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线讯 异熟果:由过去世造业,感现在世果,由现在世造业,感未来世果。《瑜伽师地论》云:“诸不善业,于诸恶趣,受异熟果:善有漏法,于诸善趣,受异熟果。”异熟有三义:①异时而熟:业在过去,果在现在;业在现在,果在未来;不同时间,变异成熟。②变异而熟:前六识造业,重习本识,成业习气,此业习气在本识中变异成熟。③异性而熟:有漏善业感乐报,恶业感苦报;乐果苦果不善不恶,性属无记。具此三义,名异熟果。《成唯识·论》云:“谓有漏善及不善法所招自相续异熟生无记。”
等流果:等谓等同,流是类义,同类事物,发展变化,因与果同,果似于因,彼此相等,名等流果。成唯识论》云:“谓习善等所引同类,或似先业后果随转。”
士用果:农工商学等人士用一定的作业工具作种种业,成种种果;此果由人士作用所成,名士用果。《成唯识论》云:“谓诸作者,假诸作具所办事业。”
离系果:系谓系缚,人们在世间,由起烦恼而造染业,由染业而感生死苦果,展转相续,受其束缚,不得出离;若遇善友开导,闻佛正法,勤修三学,其本有菩提种性即得滋润,而起现行,便会转识成智,断烦恼,证涅槃,即得永离生死系缚,是为离系果。《成唯识论》云:“由无漏道断障所证善无为法。”
增上果:一切事物之间或相随顺,增添力量,而助其生成;或虽不予力,而对某事物的生成不作障碍,这种生成的事物,即属增上果。《成唯识论》云:“谓除前四,余所得果。”
四缘、十因、五果的相互关系怎样?一切事物皆从缘生,离缘就没有事物,当然也就没有因果。因此,十因必依四缘立,十因中的随说因,由名言习气起现行,方有言说的体性,又须在见闻觉知中,心心所缘境时,才有言说的对象,据此则随说因必依因缘和所缘缘立。一切事物皆待众缘而生,若缺一缘,果即不生,故心心所的观待因,必依四缘立。色法即物质,必待因缘、增上缘方能成就,故色法的观待因必依因缘和增上缘立。牵引和生起二因,其性一是未成熟种,一是已成熟种,种子亲能生果,是因缘性,故此二因,主要依因缘立。摄受因所依五处,是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故此因即依此三缘立。引发因中若前自类种引起后自类种属因缘;若现行法相互引发、后后果生,多属增上缘,故此因是依因缘、增上缘立。种子中善性生善法,恶性生恶法,无记性生无记法,其性决定,不相杂乱;又牵引自果八识及诸心所,皆各由其自种生;无漏法种,声闻种性,独觉种性,如来种性,各成一乘,各成各的离系果,故定异因无论染净,皆主要依因缘立。从观待至定异,六因和合,任何事物皆能成办,同生一物,名同事因,故此因依四缘立。若相违因和不相违因,皆依因缘和增上缘立。
至于十因与五果的关系,具体说来,异熟果多由习气依处牵引因生;等流果多由有润种子依处生起因和随顺依处引发因生;士用果多由士用依处摄受因生;离系果由真实见依处摄受因生;增上果多由余依处余因而生。《瑜伽大论》云:“习气依处得异熟果,随顺依处得等流果,真见依处得离系果,士用依处得士用果,所余依处得增上果。”
总之,一切事物皆从众缘而生,故首立四缘,依四缘力而有十因,依十因作用的效果而有五果。人们若能彻底了达这一系列的具体内客,就可得彻底通达和善巧掌握宇宙万有一切诸法的因果规律了。
唯识讲因果特别着重业报酬引,从世间造业感果来说,业有福业、非福业、不动业三类。造自利利他道德性的善业,是名福业;造自害害他非道德性的恶业,是名非福业;厌下趋上,修世间离欲定,是名不动业。善业者,佛经中大要说有十种:在身业方面:爱物放生、廉正好施和离欲戒淫三种;在语业方面:说诚实语、柔顺语、和合语和庄严语四种;在意业方面:少欲无贪、慈悲无嗔和明达无痴三种,合称十善业。恶业者:佛经中亦大要说有十种:在身业方面:有杀、盗、邪淫三种;在语业方面:有妄语、两舌、恶口和绮语四种;在意业方面:有贪欲、嗔恚、愚痴三种,合称十恶业。
在修善造恶诸业的程度上,随浅深不同各有上中下三品。由上品善业感天报,中品善业感人报,下品,善业感阿修罗报。由上品恶业感地狱报,中品恶业感饿鬼报,下品恶业感傍生报。因此,世间六道轮回的形成全由人们造善恶业各分三等而分别招感的。
何谓不动业,就是有情厌离欲界之欲,欣羡色无色界之乐而修世间离欲道,也就是呵五欲(色、声、香、味、触),弃五盖(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入初禅五支(寻、伺、喜、乐、心一境性),然后再由初禅逐步上升,乃至到达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的有顶天。以故色无色界的形成,是由人们修不动业而招感的。
那末,业是怎样感果的呢?具体言之,人们每作较大的业都有两部分:一是表现于外,现时感果的部份,其果为增上果;一是内熏本识,形成业种,此种藏于赖耶识中,潜滋暗长,通过一定时间变异成熟,感未来世的根身(正报),器界(依报)的异熟果。增上果与异熟果的关系,异熟果是前世业种中有引满二力,由引业力使第八识随内外四大种变现属于人天或三恶道某趣的根身成为一定的生命体,同时变现维护此生命体生活所需的器界共完“总报”,亦名“异熟”;由满业力感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使之依异熟总报中的六根发出,缘异熟中的器界为本质而别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为境,于中造作营为以满其一生的果报,这种果报随业不同,人各有别,是为“别报”,亦名“异熟生”,异熟与异熟生,总名“异熟果”。业先果后,异时而熟故。现业所感的增上果多在现生,它的作用多是维护和协助异熟果的。
其次,世间是杂染法,多属相对,在业的善恶的问题上,往往是彼此混杂,就是说善中有恶,但以善为主,故称善业;恶中有善,但以恶为主,故称恶业。由于善中有恶,故人天有情乐报受必须下堕;由于恶中有善,故恶道有情苦果受尽又得上升。这就是业果问题上循环往复的现象。
三世业报因果规律;佛教常用十二缘起加以说明,故十二缘起又称十二有支缘起,又称业感缘起,又称爱非爱缘起。
十二缘起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此中缘是条件义,就是以此物为条件,便能引生它物义。无明至老死十二法,皆是次第前者引起后者,而形成一条必然性的业报因果规律,故名“十二缘起”。(信息来源:台州佛教 作者:唐思鹏)
编辑:明娟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