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的原始经典有「巴利五部经」与「汉译四阿含」,现将这两种传承经典列表对照如下表。 巴利经藏五部(南方上座部所传) 汉译四部阿含(北方部派所传) 一、《长部》(《长尼柯耶》)共三十四经 一、《长阿含》共二十二卷三十经(法藏部所属) 二、《中部》共一五二经 二、《中阿含》共六十卷二二二经(说一切有部某派所属) 三、《相应部》共五十六相应 三、(1)《杂阿含》共五十卷一三六二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所属) (2)《别译杂阿含》共十六卷三六四经(近似前者,但有若干差异) 四、《增支部》共一法乃至十一法 四、《增一阿含》共五十一卷四八一经(所属部派不明) 五、《小部》共十五部 杂藏—《法句经》、《本事经》、《生经》等
南方上座部的巴利文经藏—「五部」,毫无遗漏而完整地传承下来,在日本也已译为日文并收录于《巴利语三藏》中(台湾元亨寺参照日文译本翻译了全文为汉语,另有英文等多国语言译本),此外再也无其它任何部派传下完整的原始佛经。至于汉译「四阿含」则是每一阿含经都分属不同的部派,只不过刚好整理后合称为「四阿含」而已,彼此之间并不像巴利文经藏如此统一与密切相关了。
日本明治以后发现巴利文经藏,日本学者便将它与汉译阿含作比较,至今两者的对应关系几乎已经彻底研究了,而其中最早的研究成果是(女+市)崎正治博士的〈汉译四阿含〉("The Four Buddhist Agamas in Chinese", ASJ., Tokyo, 1907。译按:ASJ. 为日本亚洲协会(The Asiatic Society of Japan)的略称)。随后,赤沼智善(1885-1937)教授的《汉巴四部四阿含互照录》(1929),内容更为详细。
汉译各阿含经并未明白记载其所属的部派,自古以来中国与日本便有研究指出其所属部派,但都不正确,即使到了今天也还有些部分尚未确定,如表一中《别译杂阿含》与《增一阿含》所属的部派,便有种种说法而未有定论。《增一阿含》中屡见大乘用语,其中故事类的记事,包含了许多近似巴利注释书中所记载的故事,令人相信它比其它阿含经成立得晚,但仍无法找出线索判定其所属的部派。
另外,表一中未列出的阿含诸经,尚有二世纪由安世高译出,包含数十部经的《单卷杂阿含》与《增一阿含》。此外,个别译出的单译经在整部「四阿含」中也非常多,甚且《中阿含》、《增一阿含》除现存的经典外,还有更早译出但现已佚失的。这些个别的经典中,有相当多现在仍以单本译经的形式流传着。基于前述情形,阿含经仍有不少细部的问题尚未解决,此外就残本而言,在梵语与藏文译本中,也多少存在着一些个别译出的阿含经残本。
以下说明「五部、四阿含」中经典的形式。巴利《长部》、汉译《长阿含》收集的是篇幅最长的经典;巴利《中部》、汉译《中阿含》是篇幅中等的经典;巴利《相应部》、汉译《杂阿含》是将数千百部篇幅较短的经典,依人物与教理等分类而构成;巴利《增支部》、汉译《增一阿含》则是将与法数有关的数千百部篇幅较短的经典,分类为一法至十一法而成。
不符合以上分类的经典,则另纂集为巴利《小部》(或杂藏)。巴利《小部》中包含了《经集》、《法句经》、《自说经》、《本生经》、《长老偈》、《长老尼偈》等有名的诗偈集经典。其中,有一部分是佛世时就以诗偈来唱诵的,且为巴利《相应部》与《增支部》所引用的最古老经典。此外,也有比起其它四部毫不逊色的古老诗偈,但也有一部分当可视为佛灭后才成立的新经典。(摘录自日本佛教学者 水野弘元 博士所著《佛教的真髓》从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章节。)
汉译四部《阿含经》和南传巴利文三藏经典是研究初期佛教的重要文献,经由专业学者对二者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厘清佛教历史流传变异的重重迷雾,探究原始佛法教义的流传与翻译传播的轨迹,建立对佛陀原始教法的信心与正见。然而,现存的汉译四部阿含经分别属於法藏部、说一切有部、大眾部等部派经典,律藏也流传著曇无德部(法藏部)的《四分律》、弥沙塞部(化地部)的《五分律》、摩訶僧祇部(大眾部)的《摩訶僧祇律》、萨婆多部(旧说一切有部)的《十诵律》、根本有部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等,经由古印度的俗语改为古梵语,再由梵文转译为古汉语,在漫长历史里不断流传,转译,传抄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内容参杂、缺失,卷数次第错误,乃至字句讹误、语义不明、难解晦涩的经文的问题。
由于没有完整的传承与合格的导师教授,学习北传四部阿含的学人遇到了巨大的困惑与障碍。需要警惕的是少数人以研究阿含,推崇原始佛教为名,以个人习气随意解读释义,有的添加混淆各种后期思想,有的参杂外道杂说自创体系教法,还有个别极端的对南传佛教比库、僧团、巴利文三藏圣典肆意污蔑歪曲,不但会误导学人走上歪路,也会被人利用于建立个人宗派等目的。如果佛弟子打着所谓圆融、慈悲、方便、适应、发展等借口,「法说非法,非法说法;律说非律,非律说律;佛说说为非佛说,非佛说说为佛说」,篡改佛法,这是导致圣教衰败、正法消亡的原因。唯有依照佛陀所说、所教,「法说为法,非法说为非法;律说为律,非律说为非律;佛说说为佛说,非佛说说为非佛说」,如此才能给人、天带来真正的利益,给众生增加真正的福乐,使佛陀的正法长住世间。
南传巴利语经律论三藏属于上座部分别说系的经典,经历了历史上六次阿拉汉们参与的结集(佛教历史上的六次结集),由于遵循历代阿拉汉们禁止对原始教法做任何废除或修改,只容许添加能令原始佛教更精确的说法的严格传统,上座部佛教成了唯一成功保存古老纯正佛教教法的部派。巴利语与巴利圣典流传至今,已经两千多年了,它的存在,表达了佛弟子们精诚为法的坚毅心行,这是值得深深尊重的!南传佛教并不反对北传阿含,但传统的南传佛教向来不重视北传阿含。就比如一个英国人,有必要向中国人学习英语吗?
巴利文三藏圣典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组织次第上,都要比汉译四阿含译本更具有严密性和完整性,同时也更富有早期佛教的色彩。 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大量华人修学者前往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参学、出家受具足戒成为庄严、清净的比库,接受完整传统的上座部佛法教学和实践止观禅修,同时也将大量的巴利文圣典、南传尊者的著述,以及大量的英文、日文上座部佛教学者、出家僧人的译作翻译为汉语,目前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现代汉语上座部佛法修学体系,有幸的华人学子将得以倾听阅读到佛陀原本教法的精髓,走上完美纯正、直达灭除烦恼苦忧的涅槃之道,与诸阿拉汉同行。
注:比库:巴利语bhikkhu的音译,指称巴利语传承的佛世比库僧众及南传上座部比库僧众; 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汉传佛教译为为“比丘”、“苾刍”等,指称源自梵语系统的汉传僧众。 阿拉汉:巴利语arahant的音译,是对佛陀的尊称,也可指一切的漏尽者(khinàsava,断尽烦恼者),包括诸佛、独觉佛及阿拉汉弟子。 汉传佛教依梵语arhant音译为“阿罗汉”,谓为小乘极果。其音、用法皆与上座部佛教有所不同。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