遍一切处。可谓长大矣。又恐善现起长大之见。故佛又设喻征之曰。譬如人身长大。善现因喻有悟。即曰非大身是名大身。论云。大身有二义。一者遍一切处即法身。二者功德大即报身。此之二身皆离诸相。故名为非。
十四断无人度生严土疑 此疑同十二疑皆从第十一疑中实无有法发心者而来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法界混然身土平等。尚无佛道可成。安有众生可度。是则起度生之心修行严土。即凡夫见。不名菩萨者。毕竟起何等心名为菩萨。故云能通达无我法者真菩萨也。
十五断诸佛不见诸法疑 此疑从上菩萨不见众生可度佛土可净而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前说不见彼是众生。不见我为菩萨。不见净佛国土。如是则不见诸法。名为诸佛如来。然而如来具足五眼。岂都无所见耶。五眼者。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也。古德偈云。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惟观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此之五眼通该十界。而优劣有殊。如经所说五眼皆如来所具者。无非佛眼也。恒沙世界一切众生之心。如来无不知见。然众生之心种种颠倒而言非心者。妄识本空也。是名为心者。真如不灭也。所以者何下。征释非心之所以也。盖三世之心。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不住。皆是虚妄生灭故。求之不可得也。
十六断福德例心颠倒疑 此疑从上心住颠倒而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前说众生心有住著是为颠倒。然福由心造岂亦是颠倒。若是何名善法耶。恐潜此疑故佛断之。福德有实者。住相布施成有漏因。其福则寡。福德无者。离相布施成无漏因。其福乃多。是则不住于相心离颠倒。所作之福无非善法也。
十七断无为何有相好疑 此疑从前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而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上说诸佛所证乃无为之法。云何佛身有八十种好三十二相而可见耶。为断此疑故有此问。善现乃会如来法身固非色相可见。而未尝离于色相而不可见。故云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诸相。是名具足诸相。良由全法身无为之体。起应身相好之用。是故应身即是法身。乃无相而相。相而无相。无见而见。见而无见者也。
十八断无身何以说法疑 此疑从上身相不可得见而来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既云如来色身相好不可得见。如何为人演说法耶。然如来悲愿深重。随感而应。无说而说。说即无说。不达此意是为谤佛。言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者。离性执已。不妨称性而说也。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善现解空第一。与般若空慧相应。以慧为命故称慧命。前云身乃非身之身。法乃非说而说。身说俱妙难信难解。所以有此疑问。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众生有圣有凡。而凡夫众生于此般若不能生信。圣体众生乃能信解。言彼非众生者。非凡夫众生也。非不众生者。非不是圣体众生也。圣体众生即大乘根器人也。岂可视为凡夫众生不能生信。尚恐善现未悟。下文又征释之。
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众生众生者。牒上文非众生非不众生也。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者。言非是凡夫众生是圣体众生能生信解者也。
十九断无法如何修证疑 此疑从前十二十三疑中无法得阿耨菩提而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既云实无有法得无上正觉。如何却有修证。故疑而问之。佛答有三。一答无法可得为正觉。二答平等为正觉。三答正助修善成正觉。初答如文可见。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二答平等为正觉也。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三答正助修善成正觉也。正助者。正谓正观。空四相也。助谓缘助。修一切善法也。初答以无法可得为正觉者。达妄即真也。二以平等为正觉者法无高下也。三以正助成正觉者。离相修善也。由离相故。名为善法。
二十断所说无记非因疑 此疑从上修善法而来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前既云从修善法得菩提。则佛所说法是无记法。不能得菩提耶。恐有此疑。故佛举大千世界中施七宝聚如须弥山之多。且大较之持说四句功德。百千万亿分中乃不及其一。所说法盖佛离言说相。以离相故能作菩提之因。故慈氏偈云。虽言无记法。而说是彼因。彼即菩提也。
二十一断平等云何度生疑 此疑从第十九疑中是法平等而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既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云何如来却度众生。故偈云。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以名共彼阴。不离于法界。名即众生假名也。阴即五阴实法也。此假名实法皆即法界。故云不离于法界。既即法界凡圣一如。岂有众生可度。故云佛不度众生。如来若谓我为能度。众生为所度。此则著于四相。由离四相则非度而度。度而非度。则是如来说有我者。真我也。则非有我者。非妄我也。而凡夫之我是我执也。非凡夫者。论云非生。谓不生圣人法。即毛道凡夫也。
二十二断以相比知真佛疑 此疑从第十七疑中如来不应以色身诸相见而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三十二相者。应身相也。观如来者。观法身如来也。问意谓可于应身相好中观见法身不。善现乃知应身相好从法身流出。若见相好即见法身。故答云如是如是。佛又恐善现于应身取著。不达法体。故又以轮王即如来为难。而善现解佛难意故。云不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也。既而佛乃说偈以证之。法身之体固不离于声色。但凡夫堕于闻见。是行邪道。不能见于如来也。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