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之三
何故此法。不应言无色界系耶。答入正性离生。先现观欲界苦为苦。后合现观色无色界苦为苦。圣道起先辨欲界事。后合办色无色界事。若入正性离生。先现观无色界苦为苦。后合现观欲色界苦为苦。圣道起先办无色界事。后合办欲色界事。如是世第一法。应言无色界系。然入正性离生。先现观欲界苦为苦。后合现观色无色界苦为苦。圣道起先辨欲界事。后合办色无色界事。是故世第一法。不应言无色界系。此中入正性离生。先现观欲界苦为苦。后合现观色无色界苦为苦者。谓见道中。先别现观欲界苦谛。为苦行相。后合现观色无色界苦谛为苦行相。问见道位中。具观四谛。何故但说观苦谛耶。答见道位中。先观苦谛。以相粗显是故偏说。问四种行相。皆现观苦。何故但说苦行相耶。答理应具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中是有余说。有说此文但应作如是说。先现观欲界苦。后合现观色无色界苦。不应言为苦。而复言为苦者有何意耶。答四行相中。苦最居首故且说苦类显余三。有说以苦行相久远所传。过去如来应正等觉。皆于谛首标苦名故。有说以苦行相。唯属苦谛故偏说之。非常行相通属三谛。空非我行相属一切法故。有说此苦行相。能违诸有能弃生死。胜余行相顺厌心故。乃至婴儿虽得种种上妙饮食。适欲食时有人语言。此食有苦即便弃舍。是故偏说。有说以苦行相易可信受。谓内外道老少愚智皆信有苦。是故偏说。有说苦相粗显易以智知才说即了。是故偏说。如智于所知。觉于所觉。行相于所行。根于根义。能缘于所缘。应知亦尔。问何故行者。见道位中。先现观欲界苦。后合现观色无色界苦耶。答粗细异故。谓欲界苦粗易可观察故先现观色无色界苦。细难可观察故后现观。如习射人先射粗物后射毛端。此亦如是。问若尔色界苦粗无色界苦细。何故行者俱时现观。答以观行者。于定不定二界差别起现观故。谓欲界苦不定界摄故别现观。色无色界苦俱定界摄故合现观。如定不定界。修不修界。离染不离染界。应知亦尔。有说欲界苦于观行者。现为逼恼犹如重担故先现观。色无色界苦。于观行者。则不如是故后现观。有说欲界苦是观行者现所执受故先现观。色无色界苦。则不如是故后现观。有说欲界苦于观行者现生痛恼故先现观。色无色界苦不尔故后现观。有说欲界苦行者现见故先现观。色无色界苦不尔故后现观。问若色无色界苦不现见者。行者云何于彼现观。答现见有二种。一执受现见。二离染现见。彼观行者于欲界苦具二现见。于色无色界苦但有离染现见。犹如商人有财两担。一自担之。二使人担。于自所担。具二现见。谓轻重现见及财物现见。于他所担唯有一种财物现见。此亦如是。有说欲界苦近故先现观。色无色界苦远故后现观。如近远与身俱不与身俱。在自身在他身亦尔。有说欲界苦有三种。谓善不善无记故先现观。色无色界苦。但有二种。谓善无记故后现观。有说修观行者将入圣时。必成就欲界异生性。不成就色无色界异生性。现观法尔于成就者先起。于不成就者后起。有说见欲界苦时断二种结。谓不善无记故先现观。见色无色界苦时唯断无记结故后现观。如不善无记。有异熟无异熟。生二果生一果。无惭无愧相应。无惭无愧不相应。当知亦尔。有说如异生位。谤苦谛时。先谤欲界苦。后谤色无色界苦。今入圣位信苦谛时。亦先信欲界苦。后信色无色界苦。如谤信迷悟疑决。应知亦尔。是故于欲界苦先别现观。于色无色界苦后合现观。
圣道起先办欲界事。后合办色无色界事者。谓见道中。先别办于欲界所应作事。后合办于色无色界所应作事。问现观办事。有何差别。有作是言。此无差别现观即是所办事故。故有说者。亦有差别且名即差别。谓此名现观。此名办事。复次通达所缘是现观。断诸烦恼是办事。复次现观者谓智现观。办事者谓事现观。复次现观者谓智遍知。办事者谓断遍知。如智遍知。断遍知智作证。得作证。明解脱道道果。应知亦尔。复次现观者。谓无间道所作。办事者。谓解脱道所作。如无间道所作。解脱道所作。断系得证离系。得除过失修功德。出下贱入胜妙。舍无义得有义。尽爱膏油受无热乐。应知亦尔。复有说者。刹那是现观。相续是办事。如刹那相续入数。入应知亦尔。若入正性离生等者。反举非理。顺成是义。问如于色界苦非先现观。而世第一法是色界系。如是于无色界苦。虽非先现观。何妨世第一法是无色界系。答以色界中有遍缘智。能缘自地及缘上下。故于色界苦。虽非先现观而世第一法。得是色界系。无色界中无遍缘智。虽缘自上而不缘下。故世第一法非无色界系。
复次入无色定。除去色想。非除色想能知欲界。若缘此法起苦法智忍。即缘此法起世第一法。问此中复次理不应说。应但说言入无色定除去色想。乃至广说。所以者何是一门故。有余于此以义正文应作是言。何故此法不应言无色界系。答入无色定除去色想。乃至广说。所以者何。此于所问义是根本答。故应作是说。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夫设言论法有二种。一者方便。二者根本。先所说者。是方便言论。今所说者。是根本言论。根本异方便故。复次言方便法在前故。应如文说。有作是说。论道有二。一者开纵。二者遮夺。此中前门。是开纵论道。后门是遮夺论道。由此本文于义无失。有余师说。此中前门显苦法智忍但缘欲界。后门显世第一法与苦法智忍同一所缘故。彼定非无色界系。以无色定有除色想。必不缘下有漏色故。除色想定。在四无色及彼上三近分地摄。问有多处说。除色想言。谓此处说入无色定。除去色想。乃至广说。大种蕴说。云何除色想。谓有苾刍。起如是胜解。乃至广说。波罗衍拏。亦作是说。
诸有除色想能除一切身
于内外法中无有不见者
众义品中。亦作是说。
于想有想非即离亦非无想非除想
如是平等除色想无有染着彼因缘
如是诸说。义有何异。答此蕴中说。不缘下地流转诸色名除色想。大种蕴说。遣积集色令不现前名除色想。波罗衍拏众义品说。断色界爱名除色想。有说此处除色想者通四念住。大种蕴说除色想者。唯身念住。波罗衍拏众义品说。除色想者。唯法念住有说此处除色想者。在七地摄谓四无色上三近分大种蕴说。除色想者。在第四静虑摄。波罗衍拏众义品说除色想者。亦在七地摄。谓未至中间四静虑。空无边处近分。有作是言。大种蕴说除色想者。是不共唯内道有故。余三是共。有余师说。此蕴所说除色想者。是共内外道俱有故。余三是不共。如是名为诸说义异。
于此义中。复有分别。问何缘世第一法。非无色界系耶。答非田等故。谓无色界于世第一法。非田非器非地。不能生长世第一法。故于彼无。复次若地有余顺决择分。彼地可有世第一法。无色界无余顺决择分。是故无有世第一法。复次若定。容有遍观三界四谛善根。彼定可有世第一法。于无色定无此善根。是故无有世第一法。复次若定容有缘一切法无我行相。彼地可有世第一法。无色定中无此行相。是故无有世第一法。复次若地。能修现观边世俗智。彼地可有世第一法。无色地中无如是事。故彼无有世第一法。复次若地有见道。可有世第一法。无色界中无有见道。是故无有世第一法。问因论生论。何故无色界无见道耶。答如前所说无世第一法因亦为此证。复有别义。谓无色界奢摩他增故。要毗钵舍那增地。能有见道。有余于此双遮二界。谓欲界极粗故。无色界极细故。俱无世第一法。复次欲界善根极羸劣故。无色界善根极沈昧故。俱无世第一法。复次欲界极喧动故。无色界极寂静故。俱无世第一法。复次若地。有遍缘智及断结道。彼地容有世第一法。欲界虽有遍缘智。而无断结道。无色界虽有断结道。而无遍缘智。是故俱无世第一法。问颇有二圣者。同生一处。于世第一法。一成就。一不成就耶。答有。谓一依初静虑。入正性离生。一依第二静虑。入正性离生。彼俱命终生第二静虑。依初静虑者。不成就世第一法。越地舍故。依第二静虑者。犹成就世第一法。生自地故。问颇有二阿罗汉。俱在欲界于世第一法。一成就。一不成就耶。答有。谓一依初静虑。入正性离生。一依第二静虑。入正性离生。彼俱命终。生第二静虑中。有未离欲界。俱得阿罗汉果。依初静虑者。不成就世第一法。越地舍故。依第二静虑者。成就世第一法。生自地故。
世第一法。当言有寻有伺。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虽已说彼在色界系。而未分别彼在何地。今欲分别。如已知人所居国邑。而未知彼所居宅等。此亦如是故作斯论。复次为令疑者得决定故。谓先说言。世第一法。唯色界系。然色界中。有三种地。一有寻有伺地。二无寻唯伺地。三无寻无伺地。而未显示世第一法定在何地。有诸善根唯在有寻有伺地。如词无碍解。有诸善根。唯在无寻无伺地。如净解脱。后四胜处。前八遍处。有诸善根。在有寻有伺。及无寻无伺地。如喜无量。有说。亦如初二解脱。前四胜处。勿有生疑。世第一法。唯在一地。或在二地。今成立彼定在三地。故作此论。世第一法。当言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耶。答应言或有寻有伺。或无寻唯伺。或无寻无伺。问何故显示世第一法在三地耶。答为止余部执。此善根唯在一地。谓或有执。世第一法。唯有寻有伺。有相有警觉。非等引属异生缘诸行。唯有寻有伺者。思构转故。有相者缘名起故。有警觉者。有功用故。非等引者相续转故。属异生者。异生得故。缘诸行者。缘有为故。为止彼执。显此善根。通在三地。云何有寻有伺。答若依有寻有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谓依未至及初静虑。入正性离生者。所得世第一法。问此中依言。欲显何法。有作是说。此俱生定说名为依。谓世第一法。相应定以依声说。此俱生依。有成文证。如智蕴说。若依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彼于苦法智忍相应定。以依声说。此亦如是。有余师说。此等无间缘定。说名为依。谓增上忍相应定。以依声说。如是说者。即彼三地。说名为依。后所说依。应知亦尔。云何无寻唯伺。答若依无寻唯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谓依静虑中间。入正性离生者。所得世第一法。云何无寻无伺。答若依无寻无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谓依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者。所得世第一法。
若依未至定。入正性离生。彼修一地。见道一地。世第一法。二地现观边世俗智。若依初静虑。入正性离生。彼修二地。见道一地。世第一法。三地现观边世俗智。若依静虑中间。入正性离生。彼修三地。见道一地。世第一法。四地现观边世俗智。若依第二静虑入正性离生。彼修四地。见道一地。世第一法。五地现观边世俗智。若依第三静虑。入正性离生。彼修五地。见道一地。世第一法。六地现观边世俗智。若依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彼修六地。见道一地。世第一法。七地现观边世俗智。有余师说。若依初静虑。入正性离生彼修二地。见道二地。世第一法。三地现观边世俗智。若依静虑中间。入正性离生。彼修三地。见道三地。世第一法。四地现观边世俗智。所以者何。以彼三地。皆一地故。一随眠故。此中善法互为因故。依余地如前说。评曰彼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若作是说。则依静虑中间。入正性离生者。应得二地世第一法。谓有寻有伺。及无寻唯伺。若尔便违此文。所说云何。有寻有伺。若依有寻有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云何无寻唯伺。若依无寻唯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勿有此过。是故前说于理为善。问何故见道。修自他地。世第一法。唯修自地耶。答见道无漏解脱离系。世第一法不如是故。复次见道虽在地而不堕界。世第一法在地亦堕界故。复次见道由三缘故修。一因长养故。二同办事故。三同对治故。因长养者。谓六地见道。展转为因。同办事者。谓上地见道。所应作事。下地见道。亦能办之。同对治者。谓上地见道。所对治惑。下地见道。亦能对治。修道亦以如上所说三缘故修自地他地。因长养者。谓九地修道。展转为因。又如法智离欲界染。亦修类智。此但由一缘谓因长养故。同办事者。谓上地修道所应作事。下地修道亦能办之。又如苦智所应作事。乃至道智。亦皆能办。同对治者。谓上地修道所对治惑。下地修道亦能对治。又如一念此智现前。能于未来修无量念。世第一法。非因长养。诸地不能互为因故。亦非同办事。于烦恼断。不能证故。亦非同对治。以不能永断诸烦恼故。复次世第一法。系属相续。见道不如是故。复次世第一法。能办异熟。见道不如是故。复次世第一法。为爱所系。见道不如是故。复次世第一法。有垢有过。有毒有刺。有染有浊。见道不如是故。复次世第一法依异生身。异生身法不修他地。见道唯依圣者身。圣者身法修自他地故。问世第一法。与现观边诸世俗智。同是有漏。何故彼智。自他地修。世第一法。唯修自地。答现观边世俗智。是见道眷属。依见道修。如见道修自他地。彼智亦尔世第一法。不如是故。复次现观边世俗智。依圣者身。圣者能修自地他地。世第一法。不如是故。复次现观边世俗智。依随信随法行身。彼能具修自地他地。世第一法。不如是故。复次现观边世俗智。有冤敌无势力。有冤敌故。自他地修。无势力故依他力修。世第一法。无冤敌有势力。无冤敌故。唯修自地。有势力故。依自力修。复次现观边世俗智。不用功得。随见道力。自他地修。世第一法。用功而得。是故唯能修于自地。
问何故六地。所起见道。上能修下。下不修上。答上地法胜。现在前时。则能修下。下地法劣。现在前时。不能修上。如劣朝胜非胜朝劣。此亦如是。复次下地力劣依上而修。如力劣人依附强者。上地力胜不依下修。如力胜人不依附劣。复次下地属上故。上能修下。上地不属下故。下不能修上。如人属他受他驱使。不属他者他不能役。复次若依上地。入正性离生。彼于下地已得离染故能修下。若依下地入正性离生。彼于上地未得离染。设已离染不得自在。以不依彼入正性离生故。由此下地不能修上。复次若于上地。入正性离生。彼于下地已得故能修。若依下地入正性离生。彼于上地未得故不修。设已得者而不自在。以不依彼入正性离生故。复次下地求上故上修下。上地不求下故下不修上。复次下地能断上故。上能修下。上地不断下故下不修上。复次下能办上事故。上须修下。上不能办下事故下不修上。复次犹如六种守护法故。谓三十三天。惧阿素洛。安布六军而自守护。一依海住龙。二坚手天。三持鬘天。四恒憍天。五四大王众天。六三十三天。若阿素洛。从自宫出。欲与诸天兴战诤时。依海住龙。先与战诤。若龙能胜阿素洛者。余五天军无事而住。若不能胜。坚手天军即助其力。若二能胜。余四天军无事而住。若不能胜。持鬘天军复助其力。若三能胜。余三天军无事而住。若不能胜。恒憍天军复助其力。若四能胜。余二天军无事而住。若不能胜。四大王军复助其力。若五能胜。三十三天无事而住。若不能胜。三十三天与前五军。相助战诤。令阿素洛退败驰走。如是见道。为欲对治见所断惑安布六地。一未至定乃至第六。第四静虑若依未至定入正性离生。未来唯修一地。见道即能永断见所断惑。其余五地无事而住。若依初静虑入正性离生。未来便修二地。见道相助永断见所断惑。其余四地无事而住。若依静虑中间入正性离生。未来便修三地。见道相助永断见所断惑。其余三地无事而住。若依第二静虑入正性离生。未来便修四地。见道相助永断见所断惑。其余二地无事而住。若依第三静虑入正性离生。未来便修五地。见道相助永断见所断惑第四静虑无事而住。若依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未来便修六地。见道相助永断见所断惑。故依上地能修于下。依彼下地不能修上。复次犹如依山六重池故。谓从山顶乃至于下。有六泉池连次流注。其最上水流遍六池。第二遍五第三遍四。乃至第六唯遍一池。如是六地所起见道。上能修下下不修上。
问颇有世第一法。或寻相应非伺。或伺相应非寻。或寻伺俱相应。或寻伺俱不相应耶。答有寻相应非伺者。谓未至定初静虑伺。伺与自性不相应故。伺相应非寻者。谓寻及静虑中间除伺。余心心所法。寻伺俱相应者。谓未至定初静虑中除寻伺。余心心所法。寻伺俱不相应者。谓静虑中间伺。及上三静虑心心所法。并一切随心转色。心不相应行。问颇有世第一法。非有寻有伺。非无寻唯伺。非无寻无伺耶。答有。谓未至定初静虑伺。彼非有寻有伺。所以者何。如品类足说。云何有寻有伺法。答若法寻伺相应。彼伺虽寻相应而非伺故。亦非无寻唯伺。所以者何。如品类足说。云何无寻唯伺法。答若法伺相应非寻。彼伺唯寻相应非伺故亦非无寻无伺。所以者何。如品类足说。云何无寻无伺法。答若法寻伺不相应。彼伺唯伺不相应非寻故。问颇有世第一法。寻伺不相应。非非伺耶。答有。谓静虑中间伺。彼虽寻伺不相应。而非非伺。所以者何。伺自性故。问颇有世第一法。在有寻有伺地与伺相应非寻耶。答有。谓寻彼唯与伺相应故。问颇有世第一法。在无寻有伺地。是相应法。非伺相应耶。答有。谓静虑中间。伺彼与自性。不相应故。问颇有世第一法在有寻有伺地。而有三种。谓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耶。答有有寻有伺者。谓未至定。及初静虑。除寻伺。余心心所法。无寻唯伺者谓寻。无寻无伺者。谓随心转色。心不相应行。问颇有世第一法。在无寻唯伺地。而有二种。谓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耶。答有无寻唯伺者。谓静虑中间除伺。余心心所法。无寻无伺者。谓彼地伺。及随心转色。心不相应行。
世第一法。当言乐根相应。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虽已说彼依地差别。而未分别与何相应。今欲分别。如已知人所居宅等而未知彼朋友伴侣。此亦如是。故作斯论。有作是说。虽已显示世第一法通在三地。而未说彼通在六地。今显彼与三根相应。欲令知彼通在六地。分明现见如掌中果。由是因缘故作此论。世第一法。当言乐根相应。喜根相应。舍根相应耶。答应言或乐根相应。或喜根相应。或舍根相应。先已说彼非欲界系。即知不与忧苦相应。是故唯依三根作论。虽总说彼三根相应。而未显示相应差别。故应复说差别之相。云何乐根相应。答若依第三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然第三静虑。世第一法。或乐根相应。或不相应。乐根相应者。谓除乐根。余心心所法。不相应者。谓即乐根。及随心转色。心不相应行。今且说余心心所法。故说彼与乐根相应。云何喜根相应。答若依初二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然初二静虑世第一法。或喜根相应。或不相应。喜根相应者。谓除喜根。余心心所法。不相应者。谓即喜根。及随心转色。心不相应行。今。且说余心心所。故说彼与喜根相应。云何舍根相应。答若依未至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问何故不说静虑中间。答此文应作是说。若依未至静虑中间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而不尔者。有何意耶。答已说未至应知。亦说静虑中间。所以者何。以未至声亦显彼故。俱是未至根本地故。如大种蕴说。大种依何定灭。答依四或未至故。然此三地。世第一法。或舍根相应。或不相应。舍根相应者。谓除舍根。余心心所法。不相应者。谓即舍根。及随心转色。心不相应行。今且说彼余心心所。故说彼与舍根相应。问颇有世第一法。不与乐根喜根舍根相应耶。答有。谓彼随心转色。心不相应行。问颇有世第一法是相应法而不与乐喜舍根相应耶。答有。谓即三根。以彼不与自性他性根相应故。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