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讲
稀有难得
南无阿弥陀佛!
请大家放掌。总之是和大家很有缘,那么,大家更和阿弥陀佛有缘分。我们本身修学净土也有责任向其它的莲友、向广大的众生宣传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
我们出家在外,会遇见很多状况,深深地感觉到「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一个人,从没有信仰,到建立佛教的信仰;从仅仅是追求世间的福报,到追求出世的解脱;从出世解脱当中,选择净土一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非常殊胜,稀有难得。
我们往往费了很大的力气让一个人相信人生无常、让他能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够相信佛所说的是真实教法,非常不容易;而各位有幸得人身、闻佛法,追求佛道,愿生净土,可以说,「不是于一二三四五佛种诸善根,乃是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能够信受此无上殊胜微妙之法门,能够念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是非常值得庆贺的。
抹不去的阴影
净土的法义简白、浅显,任何人都知道:「念佛往生」。但是,真正把念佛往生落实下来的,还是不多见。正如我们在其它地方所见到的一样,我们向往净土,我们愿意往生这样一块清净的地方,我们也称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在我们心中,多少都有一层抹不去的疑惑的阴影,那就是:像我这样的人,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心地亦非清净,罪业确实不少,持戒亦非能堪,智慧也未开发,临终之时能否正念毫无把握,像我这样一个卑贱下劣的根机,是不是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需要把这个疑惑解决而获得安心,从而在这条念佛往生的大道上勇往直前、心无挂碍。
今天我和大家来共同解决的,正是这件事情。
几个问题
大家手上有一份资料,这次主要依据这份资料向大家讲解。在讲解之前,我想提几个问题,以帮助大家了解自己,也帮助我了解大家的修学状况。
首先我想问的是:今天在座各位,是不是都是修学净土法门?(「是。」)有没有专修念佛的?(「专修念佛。」)都专修念佛。
问几个有关教理方面的问题:
我们修学的是净土法门,那么,能否知道,最早把净土法门从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特别的法门,而对后代有非常大的影响,这是哪一位祖师?(「善导大师……印光大师……蕅益大师。」)没关系,我只是提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大家听说过「正行和杂行」或「专修和杂行」吗?(「听说过。」)那么,关于「专修和杂行」,是哪一位祖师判别的呢?「专修念佛,百即百生;杂行之人,千中难得三五往生。」这是哪一位祖师讲的呢?(「……」)
看来,大家修学净土法门,还没有找到源头,也不知道净土法门所依据的基础。
清净的源头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知道是哪一位祖师。可是,为什么要这样追问呢?因为,作为净土法门,祖师最早提出来,都有一定的规矩,他不是随便说的。就像盖房子一样,他是奠基者,我们才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添砖加瓦,才可以建一栋坚固的楼房,如果我们连地基在哪里都不知道,随便找个地方搭建,那这座楼房就不会稳固,对不对?所以,如果我们知道祖师是怎样建立净土门,同时了解净土法门应该是什么样的规则,这样,我们按照他的路线来走,就一定很准确。
大多数人虽然学习净土法门,或者莲友告诉我,或者读了某些书,或者听了某些磁带,听的也多,见的也多,可是对净土宗的基础还不清楚。
就像所谓「探源得流」,水都是有源头的,如果不知道源头,随便舀一瓢水,能保证这是一瓢清水吗?不一定的,或许它是受过污染的水,是不清净的水。只有找到它的源头,找到山上的清泉,我们在这里舀的水才能保证一味的清净甜美,没有污染。
同样的,我们来学净土法门,如果不去探究净土法门的源头,听别人左说右说,夹杂了个人的见解,这样所得到的法义就不清净,所修学的难免有偏差。
今天,我们依据《净土宗略要文》,把净土宗的源头、净土宗的基础、净土宗修法的纲要以及净土宗的利益有一个明白的了解。
释题及次第
《净土宗略要文》收录在《大正藏》第八十三册。
先解释标题:
所谓「净土」,即是诸佛所住清净的国土。我们所处的地方,乃是染污的娑婆世界,称为「秽土」;净土乃是诸佛菩萨清净所居、净业所感。这里的「净土」,特别指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净土宗所讲的净土,不是他方诸佛世界,乃是特指西方极乐世界。
宗,能成为一宗,必须有它的祖师传承,有正依经典,有它的教判体系,有特殊不共的行法。这在《略要文》中都有明确的交待。下面会说明。
净土宗念佛法门,就是称念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以及修行种种佛教善法、回向,乘阿弥陀佛誓愿力,往生极乐世界成佛的法门。
净土宗是中国八大佛教宗派之一,是最普及、最容易、最殊胜的法门。可能还要加一点:也最容易被混淆的法门。
「略要文」,「略」是简略,「要」是精要,「文」是经文、章句。为什么称作「略要文」呢?因为有关净土的经典、论著、解释浩瀚无边,非常广博;这样繁杂的论疏,一方面说明这个法门的博大精深,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修学带来了不便。第一点,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智慧,能够把所有关于净土的教典一一研究,甚至阅读一遍都不可能,太多了。第二点,即使你有机会阅读一部、两部、三部、四部、五部,可是,很难依我们的智慧找到它的要点和宗旨。往往有的人读完一篇文章,你问他:「这篇文章讲什么?」「不知道」,如果文章长一点,就更不知道,因为智慧太短浅,不能把要义、宗旨抓出来。
中国有一句话,「万变不离其宗」,一部经的文字再多,它有一个宗旨,这个宗旨是不变的,其它所有的文字,都是围绕这个宗旨而展开的。就像一棵大树,根本的地方是它的宗旨,虽然有很多枝、叶、花、果,但是,得其根本,就全部得到了,不然就会挂一漏万。
很多人修学就是挂一漏万,在那里寻章摘句,迷失了宗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何况,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做不同的解说,甚至彼此产生矛盾。
像这样广博的经论,如何去把握要点呢?祖师就从众多的经文、章句当中抽取最精要的部分,集在一起,称为「略要文」。这样,我们手上拿的也就是薄薄的四篇纸,在《大正藏》当中就两页,很简短,能够读完,同时,意义非常突出、鲜明,使得我们一眼就能把握住要点,所以叫「略要文」。这样的话,我们修学起来就非常方便。
《净土宗略要文》总共选了十七条文,那真是万里挑一了,那么多的经文法语,只选了十七条,可见得这十七条文是多么得重要。
上面说到,一宗的建立必须有它的正依经典、祖师传承、教判体系等,这十七条文所引用道绰、善导、法照三位祖师就是净土宗的传承祖师,特别是善导大师是净土宗开宗祖师;所引用《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净土宗的正依经典;第一「圣净分判文」、第二文「出世本意文」是净土宗的教判;第三、第四文是净土宗的行判。由此,净土一宗,卓然建立。也可知,这十七条文是真正名符其实的「净土宗略要文」── 要言不繁地把净土一宗的教理、行法、利益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十七条文,从第一条到第十七条,有一定的次第,我先把这十七条文大略说一下。
欲学净土门,首先要知道圣道与净土二门的区别,才能择门而入,所以「圣净分判文」放在第一。佛虽说了圣净二门,并非等量齐观,本意唯在净土一门,所以接下来「出世本意文」放在第二。这前面二条文是净土门的教判,目的在于劝导我们「舍圣归净」。
既归净土门,必须知道净土门的行法,所以教判下来是行判,第三「正杂二行文」、第四「正杂得失文」,目的在于劝导我们「舍杂归正」。
上面四条文是祖师所判,那么佛经的依据又怎么样呢?接下来第五到十四共十条文,就是举出我们净土宗正依三部经的依据。其中第五条文是引用善导大师的解释,总的说明三部经一致的宗旨,所谓「净土三部经,唯说专念弥陀名号得生。」第六、七、八三条文引用《无量寿经》及善导大师的解释,说明《无量寿经》的宗旨 ──「唯说专念弥陀名号得生」;九、十、十一,三文引用《阿弥陀经》及善导大师的解释,说明《阿弥陀经》的宗旨,也是「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十二、十三、十四,三条文引用《观经》及善导大师的解释,说明《观经》的宗旨,同样在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可以看得出来,第五文为总,从第六到第十四条文是对第五条文的展开说明,而且次序上也是同第五条文中先《无量寿经》、后《阿弥陀经》、最后《观经》;至于三部经之内,每一条文是依照它们在原经中的先后次序。
上面已经详尽说明了净土一宗的教理,下面是指导我们怎样落实到行持当中。其中第十五「具足三心文」,引用善导大师对《观经》三心的解释,侧重在安心一面。第十七「净业时节文」,也是善导大师的,说明起行,贯彻一生。中间第十六,引用法照大师对弥陀本愿解释的偈语,有承上起下的意思,承上「三心」说「回心」,「多念佛」起下一辈子专修念佛作为净业修行的时节;同时也是对上来各文的总结,再一次的点示出弥陀本愿。
《阿弥陀经》;从祖师传承来说,选择了三位,道绰大师一文,法照大师一文,善导大师独占十五文,解释净土三部经毫无例外地全引善导大师,专依善导大师的思想真是再明显不过了。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