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祈福的四种方法
为了善尽生命共同体一分子的责任,我们应更进一步将祈福的观念和行为具体落实在生活中,祈福的方法有四种:
知福——知足常乐,安贫乐道知道自己有福报是很重要的。人活在世上,最起码都还有一口呼吸,有呼吸就等于拥有一切希望,人生充满一切的可能,因此呼吸是很可贵的。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能知福,则更应该说“我还有呼吸,当然满足了。”但是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知道这就是我们的福报。尤其现今的台湾社会丰衣足食,很多人是人在福中不知福,看到别人有的,也不管对方是如何努力获得的,就希望自己也拥有,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自害害人。如果我们能够知福,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乐。不过知足并不等于什么都不要,而是“多也好,少也好,好到皆大欢喜”,这才是真正的知足。曾经有一个人跟我说,他是世界上最穷的人,因为他是“无壳蜗牛”,他忿忿不平的说:“这个社会很不公平,我努力了一辈子,到头来连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我则告诉他:“有房子也是一种负担、累赘。”有房子的人,就要照顾房子,每天为房子花很多心思,尤其那些拥有很多房子的人,一下子这间房子要整修,一下子那幢房子要装潢,每天为了房子忙来忙去,如果住不了那么多房子,还得想办法租给别人住;我劝他:“没有房子,反倒可以快快乐乐的,想到哪就到哪,所以没有壳的蜗牛,也是不错的。”以出家人来说,“出家无家,处处为家”,没有自己的家,所以处处都是家,何其轻松,何其自在。
惜福——珍惜拥有,感恩图报我们除了拥有呼吸外,还拥有很多东西,包括生命、财物等,而且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人缘,也是我们所拥有的。有的人虽然事业并不辉煌腾达,也没有什么钱财,但是他的人品高尚,待人和善,他也算是一个富有的人;因为人格的财产比有形物质的财产,更有用、更珍贵。惜福,就是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一切资源。珍惜而不浪费、不糟蹋,尤其不要糟蹋身体,不要伤害名誉、品格,甚至理念、理想,进一步还要饮水思源、感恩图报,这就是惜福。法鼓山所推动的惜福运动,就是请大家把不再需要用,但还可以用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不要让它们变成垃圾;同时还劝导大家过简朴节约的生活,少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很多人都是因为精神空虚、心理寂寞,所以不断买东西,这是很愚蠢的;不充实内在心灵,房子里堆满了买来而无用的东西,头脑里却空洞得缺乏思想,精神没有得到提升,内心一样是寂寞、空虚的。
种福——成就自己,广种福田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来种福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田可种,例如自己的家人、朋友、社会上贫苦无依需要帮助的人,以及社会、国家的利益和一切众生的幸福,都是我们的福田。有的人非常吝啬,空偶知识、学问,却不肯传授给人,舍不得与人分享;自己的财产,不愿意拿来利益社会、回馈社会,这种自私的人是最贫穷的人,就算他富甲天下,也是穷光蛋一个,因为他不懂得种福田。这就好象一个人拥有许多种子,但是他不懂得耕种,将种子种在沙漠里,不但不会发芽,反而让原本可以吃的种子变成了废物。知道要随时随地种福的人,是有福的人;为了要种福,必需要努力成长自己,在知识、人格、智慧,以及技能各方面都要增长;才能有更多的资源来种福田。
培福——享福非福,培福有福大多数人都喜欢享福,所以人老了,就要享老福;儿女孝顺,就享儿女福;太太贤惠,享太太福;丈夫可敬,享先生的福。一般人的观念总认为有福不享的人是傻瓜,但是每个人的福报都是有限的,所以享福的人不是真正有福的人,广种福田、欢喜培福的人,才是真正有福报的人。培福就如同把今生得到的福报,种到田里边,它就可以培养出更多、更多的福来。若能把全世界、全宇宙、所有十方一切众生,都当成是培福的对象,不断的培福,那就是有大福报的人,最后就会和佛一样福德圆满。
以大众为造福的良田如能实践“四福”:知福、惜福、种福、培福,并且为别人祝福,就是有大福报的人。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