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布施、智慧与解脱

发布时间:2019-11-12 09:32:33作者:金刚经结缘网

布施、智慧与解脱

一、施舍与菩萨道

布施、智慧与解脱布施通常分为财施、法施和无畏施,这种解释侧重的是布施的内容。而换一个角度来说更全面一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施舍。

;施意味着给予,给予的内容就是上面所说的财、法、无畏三施,而所施的对象就是众生;;舍意味着舍弃,表面看来我们舍弃的是财物等,实际却是在舍弃我们的贪心、悭吝、执著,如果不能克服内心的贪著与悭吝,我们怎么能够真正的去关爱他人、施送财物?

由此看来,;舍正对应着菩萨 ;自觉 的一方面,舍弃贪、瞋、痴,舍弃执著烦恼及我法二执,从而觉悟真理;而;施正对应着菩萨 ;觉他 的一方面,以种种方式帮忙、化度众生,而正是因为菩萨能舍却自我的种种贪爱执著,所以才能有发自内心的真诚与慈悲。

作为凡夫,贪爱、执著之心是很重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类似的体验,就是喜欢占别人的小便宜,而不喜欢别人占我们的,而且在邻居和同事间常常有嫉妒之心,难以包容如此种种,都是我们内心贪、瞋、痴的表现,而且我们常常被这些负面的想法和情绪所左右,不能摆脱。所以说,布施的关键在自我的内心,看我们是否能舍弃自己的种种执著,只有;舍才能有;施。而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惜身命,其关键原因是菩萨能够断除我执与法执,超越种种对立分别,故而能以大无畏和大勇猛心行于布施,自度度人。

布施作为佛教的六度之一,充分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也为社会、为他人产生了诸多积极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把这份充满慈悲与爱的事业看作是一种非常崇高、伟大的慈善。同时,佛教特有的因果观念,也使得布施成为一种获得福报的有效方式。但是,如果只是从慈善和福报的角度来理解布施的话,会严重偏离布施的伟大意蕴,实际上也是在误解佛教的真精神,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为何如此说?布施乃六度之一,而大乘佛教菩萨六度万行的根本目的是自觉觉他,在自我觉悟的同时也化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海,同证佛果,得大解脱。所以说,布施的真正精神是自觉觉他,依之而行,便可究竟解脱,得大涅槃,它具有慈善与福报的作用,但它要远远高于这些。作为佛弟子,对此应当警觉,不可错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佛在《月灯三昧经》中讲布施十大利益:

菩萨信乐檀波罗蜜者,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降伏悭吝烦恼。二者修习舍心相续。三者共诸众生同其资产,摄受坚固而至灭度。四者生豪富家。五者在所生处施心现前。六者常为四众之所爱乐。七者处于四众不怯不畏。八者胜名流布遍于诸方。九者手足柔软足掌安平。十者乃至道树不离善知识、诸佛菩萨声闻弟子。

前两利益即是讲菩萨布施可以降伏悭贪吝惜之心,财物虽有匮乏之时,而菩萨喜舍之心无有间断,故菩萨得四众爱乐,亦能因此亲近善知识,不离佛法。是故当知,布施乃是自利、利他之大行,舍却自己之贪爱执著而成就众生,此种成就是自、他皆共成就,故为最上第一。

二、福报非解脱

布施的利益,《月灯三昧经》中讲得很清楚,而且佛在其它经中也广说布施的种种利益与殊胜福报。布施可以带来众多的福报,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请千万注意,福报并不等于解脱。

为什么如此讲?福报乃是因果律所成,它是有生有灭的,是生灭法,不存在永恒无尽的福报。福报之好,莫过于上升天界,相好庄严,寿命长远,财宝众多,但是;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一但福报享尽,终还是要再次进入生死轮回。而且如果没有修习佛法,内心仍有烦恼执著,遇缘发作,还有可能再入地狱、畜生、恶鬼三恶道。

达摩祖师东来,与梁武帝的一番问答,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据《景德传灯录》载:

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

师曰:并无功德。

帝曰:何以无功德?

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布施、智慧与解脱梁武帝信佛不可谓不虔诚,大造佛寺,派人写经,自己专门写了许多文章弘扬佛教,还允许许多人出家为僧,如此种种可谓大福报。正因为如此,达摩祖师才知道梁武帝是位虔诚的佛教徒,故而专程去见梁武帝,借机宣扬佛教真义。也正因为如此,梁武帝为此沾沾自喜,特此向达摩祖师炫耀自己的种种胜举,这实在是一种深厚而又微细的执著,佛弟子应当警惕,做了善事的人总免不了自我得意一番,殊不知这正是无明烦恼。

梁武帝以皇帝的身份行善,其善行比我们一般人要多得多,但仍被达摩祖师给判定为;实无功德,只因这些善行福报再大,也不过是人天小果,意味着顶多也就是能保人身不失或享天福而已。是;有漏之因,即是说这种福报乃是生灭法,犹如人身后的影子,并不究竟。

\

所以达摩祖师才告诫梁武帝;如是功德,不以世求,也就是说真正的佛性解脱不是执着于世间的福报所能追求的,世间法都是生灭法,不得真解脱。所以奉劝诸位佛弟子,且莫贪心追求人天福报,不然仍不能免除世间诸苦,不得解脱。

那么如何是真解脱?所谓;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即唯有以大智慧证得诸法实相,才是真解脱。在《坛经》中,六祖慧能对此有一段开示:

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若不明佛法真义,虽有种种善行,只成就世间福德,却不能成就法身功德。法身功德,只在自身佛性中,所以要开般若大智慧,明心见性,依自佛性而起种种妙用,无染无执,此方是法身真功德。若人不能明自本性,我执不断,心中轻视大众,虽然能行于布施、供养等,只能种些福田善根,不得真实功德。

三、当以智慧行

既然不可以福报得解脱,那当如何解脱?欲得解脱,当知生死流转之因,此即是无始无明妄想执著,是故若欲成就解脱,当以大智慧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佛在《楞严经》中讲:

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

\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与佛无二无殊,只是由于无明妄想,迷失正理,故而轮转生死,造业受报,不得解脱。是以若要解脱,当以智慧了达自性真佛,此即是般若波罗蜜,《大般若经》中讲:

若菩萨摩诃萨欲得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功德,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能遍到有为、无为诸法彼岸,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穷过去、未来、现在诸法真如、法界、法性、无生、实际,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波罗蜜本梵语,译为究竟、到彼岸、度无极,又单译为度,用来称表菩萨之大行,所谓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名事究竟;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故名到彼岸;因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故名度无极。故要究竟解脱,需行菩萨六波罗蜜,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瞋恚,精进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能度愚痴。此六者能究竟自利利他,从生死烦恼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故称六度,广摄万行。

而此六事,可以智慧行于布施而融摄之,也就是说,菩萨以智慧行于布施,则如同行于六度,如《大般若经》中讲:

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如实知:若菩萨摩诃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了达一切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皆不可得,如是布施方便善巧,能满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修行般若波罗蜜,则能以布施通达六度,菩萨行于布施波罗蜜,则如同行于六波罗蜜,是故佛在多部经中广说布施及六度之殊胜意义。所以说,行于布施,即是行大乘菩萨道,故佛弟子应当正心行于布施。菩萨若不住相,就是无取舍的大布施,也是无持无犯的大持戒,也是无忍而忍的大忍辱,也是无功可用的大精进,也是无心可乱的大禅定,也是体相一如的大智慧。

又,佛在经中开示,当以无所得心行于布施,;了达一切施者、受者、所以施物皆不可得,此即是通达诸法空相,;不可得者即是菩萨不复有贪著之心,不贪著自己所施的东西,不因自己的好恶而区别所施予的对象,不贪著于布施的福报等。总之即是要无相布施,三轮体空,否则不能称为波罗蜜,不得真解脱。

四、无相布施真解脱

所谓无相,即是菩萨以般若大智慧觉破我、法二执,通达诸法空相之实相,明了法性真如,故于诸法自在无碍,不为执著、杂染所累,非是断灭、虚无。若是有相,即是有法可得,有得必有受,有受必有贪爱,故受生死苦海沉溺。但相本是缘起性空,属生灭法,故不可执,不可得。所以说无相布施即是以大智慧破尽我执、法执,并以种种方便化导众生,使之皆能究竟解脱,菩萨虽行如此众多之事,无丝毫执著、贪恋,不求其报,故成就无上功德,此即是;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关于菩萨无相布施,《金刚经》中多处宣说:

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佛在《金刚经》中,多次叮嘱菩萨应当无所住,不住于一切法,为何如此?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只有无相方与佛性相应,如此才是真正的解脱,如此行于布施,才是真正的自觉觉他之行,得不可思量的智慧福德。为何如此?住相布施,乃是生灭法,因为诸相本是虚假和合、因缘而有,是故生灭不已,若人住相布施,亦随相而流转生灭,终是人天小果,不能得解脱。若通达无相之实相,则超越因果,遍摄法界一切法,一切皆不出自性法身之外,是故佛说无相布施有不可量福德。

若能证悟实相,则知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无相布施一法则可摄一切法,以实相遍一切法故。无相布施不仅可以摄六度万行,亦可以摄尽千百万法门,以诸法门皆不出实相故。是故当知,无相布施乃是真解脱门。布施的外显,多显现为慈善行为,但其精神内核,是佛教独特的慈悲精神。虽有福报,而不贪著;虽有荣名,而不希求。这才是佛教布施的真本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全文

  • 金刚经唱诵

  • 金刚经讲解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