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德林老和尚--参禅要识得路头

发布时间:2019-11-15 09:36:45作者:金刚经结缘网

禅堂打七,要请开示,这是一件大事。“欲知山前路,须问过来人”。初发心的人学禅宗这一法,没学过,就要有人指路、带路。“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就这么个道理。世间法可以说自学成材,禅宗这一法比较特殊,不立语言文字,教外别传,要有人指导。古人讲,“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头,路头识得了,万事一时休”。

可见修行办道,这个路头很重要。这就像我们走路,想达到一个目的地,必须首先认识这个路头,方向如果错了,就没法到达目的地。凡夫想成佛,想了生死,就要靠修行。修行修行,就是要不断修正我们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我们作为博地凡夫,有很多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才烦恼炽盛,死去活来,不得解脱,这就需要修行。

\

修正,只要不正确的就要修,修就是要行。行就要有路,不得路怎么行啊?你若找不到路,闭着眼乱闯,那就叫盲修瞎练,那不危险吗?因此一定要把路头搞清楚。成佛的路很多,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行的路,禅宗这一法,是其中一条重要的路。

佛说法四十九年,说了那么多的法,都是指导我们修行的路。那个有文字可据的可以学习,大小乘经典,苦集灭道、戒定慧、六度万行,无量法门都是修行的道路,而禅宗这一法,讲教外别传。教外别传,教内是找不到的,没有。可是这个没有、找不到的法却还是正法,特别殊胜的法。可贵啊,稀有!我们遇到了这个稀有之法,也是一种殊胜因缘。

话说回来,法是很稀有,很殊胜,可你若找不清楚路头,走起来也是有困难的,甚至说还有危险。禅宗这一法特别强调法门,法门是怎么进去的呢?是走进去的,所以宗门这一法是行门,不是解门。光会说,说得天花乱坠,那也是没有用的,画饼不能充饥。宗门讲行要脚踏实地去行。行,就要有路。佛教八万四千法门,有大乘有小乘,有权教,有实教,各有各的路。宗门下这一法,不立语言文字,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说是行,说是走,那是方便之说。

真正禅宗的道理,不动脚跟,不历僧祗,就归家稳坐,要走吗?你看禅法多直接啊!再直接不过了。你说我修三大阿僧祗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这要多少时间呐?要花多少力气啊?要吃多少苦头啊?不见性,不识本,心外求心,当然要三大阿僧祗劫慢慢走啦;可你若经善知识指示,当下回头,识真达本,明心见性,三大阿僧祗劫就当下超越了。所以这禅宗一法,真的是很特殊,很稀有,不动脚跟就归家稳坐,上根利智的人就是这个样子。但我们现在看看自己,是不是上根利智啊?未见得。既然我们不是上根利智,那我们就要老实一点,就必须找一条路走。禅宗这个路,佛给我们开辟了,不是用语言开辟的。你看灵山会上,佛拈花示众,没有讲话,没有开口,他也能叫人开悟,对不对?这个公案大家都熟悉。

\

佛开口说法,尘说刹说,说了那么多的法,开示了那么多条路给大家走,都可以走到家;禅宗这一法,佛没有开口,也到家了,不要走就到家了。禅宗不着相,所以禅宗有句话,说“拈花示众,还差一步”。又有一句话怎么说的?“相逢不拈出,举意便知有”。两个人走到对面,面对面,这叫做相逢;没有讲话,也没有动作,只是见了面,你肚子里想什么,我肚子里想 什么,彼此都知道,这个叫举意便知有。

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不过是借这枝花,表示一个义。这个义是不可以言说的,释迦牟尼佛拈这个花,是一种表义的方便。可即使这样,一般人还是没有能力理解,“百万人天大众举目罔措”,不晓得什么用意,堕到迷惘之中,唯有大迦叶,那叫举意便知有,会了佛的心。所以禅宗这一法,就是从那个时间传下来的。西天四七,东土二三,代代相传,也传到高旻寺。

高旻寺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拿什么呢?就是拿这个“念佛是谁”,禅堂共修的本参话头。我们这个打七,跑香坐香、出入往返、吃饭睡觉,一切处,一切时,都参这个“念佛是谁”。用这个功,是对我们中下根人没有办法的办法。念佛是谁,换一句话说就是不明白,在禅堂里大家管它叫做“疑情”,起这个疑情,长时间不间杂的疑情,念兹在兹,功夫纯熟,自然会得个消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全文

  • 金刚经唱诵

  • 金刚经讲解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