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西域戒贤①论师,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②国)。由宿业故,身婴③恶病,其苦极酷,不能忍受,欲行自尽。适见文殊,普贤,观世音三菩萨降,谓曰,汝往昔劫中,多作国王,恼害众生,当久堕恶道。由汝宏扬佛法,故以此人间小苦,消灭长劫地狱之苦,汝宜忍受。大唐国有僧,名玄奘,当过三年,来此受法。戒贤论师闻之,遂忍苦忏悔,久之遂愈。 至三年后,玄奘至彼,戒公令弟子说其病苦之状。其说苦之人,哽咽流泪,可知其苦太甚。 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将谓戒贤非得道高僧。或将谓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惨病,佛法有何灵感④利益乎。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见异相,便生惊疑。无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恶之人现得福报,亦复如是起邪见心。不知皆是前因后果,及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及转现报轻报,为后报重报等,种种复杂不齐之故也。 参考译文 过去的印度有位戒贤论师,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国)。由于宿世恶业的缘故,身患恶病,病苦极为残酷,不能忍受,刚想要自尽。正好见到文殊、普贤、观世音三位菩萨降临,对他说:你在往昔劫中,大多做国王,恼害众生,应当久堕恶道。由于你宏扬佛法,所以以此人间小苦,消灭长劫地狱之苦,你应该忍受。大唐国有位僧人,名叫玄奘,应当过了三年,来到此地受法。戒贤论师听后,于是忍苦忏悔,久而久之就痊愈了。 三年之后,玄奘大师到了那兰陀寺,戒贤论师令弟子述说他病苦的形状。那个述说病苦的人,哽咽流泪,可知那个病苦太厉害了。 假使不明白宿世的因果,人们就会说戒贤大师不是得道高僧,或者说如此的大修行人,尚且得这种惨病,佛法有什么灵感利益呢?你们心中所知道的太少,所以稍微见到异相,就生起惊恐怀疑。没有善根的人,于是就退失道心。倘若造恶的人,现生得到福报,也是如此生起邪见之心。不知道这都是前因后果,或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或转现报轻报为后报重报等,种种复杂不齐的缘故啊! ①【戒贤】音译尸罗跋陀罗。公元六七世纪间,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为印度摩竭陀国那烂陀寺之住僧。 ②【天竺】印度之古称。 ③【婴】触,缠绕。 ④【灵感】有灵验或感应的意思。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