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三十二

发布时间:2019-06-25 00:46:08作者:金刚经结缘网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三十二    石四

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 来集注

长者十德(出翻译名义)

【一贵姓】贵姓者谓勋戚尊贵世称阀(居越切)阅(欲智切)之族也(明其等曰阀积其功曰阅)。

【二位高】位高者谓居卿相台辅为百辟之长也。

【三大富】大富者谓宝货丰饶所须具足也。

【四威猛】威猛者谓威严厚重人所敬畏也。

【五智深】智深者谓智虑深远越格超群所谋皆当也。

【六年??】年??者谓齿高望重为物仪表人所尊仰也。

【七行净】行净者谓持心律己廉公洁白所行如言皆无玷也。

【八礼备】礼备者谓威仪庠序世所式瞻也。

【九上叹】上叹者谓才德兼备言行可则为在上者所叹服也。

【十下归】下归者谓谦以处已宽以御众为在下者所归向也。

菩萨十施(出华严经)

【一分减施】谓菩萨仁慈好行惠施若得羙妙饮食分与众生然后乃食复念身中八万户虫依我身住愿令普得充满于凡所受之物悉亦如是是名分减施(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竭尽施】谓菩萨得上妙饮食香华衣服资生之具或有人言汝今所有悉当与我菩萨自念应为饶益诸众生故随所有物一切尽施乃至身命亦无所吝是名竭尽施。

【三内施】谓菩萨年方少盛端正羙好始受转轮王位七宝具足王四天下或有人言我今衰老茕独羸顿若得王身手足血肉头目骨髓我命存活菩萨念言我后必死今当施之以济众生心无所悔是名内施(七宝者金轮宝白象宝绀马宝神珠宝玉女宝典财宝主兵宝也四天下者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也)。

【四外施】谓菩萨年盛色美众相圆满始受转轮王位七宝具足或有人言我今贫窭惟愿仁慈以施于我菩萨念言荣盛必衰我今宜应随彼之意即便施之而无所悔是名外施。

【五内外施】谓菩萨形相端正处轮王位或有人言此轮王位愿舍与我并及王身为我臣仆菩萨念言我身王位悉是无常即便施之乃至以身?勤作役心无所悔是名内外施。

【六一切施】谓菩萨身盛美妙处轮王位或有无量贫穷人言大王垂慈各随所求或乞国土或乞妻子或乞手足血肉肝脑菩萨心念一切恩爱会当别离即以一切悉皆施与心无悔恨是名一切施。

【七过去施】谓菩萨闻过去诸佛菩萨所有功德不贪不着见法如梦但为教化取着众生成熟佛法即为说之观过去法都不可得毕竟皆舍是名过去施。

【八未来施】谓菩萨闻未来诸佛所修之行了达非有不以己之善根回向于彼亦不于彼而退己之善根常勤修行摄化众生观未来法皆不可得毕竟皆舍是名未来施。

【九现在施】谓菩萨闻四天王众天三十三天乃至色究竟天王众天及声闻缘觉具诸功德闻已不迷但观诸行如梦不实不生贪着但令众生舍离恶趣修行于道成就佛法是名现在施(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三十三天者即欲界忉利天也色究竟天者即色界第十八天也)。

【十究竟施】谓菩萨见无量众生无眼耳鼻舌身手足来至我所告言我身薄佑诸根残缺惟愿仁慈舍己所有菩萨闻知即便施与假使经阿僧只劫不生悔惜但念此身危脆不坚应以施彼愿我成就清净智身是名究竟施(梵语阿僧只劫华言无类时)。

布施十种利益(出月灯三昧经)

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正道之初门菩萨能行此者则获十种利益也。

【一降伏悭吝】谓修菩萨行者若能布施则悭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复萌动矣。

【二舍心相续】谓修菩萨行者行于布施财虽匮乏而喜舍之心无有间断也。

【三同其资产】谓修菩萨行者施心无量观诸众生与己无异所有财产平等受用无有彼此也。

【四生豪富家】谓修菩萨行者于一切财物常行惠施心无吝惜则当来果报必生豪富之家财宝具足受用无穷矣。

【五生处施心现前】谓修菩萨行者此生既能行于布施则感后世随其所生之处而他人施与之者皆无悭吝之心矣。

【六四众爱乐】谓修菩萨行者既能常怀惠施无所悭嫉则四众之心常生爱乐而无嫌恨也(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七入众不怯】谓修菩萨行者既能布施而为四众之所爱乐故入大众之中自无畏怯之心也。

【八胜名流布】谓修菩萨行者能无所求而行布施则人多称赞胜妙名闻流布遐迩也。

【九手足柔软】谓修菩萨行者好行布施济人缺乏能感手足柔软相好圆满之报也。

【十不离知识】谓修菩萨行者自初发心行施以来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善知识等获闻法要未尝远离也。

菩萨十戒(出华严经)

谓菩萨奉持三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一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

【二不受戒】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等净戒也。

【三不住戒】谓菩萨受持戒时不求于彼欲界色界无色界受生而住也。

【四无悔恨戒】谓菩萨不作重罪不行謟诈不破净行安住正戒心不悔恨也。

【五无违诤戒】谓菩萨于佛所制禁戒心常持护无所违犯亦不斗诤触恼一切众生但愿常生欢喜奉持于戒也。

【六不恼害戒】谓菩萨不学邪幻咒术及造作方药恼害众生但为救护一切而持于戒也。

【七不杂戒】谓菩萨不着边见不惑外道所计但观诸法缘起不实一心专持出离生死之戒也(边见者谓外道于断常二见中随执一见也外道所计者谓计此身从梵天生从微尘生之类也诸法缘起者谓一切法皆由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而生也)。

【八不贪求戒】谓菩萨不现异相彰己有德起贪求心但为满足出离生死法故而持于戒也。

【九无过失戒】谓菩萨不自贡高言我持戒见破戒人亦不轻毁令他愧耻但一其心而持于戒也。

【十无毁犯戒】谓菩萨受持净戒无所毁犯永断十恶具足十善恒念众生皆由颠倒毁犯于戒我当为说真实妙法令离颠倒成就菩提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妄言五绮语六恶口七两舌八贪九嗔十邪见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瞋不邪见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菩萨十戒(出梵网经)

【一不杀戒】不杀戒者谓慈心怜愍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

【二不盗戒】不盗戒者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是波罗夷罪。

【三不[淫-壬+(工/山)]戒】不[淫-壬+(工/山)]戒者谓守礼自防不应行欲事也经云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壬+(工/山)]不择亲属是波罗夷罪。

【四不妄语戒】不妄语戒者谓言当诚实不应虚妄诳他也经云应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是波罗夷罪。

【五不酤酒戒】不酤酒戒者谓酒能昏神乱性故不应酤也经云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是波罗夷罪。

【六不说过罪戒】不说过罪戒者谓不应说他人好恶长短也经云闻外道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辈令生善信若反更自说他人罪过是波罗夷罪。

【七不自赞毁他戒】不自赞毁他戒者谓不自矜伐不谤他人也经云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波罗夷罪。

【八不悭戒】不悭戒者谓心无鄙吝悉舍所有也经云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人所须一切给与而以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波罗夷罪。

【九不嗔戒】不嗔戒者谓不应生忿怒之心也经云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波罗夷罪(前人即被打之人也)。

【十不谤三宝戒】不谤三宝戒者谓于佛法僧所常当恭敬尊重不应谤毁也经云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是波罗夷罪。

大论十种戒(出大智度论)

【一不缺戒】谓修行之人毁犯净戒如器已缺无所堪用若能恒自守护如爱明珠则能摄一切戒是名不缺戒。

【二不破戒】谓修行之人毁犯戒法如器破裂不堪为用若能持护不犯无有破损是名不破戒。

【三不穿戒】谓修行之人毁犯戒法如器穿漏不堪受物若能持护无毁是名不穿戒。

【四不杂戒】谓修行之人或毁定共戒念破戒事名之曰杂若能护持不毁欲念不起是名不杂戒(定共戒者即禅定与戒法相应也)。

【五随道戒】谓声闻初果须陀洹人随顺谛理能破见惑无所分别是名随道戒(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六无着戒】谓二乘之人见真谛理能成圣道于诸思惑无所染着是名无着戒(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也)。

【七自在戒】谓菩萨化他妙用于诸世间而得自在无碍是名自在戒。

【八智所赞戒】谓菩萨于诸世界化导众生为智者之所赞叹是名智所赞戒(智者即诸佛也)。

【九随定戒】谓菩萨随首楞严定现诸威仪导利众生虽威仪变现而任运常静是名随定戒(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

【十具足戒】谓菩萨持中道第一义谛戒用中道慧遍入诸法无戒不备是名具足戒(第一义谛者谓中道实相之理无二无别谛审不虚也)。

沙弥十戒(出翻译名义并沙弥十戒法)

梵语沙弥华言息慈初受十戒名为沙弥后受具足戒名为比丘也(具足戒者即一百五十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杀戒】谓常念有情皆惜身命应当怜愍慎勿伤害是名不杀戒。

【二不盗戒】谓物各有主虽一针一草亦不当攘窃是名不盗戒。

【三不[淫-壬+(工/山)]戒】谓清净自守不犯色欲是名不[淫-壬+(工/山)]戒。

【四不妄语戒】谓言说诚实不以虚言诳他是名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谓酒能昏神乱性增长愚痴应当绝饮是名不饮酒戒。

【六离高广大床戒】谓所坐之床高不过尺六广不过四尺若过此量者名高广大床则不当坐是名离高广大床戒。

【七离花鬘等戒】谓不着花鬘璎珞不用香油涂身是名离花鬘等戒。

【八离歌舞等戒】谓不自歌舞亦不辄往观听歌舞是名离歌舞等戒。

【九离金宝物戒】谓金银钱宝不当蓄积亦不许手执是名离金宝物戒。

【十离非食时戒】谓佛制午时为食时若过午则不当食是名离非食时戒。

持戒十种利益(出月灯三昧经)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得证果菩萨修行若能坚持净戒是亦如佛之所学也。

【三智者不毁】谓修菩萨行者戒行清净身口无过凡有智之人喜乐赞叹而不毁訾也。

【四不退誓愿】谓修菩萨行者坚持净戒求证菩提誓愿弘深勇猛精进而不退转也。

【五安住正行】谓修菩萨行者坚持戒律则身口意业悉皆清净而于正行安住而不舍也。

【六弃舍生死】谓修菩萨行者受持净戒则无杀盗[淫-壬+(工/山)]妄等业而能出离生死永脱轮回之苦也。

【七慕乐涅盘】梵语涅盘华言灭度谓修菩萨行者坚持戒律绝诸妄想故能厌恶生死之苦而欣慕涅盘之乐也。

【八得无缠心】谓修菩萨行者戒德圆明心体光洁一切烦恼业缘悉皆解脱而无缠缚之患也。

【九得胜三昧】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修菩萨行者持戒清净心不散乱则得三昧成就定性现前而超诸有漏也。

【十不乏信财】谓修菩萨行者持守戒律于诸佛法具正信心则能出生一切功德法财而不匮乏也。

十善(出法界次第)

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则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壬+(工/山)]】不邪[淫-壬+(工/山)]者谓不行邪[淫-壬+(工/山)]欲事即是止[淫-壬+(工/山)]之善既不邪[淫-壬+(工/山)]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瞋恚】不瞋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瞋恨于人即是止瞋之善既不瞋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每月十斋日(出法苑珠林)

【初一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定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初八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药师琉璃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梵语摩醯首罗华言大自在)。

【十四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贤劫千佛名号则灭一切恶生一切善(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贤者劫名谓此劫中多贤人也)。

【十五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阿弥陀佛名号则灭生死罪得寂灭乐(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十八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使者下降观察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地藏菩萨名号则灭除罪业增延福寿。

【二十三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察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大势至菩萨名号则增长福利灭除罪恶。

【二十四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则灭除众苦长养诸善。

【二十八日】此日四天王使者下降观察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卢舍那佛名号则灭烦恼罪得智慧乐(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

【二十九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亲临人间比校善恶若念药王菩萨名号则灭一切恶生一切善。

【三十日】此日四天王使者下降按行人间观察善恶若念释迦牟尼佛名号则增长福利成就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

十忍(出仁王护国般若经?)

忍即忍可亦安忍也谓通教菩萨观五阴三界因果二谛等法成就十忍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二谛者真谛俗谛也)。

【一戒忍】谓由观色阴而不犯禁制即得戒忍以作无作戒体皆是色摄故也(作无作戒者谓初受戒时有所作为执守坚持名为作也持守既久虽不作意而任运无所毁犯名无作也)。

【二知见忍】谓由观识阴了知一切诸法邪正之见皆从识心而生即得知见忍以了别识与此知见相类故也(了别识即意识以识有分别之义故也)。

【三定忍】谓由观想阴不起乱思即得定忍以从颠倒妄想能入于定故也。

【四慧忍】谓由观受阴无苦乐相即得智慧忍以分别诸法皆悉空寂智慧即生故也。

【五解脱忍】谓由观行阴无造作相即得解脱忍以行皆悉无常无有结缚也。

【六空忍】谓由观三界苦果无有实体即得空忍也以生死苦谛性本空寂故也。

【七无愿忍】谓由观三界苦因皆悉空故即得无愿忍以烦恼集谛性本清净故也。

【八无相忍】谓由观三界因果之法皆空即得无相忍以因果之相本空无有故也。

【九无常忍】谓由观俗谛之境一切有为之法悉皆虚幻即得无常忍以一切诸法迁灭不停故也(俗谛者谓建立一切法也)。

【十无生忍】谓由观真谛之境是无为法诸念不生即得无生忍以真空之理本无生灭故也(真谛者谓泯绝一切法也)。

慈忍十种利益(出月灯三昧经)

慈即爱念忍即安忍谓修菩萨行者于一切违顺等境皆能慈忍故获此十种利益也。

【一火不能烧】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违逆之境了知身心自性本空悉无所恼是以瞋恚之火所不能烧也。

【二刀不能割】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横逆之境了知自身体性空寂悉无所畏是以瞋恚利刀所不能割也。

【三毒不能中】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人或有所加害了知身心本空不以为意是以贪瞋毒药所不能中也。

【四水不能漂】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顺情之境了知诸法本空悉无所染是以贪爱之水所不能漂也。

【五为非人护】非人即鬼神之类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时处鬼神之类悉皆护卫也。

【六身相庄严】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爱念于人是以能感色身相好庄严之报也。

【七闭诸恶道】谓修菩萨行者但为利益众生常怀慈忍之心成就善法是以恶道之门自然闭而不开也。

【八随乐梵天】梵天即色界初禅天也谓修菩萨行者慈忍具足梵行无亏故报尽命终随其意乐而得生于梵天也。

【九昼夜常安】谓修菩萨行者常行慈忍之心利益有情而不恼害故得身心寂静昼夜常安也。

【十不离喜乐】谓修菩萨行者常怀慈忍之心利益众生令其各获安隐是以自之身心亦不离于喜乐也。

精进十种利益(出月灯三昧经)

谓修菩萨行者于诸梵行念念进修精勤无怠故有十种利益也(梵行即净行也)。

【一他不折伏】谓菩萨慧解精勤行业成就则不为一切邪论妄计之所折伏也。

【二得佛所摄】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则为诸佛之所摄受而不舍也。

【三为非人护】非人即鬼神之类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于一切时处鬼神之类悉加卫护也。

【四闻法不忘】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则于所闻之法常能忆持而不忘失也。

【五未闻能闻】谓菩萨于诸梵行勇猛精进乐法之心无有厌足则昔所未闻今皆得闻也。

【六增长辩才】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则法义皆通辩才增长随问随答皆无疑碍也。

【七得三昧性】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则身心寂静定性现前不为世相之所变迁也。

【八少病少恼】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虽昼夜不息而善能调适身心是以常得轻安少病少恼也。

【九得食能消】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而于饮食不节不恣是以食已即消而无停滞之患也。

【十如优钵罗华】梵语优钵罗华言青莲花以其出于淤泥而无染污世人见之即生希有之想谓菩萨于诸梵行精进无怠虽处生死不为烦恼之所染着犹如此花见者亦生希有之心也。

禅定十种利益(出月灯三昧经)

谓修菩萨行者善能修习禅定则万缘俱息定性现前故获此十种利益也。

【一安住仪式】谓菩萨习诸禅定必须整肃威仪一遵法式行之既久则诸根寂静正定现前自然安住无所勉强是为安住仪式。

【二行慈境界】谓菩萨习诸禅定常存慈爱之心而无伤杀之念于诸众生悉令安隐是为行慈境界。

【三无烦恼】谓菩萨习诸禅定诸根寂静则贪瞋痴等一切烦恼自然不生是为无烦恼。

【四守护诸根】谓菩萨习诸禅定常当防卫眼等诸根不为色等诸尘所动是为守护诸根。

【五无食喜乐】谓菩萨习诸禅定既得禅悦之味以资道体虽无饮食之奉而自然欣豫是为无食喜乐。

【六远离爱欲】谓菩萨修习禅定寂默一心不令散乱则一切爱欲之境悉无染着是为远离爱欲。

【七修禅不空】谓菩萨习诸禅定而获诸禅功德虽证真空之理而不随于断灭之空是为修禅不空。

【八解脱魔罥】谓菩萨习诸禅定则能远离生死一切魔网悉皆不能缠缚是为解脱魔罥。

【九安住佛境】谓菩萨习诸禅定开发无量智慧通达甚深法义于佛知见自然明了心心寂灭住持不动是为安住佛境。

【十解脱成熟】谓菩萨习诸禅定一切业惑不能挠乱行之既久则无碍解脱自然圆就是为解脱成熟。

坐禅人十种行(出解脱道论)

【一令观处明净】谓修行之人欲修禅定先须调适饮食不饥不饱次须随顺时节不先不后又当整肃威仪无有??怠修此三行用观分明则诸缘屏息心常寂静安于禅定是为观处明净。

【二遍起观诸根】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当周遍观察信等五根不令消减与定相应心无懈怠即得远离疑盖等过三昧现前是为遍起观诸根(五根者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三晓了于相】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必当晓了意识想念之相令其不急不宽调适得中则妄想不生禅定易入是为晓了于相。

【四制令心调】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当起精进制伏其心调停适中勿使过度增长乱意则得定相现前三昧成就是为制令心调。

【五折伏懈怠】谓坐禅之人若以不得胜定令心无味故成懈怠而欲睡眠于是之时必当谛观诸禅功德?励精进则定相现前三昧可得是为折伏懈怠。

【六心无味着】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以慧根迟钝及少方便不得寂静故于胜定无所乐着是为心无味着。

【七心欢喜】谓坐禅之人于诸胜定心若无味当观生老病死及诸恶趣令生恐怖然后念佛法僧等诸功德?进身心令欣得禅定是为心欢喜。

【八心定成舍】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当调伏诸根如理思惟安住寂静而舍一切非正之行是为心定成舍。

【九近学定人】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应当远离不修威仪及不习寂静之人而常亲近安住寂静威仪整肃心源泯净者依其教诫成就正定道业是为近学定人。

【十乐着安定】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于彼得定善解缘起入寂静处者即当爱乐恭敬求其开导以起定心是为乐着安定。

般若十种利益(出月灯三昧经)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菩萨由此智慧通达无碍故获十种利益也。

【一一切舍不取施想】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万法俱寂是故虽行布施而无能施之想不着所施之物不见受施之人是为一切舍不取施想。

【二持戒不缺而不依戒】谓菩萨修行般若虽坚持净戒无所毁缺然以空慧照之则不见有能持能犯之相是为持戒不缺而不依戒。

【三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谓菩萨修行般若安住忍力度诸众生然以空慧照之而终不起众生得度之想是为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

【四行于精进而离身心】谓菩萨修行般若于诸梵行虽勇猛精进然以空慧照之而不见有身心精进之相是为行于精进而离身心。

【五修禅而无所住】谓菩萨修行般若虽在禅定然以空慧照之而于一切诸禅功德不生味着是为修禅而无所住。

【六魔不能扰】谓菩萨修行般若能以空慧照了诸法本性空寂复知魔佛体元不异魔虽发现即无所怖是为魔不能扰。

【七于他言论其心不动】谓菩萨修行般若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无不通达明了故于他人言论悉能辩其邪正是非不为所惑是为于他言论其心不动。

【八达生死海底】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诸法洞彻生死渊源不为轮转所溺是为达生死海底。

【九起增上悲】谓菩萨修行般若虽观一切性空常以广大悲愍之心誓?一切众生之苦令得解脱是为起增上悲。

【十不乐二乘道】谓菩萨修行般若而能了知声闻缘觉小乘之法沉滞空寂未为究竟而不欣乐唯求大乘无上之道而得解脱是为不乐二乘道。

闻经十益(出华严经?)

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与十方佛互为主伴称性圆融而说此经令诸菩萨一切大众及未来世法界众生皆悉得闻信解悟入生如来家乃至深入毗卢性海若人闻是经得无量无边利益今束为十故云闻经十益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见闻益】见闻益者谓见闻如来常说遍说此之大经佛佛道同法应如是令诸众生入佛境界成见闻益(常说者过去现在穷未来际恒说此法也遍说者十方无尽世界皆说此法也)。

【二发心益】谓闻如来说本因中大愿大行誓度众生是以遂发信心学佛行愿成发心益。

【三造修益】谓闻如来说此大经发起当机智慧善业令诸众生如法进修成造修益。

【四顿得益】谓闻如来初成正觉即说此经为根本法轮义理玄妙具含众德令诸众生即能开悟成顿得益。

【五灭障益】谓闻如来说此大经广明依正二果胜德庄严是以信乐修行灭烦恼障成灭障益(依正二果者一依果谓华藏庄严世界二正果谓如来十身也)。

【六摄位益】谓闻此经显说圆融地位即一位之中具摄诸位功德期心证入成摄位益。

【七起行益】谓闻此经广说圆融妙行即一行顿成诸行是以起深信解发意修行成起行益。

【八称性益】谓闻说此经称性极谈真实之法决须解了依性起修成称性益。

【九转利益】谓闻此经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乃展转与人演说皆得饶益成转利益。

【十速证益】谓总具前诸法门故广修众德则能速出生死顿证菩提成速证益(梵语菩提华言道)。

多闻十种利益(出月灯三昧经)

谓修菩萨行者于世间出世间一切邪正之法无不闻知故获此十种利益也。

【一知烦恼助】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则知自身及诸众生所有一切烦恼之惑皆能资助业因而受当来果报故求出离而不为所惑也。

【二知清净助】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悉知一切清净梵行皆能资助菩提之道是以精勤修习以证无上佛果也。

【三远离疑惑】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则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及外道邪魔等论悉皆明了通达而无所疑惑也。

【四作正直见】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则于一切邪正之法无不明了若有众生邪见邪论者为作正直知见而格其非心也。

【五远离非道】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则于善恶果报诸法同缘无不明了故杀盗等一切非法之道皆能远离而不为也。

【六安住正路】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则于一切邪正诸法无不明了故不为非道所惑而于如来正法常得安住而不退也。

【七开甘露门】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则能深入如来之藏了知无上法味而复以此普润众生令其善根增长是为开甘露门也。

【八近佛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常勤修习则知戒定慧行能趣圣果是以心常在道精勤无怠而于佛果菩提为不远也。

【九为作光明】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知诸众生皆为无明所覆常受长夜之苦而能以智慧之灯作诸光明令其出离幽暗而获清升之乐也(无明者无所明了也)。

【十不畏恶道】谓修菩萨行者以多闻故晓了万法体本空寂无苦无乐是以发广大心随类化度一切众生而于险难恶道悉无所畏也。

十法行(出辩中边论)

【一书写】谓于佛所说经律论文书写流通使不断绝也。

【二供养】谓于佛经典所在之处如佛塔庙皆应恭敬尊重供养也。

【三施他】谓所闻之法为他演说或施与经卷不专自用但欲利他也。

【四谛听】谓闻他人读诵解说一切经法深生爱乐而专心审听也。

【五披读】谓于诸佛所说之经时常披阅看读不释手也。

【六受持】谓于诸佛所说教法从师禀受持而弗失也。

【七开演】谓于如来所说正法时常开示演说令人信解也。

【八讽诵】谓于如来所说一切道法讽诵宣扬梵音清彻令人乐闻也。

【九思惟】谓于如来所说一切法义思惟筹量忆念不忘也。

【十修习】谓依如来所说之法精修数习以成道果也。

十种行愿(出华严经行愿品)

普贤菩萨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佛经刹尘劫说不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礼敬诸佛】谓一心运想十方诸佛如对目前恭敬殷勤五体投地故云礼敬诸佛(五体者头及两手两足也)。

【二称赞如来】谓爱乐佛之功德以微妙舌根出无??音声称扬赞叹故云称赞如来。

【三广修供养】谓诸佛如来为最上福田当起正信悉以上妙财法等所谓最胜花鬘涂香赀财众具及以勤修善根菩提妙法皆悉无量以用供养故云广修供养(梵语菩提华言道)。

【四忏除业障】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今言忏悔华梵兼举也谓之忏者陈露先罪悔者改往修来若欲忏除业障即当自念无量劫中由贪嗔痴作诸恶业障蔽真性今当清净三业于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不敢覆藏故云忏悔业障(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五随喜功德】谓佛从初发心不惜身命舍头目髓脑修诸苦行以至成道灭度所有功德乃至六趣四生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等种种所有诸善功德我皆随顺欢喜故云随喜功德(六趣者天趣人趣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四生者胎生??生湿生化生也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六请转法轮】谓十方刹土诸佛成等正觉我以身口意业殷勤劝请转妙法轮普雨法雨自他沾洽故云请转法轮(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

【七请佛住世】谓诸佛菩萨声闻缘觉诸善知识将欲入灭我悉劝请久住于世利乐众生故云请佛住世。

【八常随佛学】谓佛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不惜身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乃至成道说法度生所有法行悉愿随顺修学故云常随佛学(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九恒顺众生】谓常于一切众生承事供养如奉师长如敬父母凡有病苦为作良医乃至贫穷令得饶富如是平等随顺利乐故云恒顺众生。

【十普皆回向】谓发广大心从初礼敬诸佛乃至恒顺众生所有一切广大功德普皆回向法界众生愿令常得安乐乃至究竟成就菩提故云普皆回向。

十度各三行(出成唯识论)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三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盘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盘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三行】此施度有三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以佛法为诸众生演说令其开悟三无畏施谓于诸众生无杀害心令其无所怖惧是为施度三行。

【二尸度三行】尸梵语具云尸罗华言清凉又翻为戒此戒度有三种一摄律仪戒谓持佛戒律具众威仪二摄善法戒谓身口意所作善法皆悉摄持三饶益有情戒谓以慈悲喜舍之心与众生乐?众生苦平等利益是为尸度三行。

【三忍度三行】此忍度有三种一耐怨害忍谓若遇怨憎毒害安然忍耐无返报心二安受苦忍谓若遇水火刀杖众苦所逼恬然忍受三谛察法忍谓谛审诸法体性虚幻而本无生灭安然忍可是为忍度三行。

【四进度三行】此进度有三种一被甲精进谓起大誓愿心修诸胜行二摄善精进谓修方便行进趣无上菩提三利乐精进谓勤化众生咸修于道是为进度三行。

【五禅度三行】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此禅度有三种一安住静虑谓乱想不起深入禅定二引发静虑谓智慧现前生诸功德三办事静虑谓功行圆成利益众生是为禅度三行。

【六慧度三行】此慧度有三种一生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俗谛之法无生灭相二法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真谛之法悟性本空三俱空无分别慧谓全照中道超前二空悉皆平等是为慧度三行(俗谛者谓建立一切法也真谛者谓泯绝一切法也)。

【七方便度三行】此方便度有三种一进趣果向方便谓修诸功德回向佛果二巧会有无方便谓能善巧融会真俗二谛之理三不舍不受方便谓?济众生了达能所皆空而不舍离是为方便度三行。

【八愿度三行】此愿度有三种一求菩提愿谓自求佛果二利乐他愿谓救度一切众生三外化愿谓外化有情亦起自利利他之愿是为愿度三行。

【九力度三行】力即力用谓此力度有三种一思择力谓思惟拣择一切善法而得其力二修习力谓修行数习殊胜妙行证得其力三变化力谓神通力用化度众生是为力度三行。

【十智度三行】此智度有三种一无相智谓观达一切诸法性本自空二受用法乐智谓修行证得一切种智恒自受用得大自在三成熟有情智谓教化饶益一切众生成就道果是为智度三行(一切种智谓知一切道知一切种即佛智也)。

十种有依行轮(出地藏十轮经)

有依行者有可凭依之行业也轮以摧碾为义佛谓众生依此行业而修菩提则能摧破一切烦恼惑业故曰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具足净信】谓众生具足清净信心则于一切善恶业缘受报因果皆无所疑此为有依行也。

【二具足惭愧】谓众生具足惭愧之心凡有所作身口过非而能内自羞耻发露向人悉不覆藏此为有依行也。

【三安住律仪】谓众生若能摄身口意业安住净戒则于杀盗[淫-壬+(工/山)]妄等诸律仪悉无毁犯此为有依行也。

【四安住慈心】谓众生若能安住平等慈爱之心则于一切有情悉与其乐不加恼害此为有依行也。

【五安住悲心】谓众生若能安住平等悲悯之心则于一切有情见其受苦普为救?令其安隐此为有依行也。

【六安住喜心】谓众生若能安住欢喜之心见诸有情离苦得乐了无憎嫉之意此为有依行也。

【七安住舍心】谓众生若能安住舍离之心则于一切有情冤亲平等无憎无爱此为有依行也。

【八具正归依】谓众生发心修行之初必须归向依止佛法僧宝则所修所证有所凭据而不惑于外道邪魔之见此为有依行也。

【九具足精进】谓众生于如来一切善法若能随顺修学勇猛精勤始终不懈此为有依行也。

【十常乐寂静】谓众生修习禅定当远离愦闹寂默一心如理思惟绝诸妄想此为有依行也。

十种发心(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十种发心者谓诸众生迷妄失真念念起心贪着诸境业报不同苦乐有异皆因发心不纯也。

【一发地狱心】谓众生念念起贪瞋之心日增月甚造上品十恶行火涂道是名发地狱心(上品者谓人作恶于欲作正作作已三时之中俱不能悔也十恶者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壬+(工/山)]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也火涂道者即地狱道也谓地狱中受火床炉炭等苦也)。

【二发畜生心】谓众生念念起心欲多眷属如海吞流愚痴贪着起中品十恶行血涂道是名发畜生心(中品者谓作恶已后起少悔心也血涂道者即畜生道也谓畜生常被互相吞啖之苦也)。

【三发饿鬼心】谓众生念念欲得名闻四远八方称扬内无实德虚比圣贤唯行謟诳起下品十恶行刀涂道是名发饿鬼心(下品者谓作恶之时即能悔也刀涂道者即饿鬼道也谓饿鬼中常受刀杖逼迫之苦也)。

【四发下品十善心】下品者于作善之时即生悔心也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壬+(工/山)]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谓众生念念欲胜于人轻他重己而外扬仁义行修罗道是名发下品十善心(梵语阿修罗华言非天谓行非天也)。

【五发中品十善心】中品者于作善已后起少悔心也谓众生念念忻乐世间修行五戒行人之道是名发中品十善心(五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壬+(工/山)]不妄语不饮酒也)。

【六发上品十善心】上品者于十善欲作正作作已三时之中心俱不悔也谓众生念念知三恶道苦及知人间苦乐相间唯天上纯受诸乐而求生彼故闭摄内根不着外尘修行天道是名发上品十善心(三恶道者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内根者即意根也)。

【七发欲界主心】欲界主者即欲界他化自在天主也谓众生若念念张大威势夺他所化以自娱乐而行魔罗道是名发欲界主心(梵语魔罗华言能夺命谓能夺人智慧之命称天魔者即此天也)。

【八发世智心】谓众生念念欲得利智辩聦高才明哲鉴达古今不信出世教法而行尼犍道是名发世智心(梵语尼犍华言离系即外道也)。

【九发梵心】谓众生念念厌下欲界尘境忻上梵天胜妙之乐而行色无色之道是名发梵心(色无色者谓色界无色界也)。

【十发无漏心】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谓众生念念厌离世间生死之苦断除贪瞋痴之妄惑常修无漏之因而行二乘之道是名发无漏心(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十念(出诸经要集)

谓于佛等十境起修十念摄伏乱心勿使妄动则正念现前佛道可期矣。

【一念佛】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二念法】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结使者谓一切惑业缠结而能驱使众生受生死之苦也)。

【三念僧】谓菩萨罗汉圣僧咸具种种功德为世福田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罗汉梵语具云阿罗汉华言无学)。

【四念戒】谓佛所制之戒能息诸恶成就道品犹如璎珞可以严身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戒。

【五念施】谓布施能破悭贪生长福果及所施之后无有悔心亦不求报但起慈心利益一切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施。

【六念天】谓诸天善业成就感报胜身众福具足而我亦当修如是善业感如是身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天。

【七念休息】谓于寂静之处闲居独处屏息一切缘务则可修习圣道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休息。

【八念安般】安般梵语具云安那般那华言遣来遣去即出入息也谓摄心静虑数出入息觉知长短则能除诸妄想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安般。

【九念身】谓此身头目手足皮肉骨髓何者是身从何处来为谁所造于此终后当生何处了知因缘假合毕竟不实即须昼夜精进修习净行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身。

【十念死】谓人之生犹如梦幻诸根不久终当散坏即须昼夜精修以求出离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全文

  • 金刚经唱诵

  • 金刚经讲解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