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道源法师普门品讲记

发布时间:2023-07-27 11:16:52作者:金刚网

今天是农历年刚过,正月初十,大家初次见面,先跟诸位拜个晚年,愿诸位吉祥如意,法喜充满!这次讲经因为各种因缘,只有七天的时间,我考虑给大家讲能应时应机的经,想想还是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下简称普门品),因为这个时代多灾多难,我们凡夫遇到灾难,只有求观世音菩萨来救苦,《普门品》是专门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经,道源一再考虑,才决定讲《普门品》。

《普门品》出自《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是一部大经,分七卷、二十八品,一共七万多字,《普门品》是第二十五品。《妙法莲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最后说的经,是一部纯圆独妙的经。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有一个说法偈子:「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释迦牟尼佛成佛,在鹿野苑度五比丘,开始讲经说法,说的阿含经是小乘经典,在中国《大藏经》里面共有四部,叫「四阿含」,说了十二年之久。「方等八」,方正平等的大乘经,是初入的大乘,天台宗给它取名为通教大乘。通教者是通于小乘、通于大乘,是接小乘的根机。小乘人听了十二年小乘经,初听大乘经,讲得太高深,听不懂,所以先讲比较浅的方等经,讲了八年。「二十二年般若谈」,般若经谈得最久,谈了二十二年之久。「法华涅槃共八年」,最后说的是《法华经》,说了八年,是带着《涅槃经》说的,《涅槃经》只说了一天一夜。「华严最初三七日」,《华严经》是最初说的,说了三七,二十一天。这一句应该摆在第一句,可是天台宗祖师作的偈子,我们不敢改。

由上面的偈颂计算,释迦佛说法应该是五十年,但是因为释迦佛是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成佛,那一年不足一个月。而他八十岁涅槃,是二月十五日,那一年只有一个半月。所以虚年是五十年,实际说法只有四十九年。因此我们知道,《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成了佛,说法四十二年以后才说的。

《普门品》,是《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虽然我们不知道八年说《法华经》,是第几年说《普门品》,但是一定是说了二十四品,才说《普门品》,《普门品》说完还有三品。可能八年说《法华经》,已经说到第六、七年,也就是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说到第四十七、八年才说《普门品》。

释迦佛说法的历程,按现在的学历来配合,阿含十二年,等于六年小学;方等八年,等于三年初中;二十二年般若谈,等于三年高中;《法华经》说八年,等于四年大学。若按照现在的学历来算,就是到了大学四年级开学,才说《普门品》,说一年大学就毕业了。

道源法师普门品讲记

为什么要把四十九年说法的过程向诸位详细解释呢?因为大家要了解,《普门品》是释迦佛晚年说的,是纯中之纯、圆中之圆的经典。我们看到《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经文浅显易懂,以为这部经没有什么高深,这是很大的误解,其实这是最圆顿、最高深的一部大乘经。

《法华经》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功德,是在他的果位上讲的,着重事相救火灾、救水灾,很好了解。他怎么会救火灾、救水灾呢?你得去看《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他得了十四种无畏,才能救苦救难。那是讲观世音菩萨因位上修行的功夫,大多谈理论,虽然难懂,但是它的义理,反而没有《普门品》来得高深。

讲这一段话,就是先把《普门品》的地位,道理的高深说清楚,好令诸位对《普门品》生起恭敬心,这是最高深的一部经,不是浅显的大乘经。你对《普门品》起恭敬心,虔诚念观世音菩萨,才能得到迅速的感应。

道源法师普门品讲记

下面开始讲解经题,先讲总题。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道源法师普门品讲记

《妙法莲华经》五字是经题,「妙法莲华」是别题,别题者,别在此经,其他的经不叫妙法莲华,譬如《阿弥陀经》、《金刚经》。「经」字是通题,通于一切经,《阿弥陀经》叫经,《金刚经》也叫经。

先讲别题,佛说的经很多,但不出七种立题,所谓单三、复三、具足一。七种立题里面的资料,只有人、法、喻三种,单种取名有三种,叫做单三。重复取名有三种,叫做复三。人、法、喻三种具足有一种,叫做具足一。

何谓单三?举个例子:我们常念的《佛说阿弥陀经》,能说的释迦佛,所说的阿弥陀,都是究竟觉悟的人,叫单人立题。比如我们诵《梵网经》,梵网是譬喻,叫单喻立题。《涅槃经》,涅槃是法,叫单法立题。

何谓复三?就是两种资料重复起来,第一种人喻立题:比方《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人,他说法像狮子吼,是譬喻。第二种法喻立题:比方《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是法,金刚是譬喻。第三种人法立题:比方《文殊问般若经》,文殊菩萨是人,般若是法。

何谓具足一?就是人、法、喻三种资料具足,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譬喻,是人、法、喻三种合起来。

《妙法莲华经》属于法喻立题,「妙法」是法,「莲华」是譬喻。「妙法」,不可思议曰「妙」,不可心思、不可言议。我们凡夫的心想不到,叫不可心思;我们凡夫的语言说不到,叫不可言议。佛经上所说的「法」字,等于万物的「物」,但是比物来得宽广,物单指一张桌子、凳子。法则包括事法、理法。事法,世间的凡夫法,森罗万象。理法,出世间的圣人法。

妙法,就是不可思议的心法,佛教讲的心有四种:

一、肉团心:就是五脏中的心脏,佛教讲真心、妄心,不讲肉团心,因为肉团心属于身体的一部份,没有灵知灵觉,只是一个肉团而已。

二、缘虑心:攀缘思虑,想来想去,就是有思虑、有思想的心,佛教专门名词叫第六识。

三、集起心:「集」是会集、集聚。「起」是生起、发起。集诸种子起现行,佛教专门名词叫第八识。第八识能够收集一切种子,由种子再发起现行,叫做集起心。

简单说,心有两种:缘虑心、集起心,详细分有八个识,佛经上讲的妄想心,包括缘虑心和集起心,也就是第六识、第八识,合起来叫做妄想心,简单说,叫妄心。

四、真心:也叫佛性,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我们凡夫不能了解真心在哪里?叫不可思。佛说的真心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可是我们解释不到,叫不可议。「妙法」是心法妙,心法是真心,不可思议,所以叫妙法。现在讲妙法,就是讲你、我、一切众生,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心法。

真心之法,怎样妙呢?它具足十法界,即所谓四圣六凡。凡夫六种,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六道凡夫都在我们心里,叫做心具足六凡。圣人有四种,小乘两种:声闻、缘觉,大乘两种:菩萨、佛,这四种圣人也在我们心里。我们一个心法,具足六道凡夫之法,也具足四种圣人之法,不可思议,所以妙。

心具足十法界,十法界在理性上讲,都是心造出来的。地狱是从我们的心造出来的。你无恶不作,越做越恶,造了恶业,得了恶果,就到地狱道受报;轻一点,到饿鬼道受报;再轻一点,到畜生道受报,都是因为你造了恶法,造出来三种恶道。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也是我们的心造出来的。你修十种善法,上天堂受报,跟外道不同,外道说天国是上帝造的,佛教说是我们的心造的。你造十种善法,造出个天堂来,可享受善的果报。你虽然修善法,但是不断瞋恨,喜欢发脾气,就到阿修罗道受报。如果你是佛弟子,守五戒,若不是佛弟子,不造杀、盗、淫、妄的恶业,将来都到人道受报。六道都是我们的心造的,简单说:「心造天堂,心造地狱。」天堂是我们的心造的,地狱也是我们的心造的,所以叫妙法。

再讲心造四圣,三界以内的众生都在受苦,不但在三恶道受苦,在人间也在受苦,生到天上也得受苦。二乘人声闻、缘觉,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他们认为三界有六道轮回,受苦无穷,生死是冤家对头,所以一定要修行用功,超出三界,了脱生死。菩萨,要救度一切众生,于是发慈悲心,修六度万行,功德修圆满就成佛。所谓:「心造小乘,心造大乘。」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种圣人,都是我们的心造出来的。

心法是妙法,对我们有什么利益?佛说的妙法是利益众生,而且能够成佛,我们有一个可以成佛的心,为什么不去成佛呢?你能一念相信,就修六度万行,修得功德圆满,不就成佛吗?这就是认清楚自己有成佛的心,要是没有讲到心法之妙,你信了佛,皈依三宝,天天烧香、拜佛,以为佛在佛殿里,你把佛法当成外道法,心外求道。佛法者,心法也,知道佛在我心里,你学到佛法了。你了解妙法,就是我们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真心,就回光返照,你不要认为妙法是在你的心外,不要以为佛在你的心外。你体认到:佛在我心里,妙法就是我自己的心,那你成佛有份了。

我们每天晚上做晚课放蒙山,先念《华严经》的偈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接着就念破地狱真言、普召请真言,打开地狱,把地狱的众生都召请来,诵三昧耶戒真言、变食真言,请他们吃甘露法食,把他们超度离苦得乐,皆共成佛道。

这里有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地狱的众生,以前造的恶业太重才堕地狱,地狱打得开吗?一切唯心造,怎么打不开?我有本事打开地狱。第二个问题,地狱的众生业障太重,我能度得了吗?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怎么度不了?所以要先作观想:「若人欲了知」,假若你这个人,想要明了知道。「三世一切佛」,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一切诸佛。「应观法界性」,法界性,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也叫做佛性。「一切唯心造」,三世诸佛都是我的心造出来的,心能够造三世诸佛,不能够破地狱,度地狱的众生吗?一定可以的,因为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三世诸佛是我们的心造的,我为什么不造个佛,要造个凡夫出来,不是愚痴颠倒吗?

明白我们人人有个不可思议的真心,可以成佛的妙法,所以我们要自尊自重,我们在座听佛法的人,大家都有信仰心,听到哪里,信到哪里,可是不相信的人,你向他说还是不相信,他说佛法谈来谈去都是空话,对于社会国家有什么利益?他如果问你这个问题,你怎样答复呢?人人不要做坏事,社会就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就富强。人人相信自己有个真心,能够成佛,自尊自重,还会做坏事吗?成佛,不是成阿罗汉,还要行菩萨道,利益众生,像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的苦难,人人都去帮他人的忙,就不会害人,社会安定,国家就富强,佛法怎么没有用?因为他不了解佛法是安定社会,利益国家的力量。拿事实证明:譬如志莲精舍现在讲经,警察不会来过问。又比如一个传戒的法会,每天打斋供众有一千多人,警察也不会过问,因为他们知道佛教在传戒,不会有问题。

「妙法」,就是人人本具的心法,成佛的妙法,妙法二字讲好,再讲「莲华」二字,世间的花千差万别,各色各样,大概分三种:一、开花不结果,二、先开花后结果,三、花果同时。第一种开花不结果,只开花,花谢就没有了,没有结果。这是比喻外道,外道不是不修行,修行结果证不了圣果,好像世间的花,开花不结果。第二种先开花后结果,就是先修因后证果,等于人乘法、天乘法、二乘法。第三种花果同时,如莲花不开则已,一开里面有一个莲蓬果,中间有莲子,就是《妙法莲华经》的「妙法」,它是因果同时。

佛修了三大阿僧祇劫修成佛,众生的心不可思议。众生心也不可思议,因为众生心里具有佛性,你只要明白即因即果,是心是佛,当下成佛。这个道理难懂,你看莲花就好懂,用莲花来譬喻妙法,来譬喻众生的心。莲花是从莲藕上生出来,莲藕在淤泥里面。单有淤泥,没有水,生不出来莲花,要有淤泥、水,才生出来莲花。但是莲花是超出淤泥,而且超出水面之上,它不但不沾淤泥,连水都不沾,太不可思议了。

佛教讲的妙法,是超出空有的中道妙理。但独的中道,叫但中,是天台宗的专有名词。凡夫法是有法,有善有恶,有因有果,有事有理。二乘法是空法,要把一切法都空掉。大乘的佛法,讲的是中道,讲的是超空超有,超过凡夫法,而且超过二乘法。用莲花来譬喻,淤泥比喻凡夫法的有法,水比喻二乘法的空法。莲花不但超出淤泥,而且超出水面,超空超有,所以是妙法。

但中,还不是妙法;圆中,圆满的中道,才是妙法。它是即空即有,莲花超出水面,离不开水;超出淤泥,离不开淤泥。你懂得这个道理,就回光返照自己的心,我们凡夫就像在淤泥里,淤泥有莲花的种子在里面,就能开出莲花来,莲花一开,里面有莲蓬果。你只要悟到这个道理,立地成佛,叫做圆满的中道。

以上讲的是理,事实上,要想成佛,你得行菩萨道,行菩萨道就得度众生,众生在哪里?众生是凡夫,都在淤泥里。你天天就在淤泥里面度众生,你要是害怕淤泥染污了你,就落入二乘圣人,不是大乘圣人,那个法不妙。在淤泥里度众生,你自己不会染污,而且度来度去,你自己成了佛。因为你用六度法门度众生,劝导众生行布施,你自己也行布施,功德圆满,不成佛吗?你劝众生持戒,自己也持戒,一切恶不做,一切善奉行,因圆果满,不成佛吗?所以你在淤泥里面跟众生打滚,滚来滚去,自己滚到水面,开了一朵莲花,这个法不可思议,叫做妙法。

「妙法」就是我们众生的心,众生的心是妄想心,但是妄想心没有本体自性,你把妄想心透过,本体自性就是真心,真心与佛无二无别,我们的心就是佛。众生的心,怎么叫做妙法呢?「是心是佛,心佛不二。」是心是佛,没有二法。心佛不二,就是平等无差别之义。我们众生的心,跟佛的心平等,叫「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在我们凡夫份上,真心虽然流转生死,它没有减少。圣人,就是指佛,佛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烦恼断尽,无明破尽,证得真心,还是众生的那个心,一点儿也没增加。不增不减,平等没有差别,所以叫做妙法。

莲华是譬喻妙法,是即因即果,因果同时的花,它不开花则已,开花里面就有一个莲蓬果。花是因,莲蓬里的莲子是果,莲花之因,就是莲蓬的果。这是譬喻众生的心法,你闻到大乘佛法,相信自己有个真心,从今天起发菩提心,就是成佛的正因,将来一定成佛。成了佛,证得的还是最初发的菩提心,道理跟莲花一样,所以用莲华来譬喻妙法,叫做妙法莲华。

「妙法莲华」,妙法是法,莲华是譬喻,法喻并举,这是别题。「经」字是通题,具足贯、摄、常、法四字,贯是贯穿诸佛的义理,摄是摄化众生的根机。常是三世不易,过去、现在、未来,都是这个道理。法是十方皆准,此世界、他世界,共同作标准。梵语修多罗,翻成中国话叫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略称为经,是一切经的通题。《妙法莲华经》里面讲的是上契诸佛之理,诸佛之理太高深,我们众生怎么够得上呢?如果众生够不上,这部经不会流通在世间。下契众生之机,跟我们众生的根机也是相合的,所以叫做契经,合起来名为《妙法莲华经》,这是总题,以上把总题讲完。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这一品的品题。先讲「观世音菩萨」,「菩萨」二字是通名,凡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都叫菩萨,比方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世音」是别名,这一尊菩萨,叫做观世音菩萨。「观」是能观之智,「世」是世间的众生,「音」是世间众生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音声。观世音菩萨以大智慧,观察到世间众生念他的名号,求他救苦救难的音声,所以叫做「观世音」。

《普门品》由无尽意菩萨当机来请问:这一位菩萨为什么德号叫做观世音?释迦牟尼佛亲自解释:因为他能够观察世间众生念他的名号,求他救苦救难,能令众生解脱苦难,这是按他的果位上的功德解释。《楞严经》解释观世音的名号,是按他因位上的行门解释,观世音菩萨能够观察到,世间众生念他的名号,立刻就得到解脱。他为什么会有这果位上的功德呢?因为因位上他证得耳根圆通,才能够救度众生的苦难。世间的音声,是用耳闻,他应该叫做闻世音,为什么叫做观世音?观是由菩萨的心启发出来智慧,用智慧来观察。为什么不说他耳根闻到呢?因为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一根得圆通,六根都得解脱,可以互用。所以他用智慧观察,也就是用耳根去闻音声。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的功夫,怎么证得呢?「反闻闻自性,入流亡所。」一时就得到耳根圆通。我们众生的耳朵,闻到外面的音声,是跟着音声奔驰,我们众生的苦恼就是六识,依着六根,攀缘六尘,被六尘所转。单讲耳根,听见好的音声,就动贪爱心;听见不好的音声,就动瞋恨心;听见不好不坏的平常音声,就动愚痴心。你随着音声起贪、瞋、痴,造了业受报,流转生死,无穷无尽。《楞严经》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你的心能转物,就是如来;要是物转了你的心,就是凡夫。我们不能转物,常被物转,音声也是物的一种,常常被音声所转动。观世音菩萨用功,反观、反闻,闻他的自性。

我们为什么会听到音声呢?用功就从这里下手。依佛经上讲,耳朵不能听音声,只是听音声的一个帮助,叫浮尘根,浮是不坚固,尘是色尘,根是耳根,它是不坚固的色尘之根。浮尘根里面还有一个净色根,它很清净,但还是色尘之一。无论浮尘根、净色根,都属于色法,不能闻。还有个耳识,属于五识之一,只能缘现量境,不能分别。能分别的,是与耳识同时起的第六识,叫同时意识,由同时意识起分别,分别好听或不好听。还有个第七识,给第六识做根,第七识执着第八识为我,连第八识也没有本体自性,那么究竟谁能闻音声呢?是我的本体自性,追到根啦!

「反闻闻自性」,不要顺着声音之尘来闻,反过来,闻自己的自性。「入流」,入了能闻自性之流,入了真心之流。「亡所」,把所闻的声尘空掉。这个时候,外面好听的声音空了,不好听的声音也空了,完全闻到自己的本性上。按《楞严经》的功夫有次第,「从闻思修,入三摩地」,由闻而思,由思而修,入了定,豁然贯通,才证到耳根圆通。

反闻闻自性,是依着《楞严经》的注解解释的,圆瑛老法师对《楞严经》下过苦功,他注的《楞严经讲义》,在台湾有流通,道源在大陆曾亲近过他老人家,我向他请开示:反闻闻自性,要从哪里下手呢?他给我开示:你用禅宗参话头的功夫,就是下手处。禅宗参话头,什么境界现前,你就问:「能知道境界的是谁?」你听到外面的声音,无论好听、不好听,这是你所闻的声音,你提起来一个话头:「能闻声音的是谁?」你要是得利,只有一个话头现前,外面的声音听不见了,很容易用这个功夫得利益,你们参过禅的,或者没有参过的,都可以试验试验。

观世音菩萨得了耳根圆通,忽然间得了两种殊胜的功德:「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于是再展开十四种无畏,能够现出来三十二应身,普救众生的一切苦难,才有《普门品》果位上的功德。

讲到这里,就知道他的德号为什么不叫闻世音?因为不是用耳根来闻,观世音得了耳根圆通,启发出来自己本具的大智慧,六根互通互用,是用智慧来观察。如果用耳根来观察,听到无量众生一起念他的名号,他分别不来。大智慧不要分别,任运自然都听得清清楚楚,是用智慧来观察世界的音声,所以叫观世音。

别名「观世音」解释好了,再讲通名「菩萨」二字,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略称,「菩提」翻成觉,「萨埵」翻成有情,叫觉有情。这个菩萨是上求佛的觉道,下化一切有情的人。他是佛的大乘弟子,因为还没成佛,还要上求佛的觉道。小乘弟子只能自利,不能利人,大乘弟子要救度一切有情,所以叫下化有情。

菩萨有五十一个位子: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加等觉,五十一个位都叫菩萨,第五十二个位叫妙觉位,就是佛。前面五十一个都叫因位,第五十二个妙觉位是果位。观世音菩萨是第五十一个位的菩萨,除了佛,就属他最高了,叫做等觉菩萨。等觉者,与妙觉只差一等,还没有成佛就是了。

但是观世音菩萨,跟其他的等觉菩萨不同,他已经在无量劫以前就成佛,号正法明如来,因为要度众生,倒驾慈航,果后行因,现菩萨身。按他的本位是正法明如来,按他的迹门是菩萨。这位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隬陀佛,我们供养的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是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辅佐阿弥陀佛,宏扬净土法门的一位大菩萨。

观世音菩萨无剎不现身,剎,就是世界,没有哪个世界不现身,但是为什么对娑婆世界特别缘深,现身现得多呢?一是跟释迦牟尼佛有师徒因缘,观世音菩萨成了佛,当时释迦牟尼还没成佛,亲近正法明如来,当苦行弟子,挑水、砍柴、扫地、擦桌子,做这些苦行。等到释迦牟尼成佛,观世音菩萨要辅佐释迦牟尼佛,救度众生的苦难,所以到娑婆世界来。释迦佛在娑婆世界成佛,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因为要令众生信仰之心一致,除了一尊佛,其他都叫菩萨,所以他在释迦佛的座下示现作弟子,称为观世音菩萨。我举个互相做师徒的例证:比如道源在这里讲经,法座上不能同时坐两位法师,我也讲,你也讲,听众怎么听经呢?听众只能听一位法师讲,你会讲经,先坐在底下听,就算我的弟子;等到你上来讲经,我坐在下面听,我就是你的弟子,这就是互为师徒。

娑婆世界,梵语娑婆,翻成中国话叫堪忍,堪能忍苦的世界,在十方世界中娑婆世界最苦,但是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特殊的性格,堪能忍受痛苦,不愿意出去!难调难伏,难教难化,其他的菩萨都不愿意来这个世界行教化,其他的佛也不愿在这里成佛。只有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看见娑婆世界的众生太可怜,天天受苦,还不觉悟,不愿意离开,太愚痴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发愿在娑婆世界成佛,教化这些众生。《阿弥陀经》上的六方诸佛,都出广长舌赞叹释迦牟尼佛,所以观世音菩萨特别来辅佐他,在娑婆世界救度苦难的众生。

刚才讲菩萨有五十一个位,最高位叫等觉菩萨,最初位是十信位的初信。初发心发什么心呢?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你一发菩提心,就是初发心菩萨。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教化这些难调难化的众生;看到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接引我们这些苦恼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又看到观世音菩萨不辞辛苦来救苦救难,我们能无动于衷吗?我们就得学佛,学菩萨发菩提心。你一发菩提心,你今天就是菩萨,就是成佛的正因。你将来成佛,就从你发菩提心成起。你要是没有发菩提心,你想成佛,像蒸沙做饭。你想蒸饭,用沙来蒸,蒸无量劫还是沙子,因为沙子不是饭的因。你要拿米蒸,很快就蒸成饭,因为米是饭的因。你没有发菩提心,想要成佛,不管怎么修,都是无益苦行,不会成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