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普贤行愿品辑要疏【谛闲法师】(二)

发布时间:2023-08-01 12:10:07作者:金刚网

乙二 正说行愿——正宗分

丙一正示行愿

丁一菩萨征列名数

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錀,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首句,征词。一者下,正列。谓菩萨列示行愿十种,以表称性所修,竖穷横遍,无尽无尽。

丁二当机按数征释

戊一当机总征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戊二菩萨别释

己一礼敬诸佛愿

庚一牒初愿名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

言礼敬者,礼属身业,谓合掌、低头、曲躬、俯伏、反掌接足,俱身分事也。敬属意业,谓收摄妄想,端秉一心,虔诚恭谨,摄散破昏,皆意地事也。但礼不敬,劳而无功。是故大疏,列十种礼:一、我慢礼,如碓上下,无恭敬心。二、唱和礼,高声喧杂,词句浑乱,如僧赴应,身不端肃,意不虔诚。三、恭敬礼,五轮著地,捧足殷重。四、无相礼,深入法性,离能所相。五、起用礼,虽无能所,普运身心。六、内观礼,但观内心,不观外像。七、实相礼,实相无相,内外一如。八、大悲礼,随一一礼,普代众生。九、总摄礼,摄前六门,以为一观。十、无尽礼,普为法界,无尽无尽。

庚二释行愿相

辛一释所礼果境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

境,即称性修成事造之境也。理性横遍竖穷,故事造之境亦尽空遍界也。十方是横遍,三世是竖穷;三世无际,十方无边。一切刹海,无涯无畔。而现坐道场之诸佛世尊,如空中微尘之数,大似帝网之珠,主伴互映,无尽无尽。

辛二释能礼因心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

境与心,原非二物;境既普周,心亦如是。众生繇迷覆障,不隔而隔,焉得自知?故假普贤行愿法力,并繇自心深信解力,故得明明了了,如对目前也。大经云:‘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亦此意耳。

辛三释能礼心相

壬一总明

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

身体拜,口称名,意作观。三业所对,无非佛境,故云悉净。时不间隔,故云常修。身净无三恶,口净无四过,意净无三毒,故悉净也。时有间隔,即有染污;今既相续,故常修也。

壬二别显

一一佛所,皆视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

前既一身之前,能现多佛;今则一佛之前,能现多身。身是法界身,佛是法界佛;一亦法界,多亦法界。一身礼一佛,即前十礼中第三礼。多身礼多佛,即第十礼也。

庚三结显无尽

辛一显无尽

壬一别名虚空

癸一反显

虚空界尽,我礼乃尽;

意谓虚空原无有尽,礼亦无有尽也。今云虚空世界设使有尽,故云反显。

癸二顺释

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言虚空界既不可尽,我礼如何肯尽,是顺释也。

壬二例显余三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如是二字,承上文意,不是结词。乃至二字,并非超略,是转语词。

辛二彰无间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相续,即无间也。自非普贤观行之力,如何得念念无间?愿智者审谛思惟,幸不以生灭之心,取相之礼,而修持之,自然不生疲倦之心,不起厌足之念。以下九门,可以例此。

己二称赞如来愿

庚一牒二愿名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

言称赞者:称,谓称扬;即称述圣德,宣扬优美。赞,谓赞叹;即赞颂德大,褒叹功高也。如来为十号之首,乃仿同先迹号也。金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指法身如来也。转法錀经云:‘一切智名如,正觉名来。’指报身如来也。成实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指应身如来也。虽云三身,实非定三。法身,如净月;报身,如月光;应身,如月影。亦非定一。若说是一,三义宛然;若说定三,同是一月。

庚二释行愿相

辛一明所赞果境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

此所赞境文,较前所礼境文,宽廓广多。观此,可见前后文辞,俱有影略。释义,照前例知,可不繁赘。

辛二释能赞因心

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

此文较前,亦有影略。前科,彼略此详;此科,彼详此略。谓略法力,但心力也;今既言悉以,即亦含在其中矣。

辛三辨能赞舌相

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此文有四义:初至言辞海三句,标能赞相。称扬句,正辨称赞。穷未句,赞所经时。末句,明其周遍。言出过等者,大部出现品中,有一天女,有妙舌根。经云:‘譬如自在天王,有天彩女,名曰善口;于其口中,出一音声,其声则与,百千种乐,而共相应。’彼天女者,出妙音声,不过但合天乐;今以普贤胜解力,所出音声,遍合法界,云出过也。余如文不赘。

庚三结显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如前文释,可以例知。

己三广修供养愿

庚一牒三愿名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

言广修者,谓广罗五尘贵品,修饰百味珍馐,陈供法界如来,奉养十方海会。

庚二释行愿相

辛一正名供行

壬一明所供果境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

释义例前。

壬二明能供因心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

例前可知。

壬三例所供物品

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柱,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

首句,总标。诸供养具,不出五尘;如文所显。须知一切诸佛,历劫行因,皆修品物,供养世尊。如我释尊,第二僧祇,放燃灯佛前,买华布发等;乃至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所谓下,别释。华,眼根所对,色尘也。乐,耳根所对,声尘也。香,鼻根所对,嗅尘也。衣,身根所对,触尘也。诸香与灯,俱触尘所摄。所谓者,原上诸供具之说,而进显之词也。一一云天,非人间贱品,表尊贵之意。一一云云,表品物之多,周遍之意。如须弥山,高大意也;如大海水,宽广意也。文中所出,犹是略举。如是众多品物,供养诸佛,一一皆有广大果报。香言种种者,谓沉、檀、薝卜、龙涎、金馥等。华言种种者,谓须曼那、阇提、末利,及天上波利质多罗树、拘鞞陀罗树等。涂香者,谓和合诸香,煎成香水,以涂身手。行者当供养时,一一俱当发愿。供涂香时,作是愿言:愿无漏涂香,磨蓥热恼者,脱彼诸地狱,一切炎蒸苦。供烧香,当愿云:由我供焚香,得佛无碍智,愿回此香云,气馥寒冰苦。灯供养时,作是念言:由我献灯明,获佛智光照,照彼阿修罗,永改骄狂性,傍生鞭挞苦,互相害吞啖,愿得慈惠心,常生人天路。余如大经云云。

壬四明正供养

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

问:如上所列多多供品,如何辨得?假使能办,又如何能常供养如上所列多多佛耶?答:须知一香一华,无非中道。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故,尽虚空界;即假故,如云普遍;即中故,一亦法界,多亦法界。一一品物,无不称于真理。各各等虚空界,即以全法之身,游诸刹土;称真之物,供养诸佛。是故菩萨,不虚行于所修,常值诸佛,恒不失时;一切品物,常称真而成就也。幸勿生疑。

辛二校量显胜

壬一校量

癸一举所校量

子一总标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谓以前所列供养虽多,一一无非世间财物,总属有为。何如以法供养之为愈乎?故此总标云,诸供养中,以法为供养之第一也。

子二别释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问:云何为法供养?如文列明七行,皆法供养也。第一如说修行。大论云:‘能行说为正,不行何所说?若说不修行,不名为智者。’据此,如说修行,方得佛法。是为以法供养也。法句经云:‘虽诵千言,色情愈固;不如一解,心境忘怀。虽诵千言,不敬何益?不如一行,欣乐奉修......。’第二利益众生者,十地品云:‘所修善根,皆为救护一切众生。’诸佛出世,本为利乐一切众生,故利生名法供养也。第三言摄受者,经又云:‘诸佛出世,本为慈悲心,摄受众生。’故以摄受众生,名法供养也。所以维摩居士,以善方便,居毗耶离,常以六度行,摄取六蔽众生,是真供养。第四言代众生苦者,诸佛世尊,以大悲心,出现于世,故曰为众生故,而起大悲心。今言代苦,即是上契佛心,是为真法供养也。第五言勤修者,经云:‘不舍勤修一切善法,善法若不勤修,便不能利乐众生,即与佛心相违。’故以勤修善根,是法供养也。第六言不舍菩萨业者,经云:‘若舍菩萨所修事业,是亦不能利乐众生。’故以不舍菩萨事业,为法供养也。第七言不离菩提心者,文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故以不离菩提心,是为真法供养也。大部经云:‘善男子!汝应如是解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非以世间财宝饮食,名供养也。何以故?如来恭敬尊重法故。

癸二正明校量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此段经文,必先释义,而后明正意。释义者,言如前供养者,即指向所言华云香云等多多品物,供养极微尘数如来。能供财大,所供佛多,自然获得无量功德。若比校之于法供养之一念功德,犹不若也。详而言之,彼财供养之百分、千分、百千俱胝那由他分,乃至优波尼沙陀分,皆不及法供养之一分也。梵云迦罗,华言竖折人身一毛,以为百分;意谓,尽人身之毛,皆为百分,取数多义。俱胝,那由他,均是大数名词。梵言优波尼沙陀,此云近少分;意取碎大块为微尘,尘数虽多,亦不及一也。正意者,经中正意。所以设此校量者,唯恐钝根行者,只知以能供财多,所供佛多,获福必多;但著事行,不修理观;乐著有为,不信无为。永嘉所谓:‘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非虚语也。如上今解,行者了达一香一华,无非中道,即空即假即中。正供养时,心中作观,及以发愿,则财供,即成法供。维摩所谓:于食等者,放法亦等;于法等者,放食亦等。是为钝根人而设此校量,读者幸勿滞文而害意也。

壬二征释

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首句征。谓何以如上多多财供,犹不及少分之法供耶?以诸下释。第一行,标举。所以谓诸佛世尊,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七行,俱能出生诸佛故。次一行,结显法胜。所以财供,校量不上也。

庚三结显无尽

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今言最胜二字,显出前之多多财供;不徒财供,兼有法供。正供养时,作观发愿;即是财法二供,等无差别。事与理称,所以一一结归无尽也。

己四 忏悔业障愿

庚一牒四愿名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

言忏除业障者,梵言具云忏摩,华云悔过,据此则翻忏为悔也。前列名为忏悔者,即是半梵半华也。忏者,陈露先罪。悔者,改往修来。有云梵语忏摩,华言请忍。下加以悔,意言,请三宝忍受悔过,兴善罚恶,追变往愆也。业障二字,举中以骇前后。所谓烦恼障、业障、报障。今云忏除者,一忏俱忏,亦是举一即三意也。须知业由惑生,报由业感。惑业报三,如恶叉聚;生则俱生,灭亦俱灭。今之忏除,岂是仅除中间,而不除前后?无有是处。造罪,必三业俱来;忏除,须事理双忏。事是作法忏,以除身口二业;理即实相忏,除意地业也。当此去圣时遥,众生业重,非事忏不为功。事忏,须对三宝前发露首罪,至诚恳祷,五体投地,如大山崩。理忏,如普贤观经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宜至诚,忏悔六情根。维摩教观罪性,不在内外中间,俱理忏也。

庚二释行愿相

辛一举所忏罪多

壬一正举

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

贪嗔痴是业因,惑也。身口意是业缘,动之,不论善之与恶,均属于业。作诸恶业,即是业体。唯识论云:‘大乘三业,皆以思为体。’动身之思,发语之思,及思当体,皆业也。故知身口意,是造业之机器。动三之思,名为三业。业有三种:一、善,二、恶,三、不动。今唯取恶;为忏除故,故唯取恶;以善与不动,毋须忏故。

壬二显多

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此段经文,宜引佛名经释之。经云:‘独头无明,为烦恼种,无始受身以来,经无量劫,则劫不可数。一一劫中,受种种身,则身不可数。于一一身,造种种业,则业不可数。’故文云:‘无量无边,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所幸无形,不见相貌;设有相貌,无处安容。据理而言,苟能忏之恶业清净者,所获功德,亦尽虚空界,不能容受也。如闇室之暗,遍满一室,经历千年,其暗如故;须臾灯光照室,其光所遍分量,一须臾顷,便与室中千年之暗,分量齐等。故婆沙论忏悔功德云:‘此忏悔一念之善,如有形色者,大千世界,不能容受。’以敌对相翻,一一即真功德故。

辛二辨能忏心相

壬一辨能忏相

我今悉以清净三业,

此明忏罪之机器也。昔因三业染污,故无罪不为;今明三业清净,故无罪不忏。亦敌对相翻也。

壬二明所忏境

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首句有二意.一者,三业俱一思为体,思体周遍,故昔造罪,尽空界不能容。今忏悔清净之思,亦周遍也。二者,三业俱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假中。即空,故尽虚空;即假,故遍法界;即中,故横竖普周也。次二句正辨所对。昔因亲近恶友,违背良师;今于十方诸佛前,诚心忏悔。亦敌对相翻也。诚心句,简不至心,缓纵情虑,罪不灭也。谓自此已后,不复造恶,恒常安住清净戒品之中,则自然一切罪灭,一切福生。所谓革故不造新,灭业障如翻大地。

庚三结显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己五随喜功德愿

庚一牒五愿名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

随,是随顺,不违逆意。喜,是欢喜,不厌恶意。谓随其见闻,无问大小,乃至一毫之善,一尘之福,皆欢喜也。大疏云:然余处随喜,在劝请后;今之随喜,是忏中别义。事势相连,故先明之。

庚二释行愿相

辛一随喜诸佛德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密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

初缘界广,故云尽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次言佛多,故云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三从因至果,初发心是因,一切智是果,为一切智。中间拚舍身命,经劫常行。所经之劫,非是少时,故云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所舍身命,亦非少数,亦有尔所微尘数。舍头目手足,诚难行苦行也。如我世尊:昔作雪山童子,为求半偈,拚舍全身;为萨埵王子,舍身救虎;为六牙象王,自投猎者;作圆满福智王,施眼睛;为金色鹿王,舍身求道;乃至为最上身菩萨,施头目髓脑。广如菩萨本行经说,阅者详之。波罗密门言种种者,依六度扩充,有八万四千也。诸度尚圆,况檀度,宁不兼于内财乎?智地言种种者,即心地品之四十地也;是福智齐修,所以能二严克备耳。言及般涅槃分布舍利者,谓众生机尽,佛应云亡;如薪尽火灭,势必然也。佛以大悲熏修,遗留舍利,普令众生,灭罪生福也。末二句,正言随喜。善根,犹言功德。

辛二随喜六趣善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

六趣,即六道,举所依之报也。四生,谓胎卵湿化,举能依之果也。天上六欲,人间四洲,固然有善可喜。而三途苦趣,有何善可论乎?今所以云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彼虽极苦,不得谓无一尘之善也。

辛三随喜二乘善

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

声闻,有四向四果,皆超凡入圣人也。初果至四果向,皆居学地,研真断惑,名有学位;唯第四阿罗汉,真穷惑尽,名无学也。俱是闻佛声教,故皆称声闻。梵语辟支迦罗,华言独觉,又云缘觉。出有佛世,闻十二因缘,觉悟真谛之理,故称缘觉;出无佛世,独宿孤峰,观缘悟道,名为独觉。此二种人,未得道前,称有学;了道证真,称无学。此二乘人,为自了汉,从因至果,功德多多,非言能尽,故曰所有功德,皆随喜也。

辛四随喜菩萨德

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

因称菩萨,果号如来。前科诸佛之难行苦行,即居菩萨地中而行,以其志求无上菩提,无论行之粗妙大小,乃至一尘之福,无非是成佛之因,故云广大功德,皆随喜也。

庚三结显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大品经,随喜品云:‘大千海水,一毛破为百分,渧取海水,可知其数;随喜之福,不知其数。’故结归无尽也。读妙经随喜品,即可知矣。

己六请转法錀愿

庚一牒六愿名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錀者:

此即劝请愿也;除谤法障,起慈善根。法者,轨持义,通教理行果。轮者,所乘义,大小乘别。且小乘二部,通名五义:一、速疾义,如轮王轮,有速疾转故;今圣智起时,有速疾之用也。二、取舍义,如轮王轮,舍东州,取南州等;圣智亦尔,舍苦谛,取灭谛等。三、降伏义,如轮王轮,若未伏者,即能伏之。四、镇已伏义,如轮王轮,尽皆归伏,轮亦常行镇之;今明见道,虽断见惑,尚有思在,更起观智,令思伏断。五、上下转义,王轮有上下转;圣智亦尔,三界上下,断烦恼也。苦法智,断下界惑;苦类智,断上界惑也。具此五义,名为法錀。约大乘,有四义:一、圆满义,具毂辐辋三故;圣智亦尔,一具三故。二、摧坏义,螳螂拒辙,轮能摧之;圣智现前,能摧微惑也。三、镇遏义,即于见道,更作观行,镇伏烦恼也。四、不定义,从见道,入修道,从修道,入无学,自既证已,即起慈心,令他同证也。以上约所转义。若约能转,即展转传授义;谓过去佛,传至现未佛也。能所合说,名转法錀。请,谓劝请。小乘自度,但忏而已;菩萨愍他,故须劝请。请佛普雨,自他俱沾也。

庚二释行愿相

辛一学所请境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

前二行,标所遍处,有两重无尽。言一一各有不可说等者,具二种无碍。初一行,明一多无碍;次一行,明小大无碍。所以然者,以性融相,故尔也。后二行,举所请人。人有二:佛是果人,菩萨是因人。言念念有不可说等者,意在所请境宽,能请心亦无边也。一念尚尔,况经多劫乎?

辛二明劝请法

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錀。

言种种方便等者,如我世尊,初成正觉,独坐入定,思惟是事。意言: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众生诸根钝,著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思惟已竟,默然而住。复念诸佛,得梵王请,方转法錀。作是念已,放光远照;致令梵王先请,帝释次请。言劝请,即作礼围绕,长跪说偈等,种种方便。于是佛即鉴大小机,应机说法,名转法錀耳。

庚三结显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讲一切诸佛,转正法錀,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菩萨常请,诸佛常说;尽未来时,无间无歇。这是结归无尽意。

己七请佛住世愿

庚一牒七愿名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

此科是劝请中别义。圭山钞偈云:‘十方一切佛,若欲舍寿者,我今头面礼,劝请令久住。’释曰,众生心净,见佛常住;众生心垢,见佛涅槃。佛无生灭,随机见殊,故知心净观佛,是为真劝请也。

庚二释行愿相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首二句,标处遍。次二句,显佛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