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禅时如何调整身体姿势才最有利于修行?
对于学佛、修行之人来说,坐禅(打坐)是很重要的一项,也可算是基本功。而在学习坐禅时,需要“调身”,以发挥坐禅真正的功用。
所谓“调身”,即在坐前、坐中、坐后应经常注意对身体姿势的调整。
坐前,无论是处于行进,还是处于止立等状态,必须预先调整身体,使之进入安详的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身体本来就处于安详状态者,很快就可以入坐,身体虽不很安详,但稍加调整后很快进入安详状态者,也可入坐。
但有以下三种情况短时间难以调整入坐:
1、入坐前运动量过大者,如重荷体力劳动、体育锻炼、军事训练、长途跋涉,等等,凡此必气息粗犷,一时难以安定。
2、入坐前有过粗暴举动者,如打骂斗气,举止粗鲁等,如此心野放旷,谈何入坐。
3、心烦意乱者,喜怒无常,情绪波动,浮躁不安,久久不能平息,自然谈不上入坐。
入坐前,还须选择适当的地点。最好是选择一静室或无喧闹的空闲处,这样便于坐禅入定。特别对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在人来人往和喧闹的地方,干扰太大,会影响坐禅入定。除非功底极高的修禅者,方可做到——旁若无人,心如死灰,万有俱空,万籁俱静。
入坐时,可坐于静室床上,或凳、椅上。如选择的地点是室外或野外空闲处,或备凳、椅而坐,或坐于较平的石上,也可席地而坐。入坐时最好是衣带宽松,不可紧束,也不可脱落。
坐时,必有一定坐法,最佳坐法是结跏趺坐,如《大智度论》卷七:“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据说此坐法是释迦牟尼的坐法,我们常看到的坐佛像即是如此。“结跏趺坐",趺,指脚背,其坐法是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足掌心向上称为“全跏趺坐",俗称“双盘坐”。如果单以右足押在左股上或单以左足押在右股上,便称为“半跏趺坐”,俗称“单盘坐”。
对于初学坐禅的人来说,‘‘全跏趺坐”较难做,年轻人容易学会,上了年岁的人(尤其是50岁以上者)不易学会,因此,年纪大一点的人宜采用“半跏趺坐”,或有连“半跏趺坐’’都难做者,可以采用“善跏趺坐”(又称倚坐,为弥勒佛坐式),即双腿垂坐,这是最易做到的。不管采用以上哪种坐法,均不得使身体前后左右倾斜,必須端正。
其次,双手结“禅定印”式,即将左手背叠于右手掌上,贴近小腹,轻轻放置于双腿间。
如上所说,坐时,身体要端正,头颈也要端正,脊骨既不挺又不要弯,使鼻端与肚脐相对如垂直线,头不低也不昂。然后张口吐出腹中秽气,再以舌头抵上腭,由口鼻慢慢吸入清新空气三次以上,次数多少听人之便。再闭口,唇齿相触,舌依然抵上腭,两眼微启微闭,入坐中,如稍感身体有俯仰倾斜时,应轻轻加以调整矫正。
坐禅结束后,先张口吐气若干次,以便使身体散热,然后舒缓摇动身体,再动肩胛和头颈,慢慢舒展双手和脚。其次,再以两大拇指背摩擦生热后,擦两眼皮,然后睁眼,再擦彝头两侧。再次,以双手掌相搓生热后,擦两耳轮,再擦抚头部、胸部、腹部、背部、双臂、双藤,直至脚掌心为止。
以上便是坐禅调身的方法。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