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种形态……
考考你:假如面前有两张相片,一张是少女照,风姿绰约、美艳惊人;一张是老妇照,沟壑纵横、沧桑毕现。请问哪张好?也许你多半会说“艳若桃李”的好。但若以禅僧的眼光来看,这一回答“错了”。那么另选“丑似榆木”呢?同样也错了。禅者自有其独特的观察视角与思维方式;这一问题的“标准答案”就在下面这则小故事里。 惟俨和尚是唐代著名禅师,晚年住在澧州(今湖南澧县)的药山,人称“药山惟俨”。他与许多高僧一样,善于从眼前小事物入手,启发弟子们的悟性。 有一次,惟俨指着林中一棵枯木,问弟子道悟和云岩:“你们说,是枯萎好呢,还是向荣好?” 道吾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向荣的好。”不料惟俨断然否定道:“灿烂终将归于消灭。”这一来,答案似乎已经明确,所以云岩随即转口说:“我看是枯萎的好!”谁知惟俨同样认为是错的:“枯萎也终将成为过去。” 这时,正好另一位高沙弥从对面走来,惟俨便以同样的问题“面试”他,机灵的高沙弥不偏不倚地答道:“枯萎的让它枯萎,向荣的让它向荣。” 惟俨这才颔首赞许道:“高沙弥说得对,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应该听其自然,不要执着,这才是禅的态度。” 其实,惟俨提问的本意,不是要你作“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要你懂得,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灿烂也罢,枯萎也罢,都会如过眼云烟,不复存在。记得沈从文先生在《烛虚》一文中也说过:“自然极其博大,也极其残酷,战胜一切,孕育众生。蝼蚁蚍蜉,传人巨匠,一样在它的怀抱中,和光同尘。” 进而言之,灿烂与枯萎本来就只是事物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灿烂过后是枯萎,零落成泥后又孕育出新的灿烂,无所谓哪个好哪个坏,其各自独特的魅力,就看你怎样去欣赏了。比如月亮吧,总有阴晴圆缺,不能说圆月就一定比缺月好。一勾新月或一弯残月,同样充满诗情画意。“杨柳岸,晓风残月”,不也是令人赞赏的千古绝唱吗?因为有变化,有圆缺,才使我们见到了生命的完整形态,从而更加珍爱人生。 所以,惟俨和尚说得好,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不偏执,不强求,顺其自然,才是明智的态度。如果你一味钟情于“灿烂”,那么,一旦灿烂变成了枯萎,就难免会产生“黛玉葬花”的悲哀,那将徒生多少烦恼啊! 不管外界形态、环境、条件起了什么变化,不管是灿烂还是枯萎,不管是年少还是年老...安然知足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种形态……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