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全文

发布时间:2019-06-25 01:43:55作者:金刚经结缘网
正问其因。正受者。非邪曰正领纳名受。即第二问。观行微笑中有二。初明三种净业答思惟。汝是凡夫下。次明十六妙观答正受。初业共凡夫。次共二乘。后是大乘不共之法。初净业中有三。第一明三种净业。告阿难下。第二叹其所问妙契佛心。从阿难汝当受持下。第三略付阿难令持获利也。就初复三。初明光照频婆获道。次世尊告韦提汝今知不下。举果劝修因。三欲生彼国者下。明往生之因也。何以不直答其土因。而复放光微笑耶解有二。初为次增道。次欲使王与夫人因光相见。王既睹光增道。知国非实。视死如眠。夫人见王无忧。观法成果也。微笑如释种被诛。如来光色益显。正以如来善达因缘。业报无差对至叵避。王虽应死而获道迹。夫人幽絷。即是现净土之缘。有此多缘所以致笑也。阿那含者。第三不还果也。去此不远者。安乐国土去此十万亿佛刹。一一刹恒沙世界。何言不远。解云。以佛力故欲见即见。又光中现土显于佛顶。一念能缘言不远也。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敬上接下慈心行也。修十善业是其止行。身除三邪口离四过。意断三恶也。第二三归者。佛法僧也。在家戒亦即是十戒。具足诸戒者。道俗备受。微细不犯。威仪者。三千悉皆不缺也。第三发菩提心。是愿起意趣向。名为发心。菩提是道。佛果圆通。说为菩提。读诵大乘明修解也。行能运通说之为乘。余二不及是言大也。佛告韦提。此三种业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是叹辞也。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谛听令生闻慧。善思思慧念之修慧。烦恼贼者。此能损慧命伤法身。故名为贼也。即得无生忍。是初住初地。仁王经说五忍。一伏二信三顺四无生五寂灭。初明韦提见土之由。次一问答。明为未来众生请见土之方法。汝是凡夫。彰其分齐不能远观。韦提实大菩萨。此会即得无生忍。示同在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照见彼国土。有异方便令汝得见。异方便者。即十六观。非直观名方便。以佛力故见彼国者。亦是方便也。韦提白佛如我今者下。为佛灭后众生请也。浊者五浊。不善者十不善。五苦者。五道非乐故云五苦。或是五恶五痛五烧。五恶杀盗邪淫妄语饮酒如大经。现遭厄难王法刑罚。是五痛也。五烧即当来堕三途苦毒名五烧。云何当见阿弥陀极乐国土。正为启请。答中有十六观。一日观。二水观。三地观。四树观。五池观。六总观。观一切楼地池等。七华座观。八佛菩萨像观。九佛身观。十观音观。十一势至观。十二普往生观。十三杂明佛菩萨观。十四上品生观。十五中品生观。十六下品生观。就十六观分文为三。初六观观其依果。次七观观其正报。后三明三辈九品往生也。


第一日观示令系心。佛告下。略明系念总劝修观。云何下。正明作日观。一切有目皆见。日没下。举所观境。当起想下。正教观察。是为下结也。教令正观为除疑心。大本所明。以疑惑心修诸功德。生彼国者。落在边地。复受胎生。故作此观令除疑惑也。障者。大本言。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故须作观。五逆重罪除六十劫生死罪等下辈自论。

第二水观初作水想者。举所观境界。从见水澄清下。正起观行。是为水想下。结观也。一作水想。二变水成冰。三变冰为琉璃。四观琉璃以成大地内外映彻。地下宝柱承擎地上诸相庄严。以众宝间错其地。一一宝出杂色光明。光明成诸楼观。楼观两边有华幢。幢上多有乐器。宣说妙音也。八种清风者。彼处实无时节。若寄此八。谓除上下余四方四维。故云八。亦可用对八卦也。

第三地观。文有四。一渐想观。从若得三昧下。第二实观。佛告下。明利益。作是观下。显观邪正。前水是想不能灭罪。地观是实。故能除断也。

第四树观。文三。初明结前生后。次观宝树下。正明观行。是为下结。正观中有五。一明树体。二明庄严相。三明生法。四有大光明下。现佛国土。五见树茎叶下。结观也。

第五池观。中有五。一明池体。二明池相。三明随心适意。四明利益。第五结观。摩尼者。如意珠也。八功德者。轻清冷软美不臭。饮时调适饮已无患。清是色入。不臭香入。轻冷软是触入。美是味入。调适无患是法入。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全文

第六总观中有四。众宝国土下。明总观。初宝楼。二树。三地。四池。观楼中初正观楼。次观上及虚空中。诸音乐声。结成观想名为粗见。从是为下。二结。从若见下。第三利益。作是观下。第四显观邪正。

第七明佛身中有四。第一佛告下。敕听许说。第二从说是语时下。明佛现身相。第三从时韦提下。为未来请。第四佛告下。酬请广明佛身。五种观门。第一观华座。第二观像。第三观佛身。第四观观音。第五观势至。初华座中有五。一明成座法用并辩其相。二一一金色下。明能随机利物。三是为华想下结观。四阿难如此华下。明由愿力所成。五若欲念彼佛下。明观未来有利益。

第八明像想中有三。初泛明诸佛法身自在从心想生。二是故应当下。遍观彼弥陀。并示观行。三作是观者下。明修观获利也。法界身者。报佛法性身也。众生心净法身自在。故言入众生心想中。如似白日升天影现百川。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明佛身自在。能随物现前。明佛菩萨此显能随也。又法界身是佛身。无所不遍法界为体。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者。得此观佛三昧解入相应。故言入心想中也。是心作佛者。佛本是无心净故有。亦因此三昧。心终成作佛也。是心是佛者。向闻佛本是无心净故有。便谓条然有异。故言即是。心外无佛亦无佛之因也。始学名作。终成即是佛。若当现分别诸佛。法身与己同体。现观佛时心中现者。即是诸佛法身之体。名心是佛。望己当果由观生彼。名心作佛也。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者。以心净故诸佛即现。故云生也。亦因此观佛三昧出生作佛。多陀阿伽度。或明十号。无量名号等。此中略举三号。即如来应供正遍知。天竺三名相近。阿罗诃翻应供。阿罗汉翻无生。阿卢汉翻杀贼。令与修多罗合者。观行之时。令与教法相应。故言合也又解。与十二部经教合。入定是修多罗出定之时心与定合。故云与修多罗合也。

第九观佛真法身中有五。一明结上。第二次当更观下。正观佛身。第三从作是观下。正明观于佛心。第四从作此观者舍身他世下。举利劝修。第五从作是观者下。显观邪正。观身大小。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毫相如五须弥山。须弥山举高三百三十六万里。纵广亦尔。彼佛毫相过此五倍。眼如四大海水。准眼量以度身。身量太长。世人身长七尺者。眼长一寸余。四大海水。一海八万四千由旬。四海合三十三万六千由旬。身过其眼。五十六亿倍。假令极多无出万倍。何缘佛身得长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准眼定身。正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全文

言恒河沙者译人谬耳。眼见佛身即见佛心。身由心起故见身即见心。由见身心想转明。故得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以无缘慈普摄众生。释论云。慈有三种。一众生缘。无心攀缘一切众生。而于众生自然现益。如涅槃经。我实不往。慈善根力。能令众生见如斯事。二法缘者。无心观法。而于诸法自然普照。如日照物无所分别。三者无缘。无心观理。而于平等第一义中。自然安住。以无缘慈摄诸众生。辩佛心相也。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者。若为佛慈悲所护。终得离苦永得安乐。释论云。譬如鱼子母。若不念子则烂坏众生亦尔。佛若不念善根则坏。今明无缘慈者。诸佛所被谓心不住有无。不依三世。知缘不实。以众生不知故。实相智慧令众生得之。是为无缘也。舍身他世生诸佛前。以修念佛三昧故发见佛。愿生生常值。如人习巧从少至长所作遂妙。以随念佛三昧故。得生无量寿佛国。故般舟经云。众生问佛。何因缘得生此国。弥陀佛答。以修念佛三昧得生我国也。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问白毫者。如观佛三昧经云释迦如来眉间白毫者(云云)宝性论明。佛毫相在两眉间。阔三百六十万里。方圆亦然。故文云。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正可取如释迦毫相大小现。观若得三昧观心成就。方可称彼佛相而观也。智度论云。为增长诸菩萨念佛三昧故。说般若波罗蜜经。今说般若现奇特身相光明色像遍至十方。以此为观也。

第十观观音中有三。初结上。次复应观观世音菩萨下。正明观菩萨身也。第三作此观者。观之邪正也。观菩萨法身中有三。初观身相。冠中立化佛者。带果而行因也。第二明与佛同异。第三佛告阿难下。还举利劝修也。释迦毗楞伽翻能圣。

第十一势至中有三。初明因光神力制二种名。次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下。明与观音同异。后除无量劫罪下。劝修。略无观法当不异上。故不重明。所以观佛。先作像想。后观法身菩萨。直明法身者。但佛法身妙极。不可一往而观。故先作像想流利。后观法身则易。菩萨者。观佛既竟。次二大士是眷属庄严。如王来即有营从。有佛必有菩萨也。

第十二普观普杂何异而为二耶。普观作自身往想。称彼境界一一具观。杂观明佛菩萨神力自在转变非恒。大小不定。或随物现故名为杂。以此为别。普中有二。初从见此事时当起自心下。作自身往想次无量寿佛化身下。佛及菩萨化身来现也。

第十三杂观有二。第一观丈六像。第二无量寿佛身量无边下。明弥陀变现自在。坚固行者。常令习观修行不倦。所观若大若小皆是佛身。拂去众疑生人重意。众云何疑。前闻广大无量。今闻观小。疑非佛身。于小不敬。故须拂去。明皆是佛生其重意。但观手相者。有作头首解者。上言观音头上。天冠中有一立化佛。势至头上有宝瓶。以此为别。作手解者。上云其手柔软。有八万四千画。以此宝手接引众生。皆是经文用无在也。

首页12345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全文

  • 金刚经唱诵

  • 金刚经讲解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