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的主题人物,学会鉴别人物在故事中的主与次
《金瓶梅》的主题人物
学会鉴别人物在故事中的主与次
李洪政 林子斋
《金瓶梅》写作了许多人的许多故事,它的主题故事究竟是写谁的呢?西门庆是《金瓶梅》的男主角,他当然是《金瓶梅》故事的主题人物,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至于女主角,书名就是从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三人名字各取一字形成的,是不是这三个人都是主题人物呢?但是《金瓶梅》开篇明明说:“如今这一本书,乃虎中美女,后引出一个风情故事来。一个好色的妇女,因与了破落户相通,日日追欢,朝朝迷恋,后不免尸横刀下,命染黄泉,永不得着绮锻穿罗,再不能施朱付粉。静而思之,着甚来由?”既然是“一个风情故事” ,“一个好色的妇女” ,显然三个人中只有一个是故事的主题人物。从“后不免尸横刀下”的说法看好像是潘金莲,但是作者却提醒我们说:“端的不知谁家妇女?谁的妻小?后日乞何人占用?死于何人之手?”意思是让读者在阅读中自己判断。从《金瓶梅》的全部故事看,前79回故事主要写的是潘金莲和李瓶儿的故事,庞春梅的故事比较少;后21回庞春梅的故事才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这时西门庆已死,主要写的是她与陈经济的故事。陈经济只能是第二男主角,可见庞春梅与潘金莲和李瓶儿相比是次要一些的人物,很多人常把《金瓶梅》简称为《金瓶》看来是合适的。问题在于潘金莲与李瓶儿相比谁更重要呢?许多人以为是潘金莲,因为《金瓶梅》第一个写的女人是她,她在《金瓶梅》中的出镜率比李瓶儿高。笔者认为这个看法不符合《金瓶梅》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很多故事情节可以证明李瓶儿比潘金莲重要。
一、《金瓶梅》对《水浒传》的改写
谁都知道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名字是从《水浒传》借来的,而且《金瓶梅》前五回的故事几乎是照抄《水浒传》的故事内容:从武松打虎,到潘金莲调戏武松;从西门庆与潘金莲帘下相遇,到王婆定十件挨光计;从西门庆与潘金莲在茶房偷情,到郓哥帮武大捉奸;从武大捉奸被踢,到潘金莲药鸩武大郎,主要情节几乎如出一辙。很多人就根据这一情况认为作者是因为对潘金莲的这段故事很感兴趣,才把这个故事扩写敷衍而成巨着《金瓶梅》的,所以他们认为《金瓶梅》的主题故事写的就是潘金莲,她是《金瓶梅》当之无愧的第一女主角。
真的是这样吗?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仅举一例即可证明。《金瓶梅》开篇第一回就写潘金莲“是南门外潘裁的女儿,排行六姐”,“父亲死了,做娘的度日不过,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不到十五就会描鸾刺绣,品竹弹丝,又会一手琵琶。”《水浒传》里没有这样的故事,连“王招宣府”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名字是从另外一本小说《志诚张主管》一书借来的,该书中两个重要人名张世廉和张胜也被《金瓶梅》借来写在随后的故事中。由此可见,《金瓶梅》作者不仅对《水浒传》感兴趣,从中借来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也对《志诚张主管》感兴趣,从中借来王招宣、张世廉、张胜几个人名和相关故事情节。
第一回接着写:“后王招宣死了,潘妈妈争将出来,三十两银子转卖与张大户家。与玉莲同时进门,大户家习学弹唱,金莲学琵琶,玉莲学筝。玉莲亦年方二八,乃是乐户人家女子,生得白净,小字玉莲。这两个同房歇卧。”“后日不料白玉莲死了,止落下金莲一人,长成一十八岁”,“大户暗把金莲唤至房中,遂收用了”.作者评论说:“美玉无暇,一朝损坏。珍珠何日,再得完全!”这一段故事写的很明白,潘金莲的贞操是被张大户这个老头子破坏的。怪不得另一个使女叫白玉莲,她的死使她落得了一个人如其名的结局,她保持住白玉一般的贞操,她因祸得福;潘金莲的美玉本来同样无暇,然而今日却一朝损坏,再也不得完全了。《水浒传》里不是这样写的,在那里,大户企图收用潘金莲,潘金莲坚决不同意,那里的潘金莲嫁武大时是个处女,她的贞操是后来被西门庆破坏的,西门庆是罪魁祸首。
接着故事写张大户把潘金莲“白白的嫁与”武大为妻,“武大若挑担儿出去,大户候无人,便踅入房中与金莲厮会。武大虽一时撞见,亦不敢声言”.由此更可以看出潘金莲是张大户这个老头子一手调教下成为典型淫妇的,这已经与《水浒传》所写的故事情节大不相同了,在那里使潘金莲堕落成淫妇的罪魁祸首是西门庆。单从这一点看,潘金莲在西门庆犯 罪情节里的重要性已经降为次要了,那种认为认为作者是因为对《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故事很感兴趣,才把潘金莲的故事扩写成《金瓶梅》的观点就站不住脚了,果如此作者何必要降低潘金莲在第一男主角西门庆犯 罪情节里的重要性呢?
可见潘金莲不可能是《金瓶梅》的第一女主角。这一改写说明《金瓶梅》作者有自己的写作计划,他不忠实于他借用的任何一本小说。
第9回写“潘金莲烧了武大灵,换了一身艳色衣服”,西门庆“一顶轿子,四个灯笼,王婆送亲,玳安跟轿,把妇人抬到家中来。”“收拾花园内楼下三间与他做房。一个独独小院,角门进去,设放花草盆景。”请读者注意潘金莲住的楼在西门庆花园中小楼的楼下。第10回采取让武松误打死李外传的写作方法,暂时把西门庆和潘金莲从《水浒传》被杀的故事情节中救了出来,他们才有可能参与演出《金瓶梅》的其他故事。
故事写西门庆听说武松充配孟州,收拾打扫后花园芙蓉亭干净,铺设围屏,悬起金障,安排酒席庆祝,叫了一起乐人吹弹歌舞。当下西门庆与吴月娘居上,其余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多两旁列坐,传杯弄盏,花簇锦攒饮酒。只见小厮玳安领下一个小厮、一个小女儿,才头发齐眉儿,生的乖觉,拿着两个盒儿,说道:“隔壁花太监家的,送花儿来与娘们戴。”一盒是朝廷上用的果馅椒盐金饼,一盒是新摘下来鲜玉簪花儿。月娘满心欢喜,说道:“又叫你娘费心。”一面看菜儿,打发两个吃了点心去了。月娘便向西门庆道:“咱这里间壁住的花家,这娘子儿倒且是好,常时使过小厮丫头送东西与我,我并不曾回些礼儿与他。”西门庆道:“花二哥他娶了这娘子儿,今不上二年光景。他自说娘子好个性儿。”月娘道:“前者六月间,他家老公公死了。出殡时我在山头会他一面,生的五短身材,团面皮,细湾湾两道眉儿,且自白净,好个温克性儿。年纪还小哩,不上二十四五。”西门庆道:“你不知,他原是大名府梁中书妾,晚嫁花家子虚,带了一分好钱来。”月娘道:“他送盒儿来亲近你我,又在个紧邻,咱休差了礼数,到明日也送些礼物回答他。” 这时,作者开始介绍李瓶儿。由此看来,潘金莲的故事引出的是李瓶儿的故事,这一写法叫未露其面先闻其声,可见此人之重要。既然潘金莲的故事不是最重要的,那么,她所引出来的故事便值得特别注意了。
二、李瓶儿出场时的故事
从上一节西门庆的说法可以知道李瓶儿“原是大名府梁中书妾,晚嫁花家子虚”, 西门庆对于她“带了一分好钱来”十分羡慕。就在这时作者郑重其事地介绍了李瓶儿的出身,说她“先与大名府梁中书家为妾”,“只因政和三年正月上元之夜,梁中书同夫人在翠云楼上,李逵杀了全家老小,梁中书与夫人各自逃生。这李氏带了一百颗西洋大珠,二两重一对鸦青宝石,与养娘妈妈走上东京投亲。”梁中书和李逵都是《水浒传》中人物,似乎李瓶儿也是《水浒传》中人物。但是火烧翠云楼的故事根本与李逵无关,《水浒传》中也没有李瓶儿的故事,更没有类似“一百颗西洋大珠”的说法。《志诚张主管》中倒有类似的故事,说小夫人从王招宣府偷出108颗西洋大珠,逃出后改嫁了张世廉员外。看来李瓶儿故事的实质像王招宣府的小夫人,只不过她带出来的是百颗西洋大珠,而不是108颗。100这个数目与《金瓶梅》回数是相同的,在《金瓶梅》中百颗西洋大珠是由李瓶儿带来带去的,百回故事恰如百颗西洋大珠一样灿烂夺目,更能表明李瓶儿这个人物在《金瓶梅》中有多么重要。从《金瓶梅》所写的李瓶儿的出身看,明写的出身于《水浒传》梁中书家是虚构的;她实质出身于《志诚张主管》、出身于王招宣府,这是暗写的。根据《金瓶梅》一贯采取的“明假暗真”的写法来看,李瓶儿出身于王招宣府应该是真的。潘金莲出身于王招宣府是明写的,没有暗写,但她只是王招宣府中的一个使女,地位远不如李瓶儿重要,而且她也没有百颗西洋大珠这样重要的典故。从这一点看李瓶儿比潘金莲重要。
接着,第十回交待了西门庆的九个朋友,其中有一个人名字叫卜志道,故事说:“卜志道故了,花子虚补了”.既然如此,何必写出他的名字呢?很明显作者在这里采用了人物转换的写作方法,他不愿意写卜志道的故事,只打算写花子虚的故事。值得注意卜志道的谐音是“不知道”,作者声称不知道的人物应该是作者想写、但是又不愿意明写的亲人,所以作者才不得不进行了人物转移,让卜志道故了;虽然如此,但是他却明写了他的替补者花子虚的故事,写了西门庆玩弄了花子虚的妻子李瓶儿。由此看来,花子虚和李瓶儿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花子虚是卜志道的替身,李瓶儿是卜志道妻子的替身,他们的故事应该是作者想写、但又不愿意明写的亲人的故事。由此看来,李瓶儿应该是《金瓶梅》着重要写的第一女主角,潘金莲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