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
第三子摄颂曰。
有张有不张有出有不出
若在于界外闻生随喜心
尔时佛在室罗伐城。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颇有苾刍僧伽共张羯耻那衣在于众中而非张衣耶。佛言有。若苾刍共张衣时。不与他欲而便昏睡或时入定。此人虽复处在众中。不得名为共张衣也。然而大众名善张衣。颇有苾刍僧伽共张羯耻那时而不领受成张衣不。佛言有。若苾刍僧伽共张衣时。与他欲已或时入定或复睡眠。虽不觉知亦成张衣。颇有苾刍僧伽共出羯耻那时虽在众中不名出衣耶。佛言有。若苾刍僧伽出衣之时。不与他欲而便入定。或复睡眠。此人不名出衣然而僧伽得名出衣。颇有苾刍僧伽共出衣时身在众中心不领受名出衣耶。佛言有若苾刍僧伽出衣。与他欲已或入定睡眠。然而僧伽成共出衣。若有苾刍出于界外。闻众已出羯耻那衣。生随喜心亦名出衣。
第四子摄颂曰。
授学等不秉作法不成诃
十二人成诃不净犯根本
缘处同前。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授学之人得秉一切羯磨法不。佛言。不得。若半宅迦等诸有难人得不。佛言。不得。其授学之人合行筹不。佛言。不得。犯四重人得行筹不。佛言。不得。如世尊说。如为彼人作如法羯磨。彼人诃不成诃者。若为彼人作非法羯磨。其人诃成诃不。佛言。此即成诃若十二种人众差遣时作如是语不须差我。此等诸人诃成诃不。佛言。此得成诃。然此等人据其两事。我密意说诃不成诃。谓不清净人。大德。如世尊说。不清净人诃不成诃者。云何名不清净。佛言。四他胜中随犯一事。斯即名为不清净人(言据两事者。一为作如法羯磨。二是不清净人)
第五子摄颂曰。
更应重作法勿使求寂行
守护善用心见处离闻处
缘处同前。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如授学人为他作法。秉羯磨已作法成不。佛言。不成。应须更作。犯四重人亦皆如是。时有求寂欲受近圆。彼亲教师为办衣钵。二师及证皆为唤来为有他缘使令出界。彼之亲族闻欲近圆。来觅求寂见便将去。妨废胜业障碍近圆。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如转轮王最大长子已受灌顶将登位时。昼夜令人防护看守。此之求寂亦复如是。将近圆时极须防护。凡有求寂欲受近圆。汝等不应使令出外置在见处离于闻处。向众虔诚合掌而住。
第六子摄颂曰。
收摄于界内于众心降伏
截柱及门框尼等同驱摈
缘处同前。邬波离请世尊曰。如世尊说。若为其人已作令怖羯磨。后于众中求乞收摄为解羯磨。具足几法应收摄耶。佛言。具其五法方为收摄。一者心有踊悦。二者于众顺伏。三者于罪请除。四者表申礼敬。五者于其斗缘皆悉舍弃。大德。在何处所为作解法佛言。可于界内。如世尊说。斗诤苾刍应可为作令怖羯磨。正秉法时现不相伏者。此欲如何。佛言为擎衣钵驱令出界。不肯出去。抱门柱者。所抱门柱咸可截却。若抱门框亦须斩截。所损柱门谁合料理。佛言。大众或可教化共俗修营。若苾刍尼为合斗者。此欲如何。佛言。作法驱摈一准苾刍。二众求寂及正学女。若众为作驱摈羯磨。不肯去者并可同前。大德。若苾刍若苾刍尼行污家时。亦应为作驱摈法耶。佛言。应作二众求寂及正学女。皆同如是。
第七子摄颂曰。
破戒应驱逐伏处亦皆除
恼俗愿收谢余众咸同此
缘处同前。邬波离请世尊曰。如世尊说。破戒苾刍应驱摈者。谁当作摈。佛言。僧伽若不伏时。为持衣物驱之令出。抱柱门框并悉同前。大德。如世尊说。若有苾刍。与诸居士共相轻毁。应可为作求谢羯磨。若与苾刍共相轻毁。亦应与作求谢法不。佛言。应作。大德。若于尼处及下三众为轻毁者。亦应与作求谢法不。佛言。亦作。尼及下众。若更互相恼亦皆如是。为作羯磨及驱摈法。
第八子摄颂曰。
与求寂令怖为受成近圆
五法成就时五夏离依去
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若大众为求寂作令怖法。后时大众授彼近圆。得成受不。佛言。成受近圆。授者得罪应先为其人作解羯磨。如世尊说。五法成就年满五夏得离依止随处游行。乃至十夏所到之处仍须依止者。如其四夏五法成就。得离依止随处游不。佛言。不得。令满五夏故。已满五夏五法仍亏。得离依止不。佛言。不得。五法亏故。年至三夏善通三藏。具证三明除尽三垢。此人亦须依止师不。佛言。此亦须依制教定故。若满五夏五法成就许往人间随情游履。如其到处。得齐几日无依止师。佛言。得至五夜。此据有心。若无心求一夜不得。于僧受用饮食之类。皆不合受。
第九子摄颂曰。
同分非同分有齐限及无
有覆无覆殊名一种便异
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如大德说。有同分罪非同分罪。何者是耶。佛言。同分罪者。谓波罗市伽望波罗市迦。名为同分若望余部。名非同分。下之四部同分亦然。如世尊说。有齐限罪无齐限罪。何者是耶。佛言。若有苾刍。不能记忆罪及夜数。名无齐限。若有能忆知罪及夜名有齐限。如佛所说。有覆藏罪无覆藏罪。何者是耶。佛言。覆有二种。一者覆夜。二者覆心。若有苾刍。虽覆其夜不名为覆。若覆其心便名为覆。世尊。于诸罪处说有名种。何者是名何者是种。佛言。波罗市迦谓之为名。此所作事谓之为种。下之四部名种亦然。
第十子摄颂曰。
不墙上行法非于一二三
不对破戒人不取授学欲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