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六(三)

发布时间:2023-10-16 10:39:35作者:金刚网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六(三)

釋曰。有釋者言。此無見頂相既名無見頂。實不可見。然言見八萬四千相者。此實除無見頂相。但見餘八萬三千九百九十九相。以少從多。總名為見。其實不見斯一相也。不爾名義遂即相違。如須彌被焚唯一塵在。大海將竭唯一渧在。不可說言有山海在。此亦如是總觀諸相。皆悉周遍。唯此一相不可觀見。不可說言不觀諸相。有釋言。此相雖復不同諸相。多分不見。名無見頂相。佛威神力加被眾生。於觀行中還復得見。然他受用身變化身等。從首至足皆為物現。令得瞻仰利益有情。他既不見。即無利益。何得名為他受用身。即應此之一相非他受用。為顯此相殊勝第一令物尊重。多不得見故。名無見頂相。復為眾生現斯眾相。令他受用尊重修者。何妨得見。如釋迦佛為剃除髮上令見頂。彼佛亦然。不可執文以取其義。即令一切眾生觀見此相

問曰。如觀經第九觀中。本欲觀阿彌陀佛身相光明。計作觀成。只合觀見阿彌陀佛。何因見阿彌陀佛。乃更得見十方諸佛耶

釋曰。此有三義。得見十方諸佛。一由諸佛功德悉皆同等。皆有自利利他化益平等。故觀一佛即見十方諸佛。故文殊般若說一行三昧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辯才。二釋。以見一佛得念佛三昧除障滅罪故。能通見十方佛也。三釋。阿彌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因光得見十方佛也。般舟三昧經說。跋陀和菩薩請釋迦牟尼佛言。未來眾生云何得見十方諸佛。佛教令念阿彌陀佛。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此佛特與娑婆眾生有緣。先於此佛專心稱念。三昧易成。除障滅罪。光明遍照見十方佛也

問曰。觀經言。作此觀者生諸佛前。何因觀阿彌陀佛願生西方。只應言生阿彌陀佛前。而乃說言生諸佛前也

\

釋曰。此有四釋。一釋言。作此第九真身觀時。非直見阿彌陀佛。亦見十方一切諸佛。是故非直生極樂國。亦得隨願通生諸佛國。故言生諸佛前。二釋云。雖見十方諸佛。然作此觀。本擬往生西方。如何通生諸佛國也。而言諸佛前者。以此觀勝。行者得生西方之時。非直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一切諸佛。故言生諸佛前。三釋言。此阿彌陀佛雖是一身。國中化佛其數無量。行者初生之時化佛雲集。皆來摩頂。為其說法。化佛非一。故言生諸佛前。四釋言。阿彌陀佛雖現一身。而此一身多佛同變。相雖是一。其體實多。以多諸佛於一眾生皆悉有緣。並悉共變。阿彌陀佛同在一處。猶如多盞燈光光各別不相障礙似同一光。佛身亦爾。諸一一佛各變一身。雖似一身其實多身。雖生一佛前即名生諸佛前也

問曰。法華經言。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斯即凡夫二乘無能測佛之智。又論文說。地度人度根度諸他心智不得相緣。如何觀經言。若見佛身即見佛心。佛心者慈悲心是。有經言。獼猴獻蜜亦知佛心。又有經言。大目犍連以他心智觀佛心。念阿難為侍者。猶如日出東方照於西壁。前經言不能測佛智。後經說能觀佛心。二經既殊。若為通釋也

釋曰。薩婆多部釋此義言。佛有二種心。一曾得心。二未曾得心。佛若起未曾得心。舍利弗等盡思度量不能得知。若起曾得心。乃至獼猴等亦知佛心。解深密經佛自釋言。佛見分心十地菩薩等所不能知。起相分心一切凡夫悉皆知也。今言亦見佛心者。是見相分心也。經言佛心者大慈悲是也。然佛有緣理內證智心。有緣事外觀眾生心。如緣理內證智心。是自證分心。佛佛相知。十地不測。緣事外觀眾生見分心。亦佛佛相知十地不測。緣理及事外觀眾生相分心。如來加被。乃至獼猴亦知佛心也

問曰。九品生人依何位地。以分九品

釋曰。麁分九品有於二家。細分九品乃有多說。言二家者。一釋。此之九品並是十信菩薩。約住約退。造善造惡。昇降不同分成九品。初三品人是十信不退住本位人。行有淺深。成上三品。中三品人退大乘心發小乘意。退大乘行修小乘業。行有淺深成中三品。下三品人退大乘心起生死心。退大乘行造生死罪。罪有重輕成下三品。二釋言。發大菩提心修行菩薩行。行有淺深成上三品。發小菩提心修行聲聞行。行有淺深成中三品。不發大小二乘心。不修大小二乘行。唯起生死心。唯造生死罪。造罪有重輕。成下三品。此即麁分九品也。細分九品者。且上品三人諸師取捨有多同異。一師言。上品上生四五六地菩薩。上品中生初二三地菩薩。上品下生地前三十心菩薩。一師言。上品上生十迴向。上品中生十行。上品下生十住。一師言。上品上生地前三十心。上品中生十住末心。上品下生十信初心。一師云。上品上生十行十迴向。上品中生十住。上品下生十信。一師云。上品上生十住初心。上品中生十信後位。上品下生十信初位。一師云。上品上生取十信及十信前能發三心能修三行。悉名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唯取十信已前發菩提心修善凡夫。起行淺深以分二品。所以諸師判此三品高下不同者。以無生法忍經論判位或下或上。仁王般若說。無生法忍在七八九地。諸論之中說。無生法忍在於初地。或在忍位。菩薩本業瓔珞經說。無生法忍在十住位。華嚴經說無生法忍在十信位。占察經說。無生法忍在十信前凡夫位。故諸師各據一位得無生法忍。分上三品高下不同也。中三品中一師云。中品上生是三果人。中品中生是七方便人。中品下生人是種解脫分善根人。一師云。中品上生忍位人。中品中生頂位人。中品下生[火*(而/而)]位人。一師云。中品上生[火*(而/而)]頂忍位人。中品中生前三解脫分善根人。中品下生曾種解脫分善根人。一師云。中三品人並是種解脫分善根人。只由持戒得有淺深及不持戒人但行世善。以分三品。不約位地上下分成三品也。下三品人只由遇緣造罪多少輕重不同。分成下三品。無別位地也。無生忍有六位。一聞慧。在十信前。二生勝解。在十信後。三思慧。在十住後。四修慧。在[火*(而/而)]後。五證得。在初地。六相續。在八地。此在因中佛果圓滿

問曰。未知往生皆得不退。何故上品中生言。經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釋曰。此上品中生人。十信五心已前人。十信第六心名不退心。生經七日得彼第六不退之心。故名於菩提得不退轉。初往生時即名不退者。此約處不退說。此兩經文各據一義。不相違也

問曰。何因九品往生皆於阿彌陀佛乘其本願。來迎行人生佛國土。唯中品下生不言聖眾來迎。有何意也

釋曰。准依四十八大誓願。若不來迎不取正覺。又下品三生猶得聖來。准上准下。必應聖迎。然不述者或是翻譯者脫。或是略而不述。有釋。中品三人佛以大慈大悲。臨終之時而來迎接。非是本願故。中品下生者。佛不來迎。非是經文脫也。以四十八弘誓願中說。設我得作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此願中既言。發菩提心修諸功德。不與大眾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此發菩提心言。是發無上大菩提心。此中品等三人猶未發無上菩提心。但是修諸功德願欲生者。雖得往生佛不來迎。不違本願。以不發菩提心。非是當於大誓願也。藥師經中。說八菩薩示其道路令生西方。此即佛不來迎。佛若來迎佛自引去得去西方。何須藥師瑠璃光佛遣八菩薩示其道路也。故知無佛所以佛不來迎者。亦是不違本誓願。以彼人先雖修道。以非專心決定故。不是至心發願欲生彼國故。藥師經言而未定者。若是至心發願。即非不定之人也。又彼經所明之行。當此中品三人。非當本願也。又菩薩處胎經說。眾生作西方業。多分不得生於西方。生於懈慢國中者。此非是專修西方之業至心發願之人。以行業不專發願不至。不當本願。故不來迎。佛若來迎即是西方淨土業成。豈容佛迎而生懈慢國也。為無量壽經說。三輩人皆發無上菩提之心悉得佛迎。縱令不見猶當夢見而得往生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