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宏海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发布时间:2019-11-07 09:33:29作者:金刚经结缘网

宏海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一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同修们,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请大家放掌。我们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学子们,大家晚上吉祥。今天呢,是我们这个久违啊,在因缘中隔了一段时间,没有跟大家在群里面同学同修。那么相信,虽然我们没有在群里面讲法,大家在线下也在各自的因缘中用功。今天因为佛学院也开学了,一些法务周转以后也回到了北京,那因缘成熟,我们再从头开始,在正法学堂来宣讲新的学习内容。

可能大家还记得我们在上一学期的时候,已经给大家预告过了,就是在这学期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准备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虽然我们正法学堂开讲也算时间有一些了,但是,一直没有涉及到;般若、;空性类的经典。特别是像《金刚经》,可以说跟《法华》、《楞严》乃至《弥陀》,这都是一定要有一个分别心来看的话,都是一线的经典。而且《金刚经》对于三藏教典的内容中太重要了,千百年来的大众与这部经典的因缘,然后历来的大祖师、大德,因这部经典而得度,在教内这么多传承中居然有上八千多家的对于这部经典的著述。

所以从种种的侧面来讲,你看黄梅五祖是依着《金刚经》来印心的,在禅宗下面是依这部宝典来作为印心的根本经典。当时六祖慧能大师悟道,也是全凭《金刚经》的这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我们平常这些佛弟子们都可以说,感应啊,受用呀,皆是不可思议,确实是读诵无边赞叹无数的一部宝典。那么不仅仅是在教内,就是说这部经典辅佐佛教佛法,对于世间的人文呀历史依附在上面来弘扬,也是做的非常到位的。历代文人呀这些大家们来抄写《金刚经》的,那就太多太多了,像柳公权翁方纲呀都有这样的代表作,到现在还是作为根本的帖子在用。泰山上也有北齐的时候所刻的摩崖石刻,那个时候刻《金刚经》可以说是大字的鼻祖了。所以我们一开始给大家说这么多,就是为了提醒我们说,这部经典方方面面这种因缘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他跟东土的众生有多么深厚的缘分。

那么就我自己来讲吧,其实跟《金刚经》的因缘也是非常深厚的。我记得那会儿去到普陀山刚刚出家,招生到普陀山佛学院去考,里边有一道题叫做翻译到中国的第一部经典。我那会儿啥都不知道啊,也不知道其实真正的正确的内容是《四十二章经》,我还大笔一挥就写了个《金刚经》。在完全不了知三藏的内容呢,就把《金刚经》误做第一部的经典,当时还闹了笑话。当然从中可见说一个完全不了解佛教,甚至信仰还非常单薄的这样的一个初学者,对《金刚经》已经早是大有耳闻了。这都是一个经典的缘分的体现。

那么为什么这些年来虽然也讲了一些经典、讲了一些讲座,没有讲《金刚经》呢?可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点儿左右为难,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本来我们常学习佛法嘛,法呢本来大家都知道是不二的,是平等一味的。但是他在方便上就不一样了,有的是这样的用、有的是那样的修。其实要论方便,从根本上讲也是不二的。有时候我们觉得说这个法门、那个学修方法好像是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大家知道所有的法门,他的内涵中,效果一样,作用也一定是一样的,否则就成了两套佛法了,不是归元无二路了。可是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在我们这个凡夫心中啊,有时候我们学修佛法,比如说你自己选择用功的方法或者点,使的劲儿他不一样。所以有时候由于根器不一样,知见不一样,在上面就恐怕往往会引起好多的误会。我相信大家有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一种,这种反作用的因缘,以法谤法。你比如说讲;空的这一系列经典,由于他跟讲;相上的,也就是讲事相上这些不能够汇通和合。所以有时候就引发的学修者特别是刚刚开始学的人,就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有时候会动摇他的本来就不太坚固的信心。

这是一点。再一个,就是说从本人而言,这也不是说谦虚的话,事实如此,就是德太薄了、慧太浅了。所以虽然这几年仰仗诸佛菩萨大宗护法的加被,有一些法缘,可是讲《金刚经》还真是,我们常讲以前说的老和尚叫宗通说通,现在呢还尚不能说真正达到禅宗或者净土合一的这种通透。所以说在讲这部经典的时候,确实我自己也是非常的慎重和在起步的时候也会有一些犹豫。但是好在今天因缘既然到了,我想也是我们大众的共业的福德所感,所以我们今天就做一个缘修上的这样一个学习内容,也就是说跟这个经典所含的究竟理,做一个缘分上的衔接而已,这是我们希望开始学这部经典的一个初步的见解和期望。

因为在这部经典,其实他里面的内容就讲过了。说如果说;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持诵为人解说。那大家想想我们现在来讲的话,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四见一样都不少。所以说,与此经是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的这种无为道、无漏道上来进行承担和受持的。但是我们为什么又发心来讲、大家一起来学呢?就是说,既然是佛亲口说的,又说到可以为人解说。那么我不晓得大家有没有了解,就是说其实从悟性上来讲,每个人都是具足的根本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佛性。这个;性呢,是不从外得的,人人皆如此,每个众生皆如此,六道众生皆如此。所以说这个根本智,有时候又叫做无师智,无师就是有无的无,师父的师。什么意思?就是说其实我们常说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真正的修行就是你悟到《金刚经》的第一义谛无上妙法。但是这个悟性呢,他不是说经过别人给的或者帮助你塑造起来的,是本来就具有的,也从外边是得不到的,一定是自己从心地上悟出来的。

所以说我们今天讲法,也住在一个就是提醒。这就是刚才我讲到的做一个缘修的内容,从内容上外围上做一个提醒,以辅佐我们能够达到,或者增上我们本有这种智慧的开发和显现。仅此而已,所以说虽然一直没有讲,其实是一直放在心地上的啊,这部金刚宝典。

那么我还有一点希望,就是说,咱们这次跟诸位一起来学习《金刚经》,意义在于还是能够把他引向于培植增进我们的净土资粮。做为我们共同来修学净土,念阿弥陀佛,更加透彻明白有坚固的这种背景动力,希望达到这样的效果。

所以今天晚上我们开始讲,首先从经题之前想先说几点,跟诸位同修先分享一下。就如同我们常说到末法时代末法时代,其实他不是法末了才叫做末法时代,是一个道理,是人末了、根器末了。那么《金刚经》他讲的是究竟法,我们读过的都知道,肯定大家都熟悉啊,为发心为上乘人为大乘人,不知道要有多大的善根才能够走入到;金刚般若的境界。所以说从不究竟的人、或者分别心的人来看的话,无漏的法一定会出现有漏的见解,有一法立他就会生百弊,百种弊病就随之而生。 因为并不是法有毛病,而是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往往习惯用思维,去跟直觉最靠近的实相境界,去用思维、去判断、去描绘。一旦走进这样的误区,就不断的发展,就会跟真正的实修和证量拉开距离。这是一个想用功有道心、也许为生死的人最尴尬的境地。所以希望这次学修,也能从中抹去一些,有可能见解上、认知上的一些弊病吧。

带着这个期望,我们先谈几点,一个是从听法上有可能会滋生的弊病上而言,跟大家先做一个铺垫,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第一点,《金刚经》讲的是;空性,里边的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点点滴滴、绵绵密密的一直在阐宣这个;毕竟空义。但是往往我们一直在闻熏这个;空性的时候,最容易首当其冲的就是会破斥;相上的修法,或者去排斥净土。也许我的担心是多余的那最好了。所以跟大家讲呀,《金刚经》讲的;空性绝不能够破斥净土,反而如果你真的把法义听对了,至少从理解上听圆满,那么一定是增进我们对于净土的信心,也应当生起更加清明的信愿背景。

为什么这么讲?你看经典里边很多时候都会说所言什么什么、即非什么什么、是名什么什么。他一直在讲观法,讲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中最必须要用的一个手法。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空性他其实是一种手法。但是净土恰恰是跟这个手法配套,把这个;空性圆满了以后所显现出来的境界,其实就是净土境界,所谓心净则国土净。所以说就是只有悟到了;空性,《金刚经》讲的;空性的人,他才能明白净土的这种修法,他是不妨碍悟或者没有悟,是悟前还是悟后都是一味的这样修法的妙处。往往就会产生和滋生一种,好像对于净土就是跟;空性完全是势不两立的这样的一种偏颇见解。

所以你看祖师们以前开示讲到说,一个人有没有开悟,说假如你悟后不修不劝人修净土的话,说敢保你老兄没有悟。这样的一种金刚法语其实就跟《金刚经》的手法完全是吻合的,就是所言即非是名的根本原义。说你悟后不修净土就敢保你没有悟,就等于说你不了解是名是怎么一个概念,你就不知道即非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他是一体的。我不晓得这样讲大家能不能够从心性上领会。那么还有一个就是特别特别提醒一点,因为《金刚经》里面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甚至有时候对于净土颇不以为然的人,都会提出来说一说的话就是;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今天我们在讲之前,特别要就这个法义要做一个汇通,因为很多时候这个被当做排斥净土的一个根本法语。

那我们首先要知道,因为这个话肯定是对的,我们常讲到说真佛无行,真法无相。但是大家知道这是从;空性上而言的,就是从;本性上而言的。我们不要忘记还有;空相。所以说我们一听到;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就把念阿弥陀佛,或者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当作是这里的;色或者;声音等妄想。 殊不知这里讲到的;色,是以眼根来去见色法的;色。这里讲到的;声,;以声音求我,是耳根闻声的之;声。那么如果说从;色的本位上或者;声的分别上去了知的话,那就确实误入到;以色见以声音求的一种邪道中。但是大家要再往深的一层观照这个话,实际上什么呢,就是当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以声音念佛,或者在观佛的时候,哪怕说以描绘的这种佛的种种妙相庄严,好像是依照;色法,可是其实他的效果上绝不会走入到求;色、求;声的误区。

为什么这么讲呢?也就是说,比如说现在用你的心,用心去观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或者这样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念的时候似乎给人的感觉在;以色见以声音求,其实他正好是在什么,比如说在观想妙相的时候,他用的是;观的力量;比如他在持佛名号的时候,用的正是;闻这个念佛声的个;闻性。不管他是观相也罢或者摄心念佛也罢,根本上锁定的其实就是;闻性和;见性本有的;不动之性。所以恰恰这个手法完全吻合了,不能够;以声见以色求的这个根本面目,但是我们浅见或者没有用过心的人,就以为说这会引发;见色闻声的烦恼。这点是特别特别重要的,所以大家要知道,其实以我们净土的修法,不但是跟见如来正道完全吻合,而且也正正好是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个正确表达。

也就是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念,念佛的念,;应无所住,而生其观,观佛的观。同步操作,正中下怀。所以这样的话正好达到了不见色不闻声的效果。很少有人能够这样去做一个领会、贯通。所以大家要知道首先我们一般都会以为说,想佛拜佛就是以;色见,见佛的误区,念佛持名号就是以声音求的常态,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我们第二个。从第一点上来讲,第二个就是最担心大家在学《金刚经》的时候,走入到这个偏见。这是第一个容易发生的弊病。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个。就是学金刚般若会容易引发的弊病什么呢?就是听完经以后容易废善法。大家都常会有听过这么一个词,叫做;妄谈般若。踏有谈空,就是光说;空,但是他的心性上并没有跟;空相应,不仅仅说去证得空性,他甚至思维都从来没有跟空性相应的思维。这个我们是凡夫,我们修行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几乎每天都在这个斗争中,在心地上败下阵来。所以说,你这里学《金刚经》学的久了,特别是讲;空讲的多了,然后不断的说:;不著相不著相。那么就会容易让人生起一种什么感觉呢?就以为误解叫什么都不干,或者什么都不在乎。大家想忘了说里面最要紧的一句核心眼目,就是:;离一切相而修一切善。不是什么都不干或者不在乎,而有可能是特别在断恶修善上去在乎。只不过没有把这断恶修善的善恶法,给他过于执着或者固定的执着在一种坚固的见解中。

所以大家要好好的学了《金刚经》才能更加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什么叫做;离一切相而修一切善。 很多时候,就是我们听起来这句法语就觉得特别的难以操作。觉得这离一切相,又要修一切善。明明去做事嘛,又不让你执着;不让你执着嘛,又得什么都干。好像就是几乎没有操作成功的可能性。其实可能我们就是对这些玄妙的法义,听太多了以后就把手脚给捆住了。

怎么样理解;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我们今天跟大家举个例子吧,在生活中这样比较理解的好了,有助于我们去能够常行这个法。比如说:我们一般都提倡说皈依三宝,恭敬三宝,佛法从恭敬虔诚中来。那么我们当这个法,这样行持的多了以后,往往生起一种定解,那就是三宝是不可亵渎的。那确实如此。但是问题是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亵渎?什么才算不亵渎呢?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有一尊佛像,可能这个庙比较破败,这尊佛像供在野外或者供在露天下。结果下雨的时候过来一个人,这个人呢可能他就觉得,哎呀!佛像怎么在雨中去淋呢?他生起了一个善念的恭敬心,他觉得不可以让这个本尊佛像在露天淋雨。所以他可能就会把自己的衣服,这样非常诚恳恭敬地把衣服拿下来,盖到佛像头上给他遮风挡雨。那我们看来这就是一件很发心、很功德无量的事情,一般都会说,随喜赞叹师兄的功德。

可是很可能再来下一个人。他会怎么样呢?他一看到这个佛像上面有一件人穿过的衣服,他马上就会心生出:怎么人穿的衣服或者人戴的帽子,怎么可以盖在佛头上呢?他就觉得对佛像生起了这么大的亵渎不恭敬,他赶紧战战兢兢的把这个衣服给取下来,觉得说太罪过。那大家想想,这两位人其实发的都是善心,修的都是善法。可是当我们一定要在这上面给他固定一个对错的时候呢,你能说都对呢?还是都错了?还是谁对谁错呢?

所以大家就理解到这个地步,我们就知道说,其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一个对错。一切的善法全部是看你的发心、动机,而不在乎结果。就是;离一切相而修一切善的最精准的表达。所以大家看,其实这个事情呢就是说离一切相。为什么?只要他发心是好的,他的心是恭敬的,你管他是衣服盖上去还是衣服拿下来。但是修一切善,他发的心就是一个恭敬心,两个人完全不同的着眼点,但是他的效果是一样的。所以往往我们妄谈;般若说;空性的时候,就觉得说什么都不执着什么都不干。一有人认真的做事,一有人战战兢兢的护法,就会说你太执着了,你那么在乎干嘛呢?你应该放下一切,什么都不让。最后弄的佛教徒都很懒,不好好过日子,不好好工作,就天天弄的所谓的看破放下,最后是口谈得很远,身心不得力。这也往往就是;妄谈般若的一个后遗症,所以大家也应该从这上面引以为戒。这是第二点。

再第三点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是什么?就是误认自心。错误的认识了自己的心。比如说:有一种人,他好说什么都不要执着,好像觉得他跟《金刚经》的法义相应了很久,相应的很深。然后这种很久很深下意识的这种自以为是,就会把他一条一条线的缠的死死的绑在那里,禁锢在那儿,所以一直就执着这个;不执着而放不开。他不知道这个;不执着呢,其实是你要在认真细心中去体现,而不是逃离或者躲避。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在理论听闻了以后,下意识就产生这种执着不执着的这种弊病。所以真的不是逃离或者躲避,他就是经历中的一种成熟品质,才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有的时候空口无凭的说几句,倒是可以不负责任,可是问题是我们的功夫、功德没有到那里啊!甚至有时候我们以为修行得了点什么法喜,似乎是一种境界,乃至好的觉受,其实所有的这种,实际上都是自以为是中生起的妄想。但凡你有一点对自己的肯定或者觉受生起来的时候,那你一定是认错了。而且会一心一意的执着在这个;不执着上。这样的话,就成为一种断灭顽空的种子,这是非常可怕的。这种人如果久修以后,就是说不但他这辈子的对于;道的体验会越来越远,而且他会为尽未来际的解脱菩提给自己设障,会背道而驰,很冤枉。其实有可能他对于经典的闻思或者思维,他还是很投入、很花了精力的。但是就是有时候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起休。可是问题是什么呢?他就识不得路头。这个也没有办法。就是包括我们现在讲,其实也是一种大家往这里缘,或者防治产生这样一种弊病的正知见吧,希望大家能够守得住。

\

当然,既然讲到有弊,那么他就一定会有利。我们再说说这次来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我们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利益,可以把心地投向在哪里。

第一个大利,就是可以增护净土。就可以增上护持我们修净土的至少往生的品位。所以这一点,其实是这次发心跟大家一起来学习《金刚经》一个最重要的初心。为什么呢?可能大家都还记得我们在讲《观无量寿经》的时候,里面有一条内容就是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为上品中生的这些往生者们,他的条件里面有一个必要的条件是什么呢?就是;于第一义,心不惊动。那么大家要知道所谓的第一义,就是这里《金刚经》里面一直在阐述的内容,就是;空性,我们称之为第一义谛。如果有学习的论典的话,大家可能常会听这么一句话,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那什么叫二谛呢?我们常在经典里面听到说;谛听谛听,就是让你认真,真的意思。那么这个二谛的谛呢,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真理。

世间的人,他认为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这个道理是存在的,所有的世间人情世故,每天都是按这个套路走的,这是真实不虚的,他就认为叫做俗谛,世间的真理。那么在有一些出世间修行,以;道为目标生活追求的人,他就又把出世间的这个真理认为是真理。有的认为世间是真理,有的认为出世间是真理。一个执着有、现象;一个执着空、出世间的理想。可是大家要知道,这都不属于第一义谛。它叫做;空有两边。也就是我们有时候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贪恋,这就是执着于有;或者说对于形而上学的这种思辨、概念性的这种追求没完没了,这可能就是执着空。但凡你看我们世间人,无非就是这两种。要么生活的昏昏噩噩,一天跟世间如鱼得水、如胶似漆的离不开,也活不明白,这一类的就属于陷在俗谛中。那么还有一些呢,虽然他有追求,但是他咬着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不放,或者一直认为说离开世间才能够得到真正的道,那这样的话其实也走偏了。

真正的第一义谛,就是讲的不偏不倚的中道。中道是什么呢?大家要知道中道,虽然这里叫第一义谛,有时候我们说佛法的正眼。其实就是生活,你在生活中,不要起心动念,然后就这样生活,一直生活,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的生活。你也不要嫌好,也不要嫌坏,也不要奢望明天要怎样,也不要追悔昨天怎么样。当下呢你也不要陷在其中,然后还是依着这个流淌,就这么生活。如果慢慢这样能够练的久了,这些法呢,我们都能够离开字眼上的这种玄妙,真的是非常痛快、酣畅的用在你的过日子中,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之为有;道了。这就是;道。

那么为什么讲《金刚经》呢?《金刚经》里面讲到说,一切的这种烦恼呀、恐怖呀、颠倒呀,我们一直心在受惊,在不断的摇摆,在动,害怕,摇摆。那如果你学了《金刚经》以后,把这个教法观照在自己的心地上,那么慢慢你安住以后,就等于说于第一义谛心不惊动。这是一个大功德。而且大家想想,其实;心不惊动的另外一层表达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安住了。你心不惊动了,你的心既不惊又不动,那么当体其实就是第一义谛,已经守得住了,所以就会助成我们上品中生的功德力。所以大家看,我们学习《金刚经》反而可以助成我们诸位上品中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学好第一义谛中道的根本,这才叫佛法。

很多时候大家会有这种体悟,就是说走了很久,歪曲绕远,甚至误入一些邪门歪歪道的等等这一切,但是走的那么艰辛,好不容易最后才会在道上有点感觉。所以第一个,就是助成我们的净土品位,往生品位。

第二点呢,学习《金刚经》所要得到的利益是什么呢?就是助成我人;入道和;行道。大家要知道讲;空性的境界呀,这倒是说只要你认得几个字,读读经,那顺口就能说。可是入这个;空的境界呀,得有巧劲儿,就因为这个巧劲儿所以显得非常难。那么鉴于我们现在凡夫的根性来讲,有两种常态比较保险。怎么样依着这个法来入道行道呢?一个就是通过我们去比如说,念佛呀、参禅呀、拜忏呀、持咒呀等等这一切,只要你能够划得起来的法门都算数,通过这样事相上的去有所造做,去修证。然后各种法门行门,就是反正是我们天天活着在一切的世间法中慢慢去打磨,打磨自己。有可能受尽了委屈,无边的忍辱,彻底的放弃,终于最后会从;有为而悟入到;无为的境界中,入空性境界。这是从事上来入,其实就是我们经里讲到的修一切善法,这是一个入道的常态。

另外一个就是从理上来入。理就是理论,《金刚经》里面的这些理上入。就是你对;理上的理解,然后他文字表达出来的内涵、义趣。那么你通过对文字上的修证,对理相的,比如说不断的诵经,不断的闻思,就是解这个义趣,那么慢儿慢儿这个金刚法义就会在你的身心世界中,越来越把你的身心直接引向这个境界,自然而然就形成一种观法,这就是依;义而悟入。这是另一种常态。

那所以大家学《金刚经》也要总结一下,无非就是这两种。这属于什么呢?经典里面讲到的说;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是从理相上来悟。前者是从事相上来悟,这个是从理相上来悟。不管你从事入还是从理入,这两种方法都是金刚微妙法门。这是从我们说有助于我们行人入道和行道上而言的。学习《金刚经》我们能够所获的利益。这是提前给大家从弊和利,当然为什么先说弊呢?就是防范于未然;再说利,就是引向于正道。这也算是我们给大家交代的一个修学次第吧。

下面还有一点时间,我们来学习一下,就是说首先我们善解佛意。那佛讲这部经典,特别是有我们一块儿去印度朝圣,大家还记得在祇树给孤独园,在祇桓精舍里边,《弥陀经》和《金刚经》这两部圣典,全是在祇桓精舍里边讲的。坐在那里你会觉得,当时佛陀就把这样的一种实相经典,这个《金刚经》呢是讲我们心地上的实相;《弥陀经》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实相。就在这个精舍里面娓娓道来。可以说我们现在学的真是石破天惊吧,都是究竟法,都是圆满法。

那我们今天单从《金刚经》而言,佛为什么要讲这部《金刚经》?一定有他的用意所在,和希望众生听完以后所达到的效果。我们首先要知道第一点,最重要的讲《金刚经》就是要让听闻者能够了知,佛法最根本的一个核心理,就是;缘起性空的道理。大家现在有时候辨别不清,说到底这个对不对?我修的对不对?我理解的有没有错?今天我交代给大家,怎么判断你有没有错。就要知道有一个法印。平常我们都知道像三法印里边,可能大家有的学过一点在声闻乘,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小乘里面不是有说;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这叫三法印。这是从小乘法里边的。那么还有一个就是金刚经里面讲的,大乘一实相印,就是来印证你是否讲的或者理解的是佛法。如果跟这个根本的道理相吻合,那就是佛法;如果跟这个根本的道理相冲,那一定就是外道法,非解脱法、非究竟法、非成佛之法。所以以后大家听了今天这个道理,学《金刚经》,就有这把尚方宝剑。你不管什么人说,你不管是哪个现在出书呀,媒体呀,什么链接呀,多的简直是让你眼花缭乱,但是你一看就知道它是吻合不吻合缘起性空。缘起性空就是这里讲到的;般若。般若,我们后面在讲经题的时候,我们再给大家总括和分开的讲。

现在我们了解下;般若就是我们常讲的;空性,那么我们《心经》里面也讲到说,三世诸佛都是以般若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大品经》里面就讲到了说,;欲得三乘,当学般若。所有的声闻缘觉的解脱涅槃道,都是从;般若得的。但是大家猜想为什么佛没有在鹿野苑当时讲这个般若经呢?在鹿野苑讲的是四谛法呀,苦集灭道。为什么?就是当时的根器,根本听不得无所得法,这个毕竟空。后面才真正的是在祇桓精舍说;般若的时候,是大家已经学佛学的差不多,根器都到这个点儿了,才开始用二十二年的时间,就讲缘起性空的实相法。

\

什么叫缘起性空呢?就是说任何一法,大家不要被这些概念迷了啊,什么叫做法?就是一切的事物,包括你的物质性的,你的外在世界性的,你自己的身体性的,乃至你的思想性的,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要因缘各种条件临时合和组成。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就是一种临时的组合。他只有组合但是没有意义,只有合作性的有。一种无意义的合作,但是他一直在合作。可是一旦你对这个合作赋予他意义的时候,;相就出现了。那么由于你窥到他的这种临时有而毕竟空,现在有而终归空,你一直有这样的观法,那么就等于说你从缘起法上能窥到他的性空本质。就像我们常讲的我们这个色身,自以为是的;我的精神,其实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组成。是一个缘起的假我,所以当我们在这个假我上见空性的时候,就要;照见五蕴皆空。

大家再设想一下,包括我们今天讲《金刚经》这也是因缘聚的。一起的因缘聚汇,有各种作用,然后点点滴滴地把它塞满了,好像这个事情就一定要已经缘起发生。我今天现在拿着手机在咱们一、二、三、四群里边,跟大家正在说《金刚经》。可是大家想想这里面啊,任何一法,你看《金刚经》讲的就是这个。我也罢,拿的手机也罢,大家听的文字也罢,或者你们自以为是坐在那儿觉得我在听也罢,全部都是概念,他就是这一切的因缘相互好像就跟摩拳擦掌一样。好像有一些热情的效应,实际上只是一种拳呀掌呀的一种碰撞,一种结合的感觉,本质上他都是没有意义,是空性的。

包括我们常让大家信愿行念佛。大家发现了就包括;信也是一个缘起法,;愿也是一个缘起法,;行还是一个缘起法。;信愿行聚在一起,也是一个缘起法,他缘在一起,慢慢就能够缘的显现成极乐世界,还是一个缘起法。那么多的众生往生到西方还是这个缘起法。这个缘起法中就没有任何一个;相能够从中固定在那里不变。所以正因为这个奇妙的缘起,所以我们多亏了他当体的性空,我们才能够往生啊,我们才能够借着信愿行就成功的往生。所以大家要理解什么叫做;缘起性空,就是因为有;缘起才能体现这个;空性,因为有;空性才能尽情的;缘起。这听起来像文字游戏一样,但是你的心地入进来了,就非常的妙不可言。

所以我们常说空性空性,就是空掉我们在缘起法上的一些错知错觉。你看偈子里面讲到说;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大家要悟这个话啊,你不要跟着念过去,大圣说空法就是佛说这个空呀,为离诸见故,就你在一切法上的概念的这种见解,形成固定的这种共许,大家都认为是这样的。;若复执有空,诸佛所不化,让你为离开你现有的错误知觉,而不是让你在现有的错误知觉总归觉得还不够,再加一个;空的错误知觉。

所以其实你要感受缘起性空也没那么复杂,你就承认;缘起,那你就好好过日子,你相信;性空,你就当体是解脱的,就是这样子的。当然在《金刚经》里面的表达上就比较微妙,他说;性空,他就是破你对;有的执着,观不到;缘起。他说;缘起就是破你对;空的定见,最后空有不住,一切事物,一切理论,都没有一个定性,就是所谓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大家听《金刚经》呀,一定要把心提在这个上面,就是要明白佛法的核心就是;缘起性空。如果跟;缘起性空相吻的就是佛法,如果违背了缘起性空的说法,比如说觉得这个世间很好,比如说他认为人死了啥都没有,那他一定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大家学习《金刚经》,第一点首当其冲的要有这个正见。

好,第二点,我们看一下祖师爷那个判,为什么学《金刚经》呢?就是为了让我们明白,大人大法的因果。你看这部经典是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那么他所修的法,他这个人的根器一定是大人大法。大法是什么法呢?好像我们这一引诱大家又听得不知道奢盼出来个什么,就是因果法。一切法的核心,无非就是因果,总摄一切法。有时往往我们觉得因果就非常浅近,相信也相信因果,总觉得因果非常浅近,好像谈空才不知道有多么玄妙。其实大家知道,因果呀,他还是有个三六九等的。像我们通常让大家最注重的是世间因果。我们常常注重的是世间的因果,六道轮回范畴内的果报。比如说你造恶业的话,哎呀,你害怕下堕呀,你下堕了可怎么得了,能再造点业的是,下辈子你成了人了,你得还呀,你得还他呀,你们俩再遇到了好像还是在人的视野,人道的这种范畴,很浅,把因果的张力拉不远,把他的辐射度打不开,大家要知道,真正这里的大法大人的大因果是什么呢?就是以;般若空性为背景相滋而发的大愿和大行。

大愿来讲,你看经里面讲到的说;菩萨住在般若中。那么他的心中呢,就是欲遍度一切的众生令入无余涅槃而实无所度,这就是大愿。什么叫大行,就是菩萨不住于法而行布施,不住于色声香味触,而行布施等等这一切诸行,就是无所行。哇,这个法听起来就好像说,这都是菩萨的这种他们过的日子,好像我们根本就发不起来这种。不是这样的。大家要知道我们不管修什么法,只要你跟般若相应,以般若的空性为因,就是不在这个上面生一个期盼的念头,就可以了。然后你依然能够大幅度的去干这个善事,那么你必然由无所得的因,就会得无所得的果。就是如来的实相法身,就修的是佛行住的是佛道。所以大家要知道,其实我们依着这个无为法的因果来修的话,那才真正得的是无为法的果,这才是见如来。为什么?因为诸相非相。你修的因就是非相的因,那你得的果就是实相的果。

这里面讲到;不可以诸相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是这个因果。若见诸相非相就是因,即见如来就是果。所以你看,有大德们给我们开示说什么呢,说着相修行不知道要百千万亿劫,无念修行,一念间,一念就顿超无量亿劫。他就是这么个因果,所以叫大人大法之因果。

那由此来讲,大家要知道《金刚经》里的这个因果背景,就没有放在说修点儿十善,得点儿人天福报,不在这上面论了。甚至他是在什么呢?你消除了善恶分别对待这种法中的这个;无相因,要感这个;实相的果。你又觉得说永远都有一个善,都有一个恶,一直循环在这里边的话,那你善恶因果还是在三界的因果,不是大愿大行,般若相滋出来这种大愿大行因果,是小的,不是大人所修的,也不是大人所修的大法。

所以我们学《金刚经》高度要站上来,就是一定要有因地上要以无相来作为下手处,而不是以对待分别心作为下手处。所以你看给大家讲啊,越讲越难,理解都理解不了,你说怎么修呢?所以这是大家也明白了为什么一直来都在讲净土,说劝念佛好修,容易得道。

那么第三点,讲本经是为说,为告诉一切闻法者真实功德。在经里面有内容讲到什么呢,就是说为未来和现在的一切众生,真实分别利益功德。大家注意这八个字,真实分别利益功德。什么叫做真实呢?就是让听闻者能够完全清楚的、正确的、决定的这样的心态,来相应这个法。就跟刚才我们讲了半天,那可能我们的感觉上就听的说,这个内容这么多,好像自己稀里糊涂的,有时候一走心,完全回来就不知道到哪儿了,说的都是些专业的话,用的都是些佛教的词。为什么?一个是你闻熏的少,另一个就是因为这里没有真实的相应。你不清楚不决定的心态。

所以说《金刚经》的闻熏,就是为了让首先听闻法知道功德上,它有一个真实的功德心态,就是正确的清楚的,说白了就是心里有数的不会弄错,所以不会弄错才有正知见来分别。分别就是相应抉择的意思,了知。了知什么呢?利益功德。什么利益功德呢?那我们又会觉得说这些词都会说了,以前说哎呀师兄我们做点功德吧,你今天这个修法又能得到无边的利益。利益也有好多种,各位同修。我们现在有时候说实话所谓的功德利益,最多最多的关注的现实的利益太多了。现在之所以结缘的佛法多,解脱的佛法太少,太难,大家都不愿意去,就是因为太关注现实利益。所以有时候大德们弘法呀,也真的是太难为了。你说一味的去讲宗派、讲了脱,大家都觉得说根本就跟不上。日子说还过得丢帮跌底的,一天烦烦恼恼的,怎么去专业地去修呢?那好吧,再提倡人间净土,说人间净土其实就是以人为本,好好的修善法,促成社会的和谐,大家都自在安康幸福,可是呢又不想走,就贪恋在这儿。

所以这个利益功德呀,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我们现在关注的,基本上都是现实利益。最多最多的关注到世间的利益,就是从前生到后一世,还有这个概念。能够关系到出世间利益的就很少了。可是《金刚经》讲的,真实分别功德利益是什么呢?是法身慧命的利益,就是让你直接见法性成佛。是这样的一种发心和高度。

所以你看说此经的时候,佛就说,佛在灭度以后后五百岁时候,如果有众生能够在般若的空性中生起一念的净信,生起一念的净信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念,不是让你住在里面有多么大的功夫,就哪怕有一念,清净无染决定的,也就是前面讲到的真实的这种信心。他会得什么真实功德呢?外为诸佛护念内得无边功德。

所以大家要知道《金刚经》的这个般若法呀,跟其他经典有时候讲的这种方便或者说人天法,真的不在一个水平上,所以才是为大乘上乘人说嘛。他里边较量中讲到; 胜舍大千珍宝,亦胜舍恒沙身命。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部经典功德利益,比你去供养布施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珍宝都多;比你去修行苦行中舍了恒沙世的身家性命的功德都大。所以大家看看你能够舍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如果没有知见的话,就是痴福无边。你舍恒沙多的生命来去修行,可能就是苦行无益。所以他都跟法身慧命没有直接关系。他不是这里讲到的真实分别功德利益。所以大家一定要了知到,所谓的真利益功德就是我们说的;无为法。

;无为法就是什么呢?;无为法,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就是说在那死着不动了,实际上是什么?就是不取不舍,任运了。真正的修法,就这么个修法,不取不舍的修,这才叫;空性。像祖师们也讲道;饥来吃饭,困来眠,那我们以为说那就吃喝拉撒就行了。可是我们在吃喝拉撒的时候取舍呀,吃的时候觉得这个好那个不好吃呀,喝的时候觉得这个甜那个苦呀,这个烫那个冷啊。所以我们不是在不取不舍的,真正的无为法就是任运不取舍,就这样子。有无为法的因就得无为法的果,这是名叫做真实分别利益功德。

好,那我们今天刚好大概的内容,大家了知一下,一个就是说讲《金刚经》,我们要防范的弊病和我们也要具足的利益;再一个今天的讲了一点内容就是说为什么佛要讲《金刚经》,就是为大人大法明白大因果;第三点讲到说为说一切真实功德。大家要有个了知。希望对于接下来的听闻生起稀有难遇和受用。

好,下面请大家一起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全文

  • 金刚经唱诵

  • 金刚经讲解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