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风雨中的文化巡礼 京津高校学生社团参访兴教寺

发布时间:2024-03-12 14:44:03作者:金刚网
风雨中的大雄宝殿正在施工的兴教寺卧佛殿
明贤法师率京津高校学生社团参访兴教寺
  2013年5月25日,北京大学禅学社、中国人民大学禅学社、北京大学国学社、北京大学宗教哲学研究会、天津大学行思学社、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社等京津高校学生社团的青年学子们,利用周末假期,组成玄奘大师祖庭文化参访团,由明贤法师领队,风雨兼程赶赴西安,参访了千年古刹护国兴教寺,展开了一场触动心灵、撞击灵魂的文化寻根之旅。
 
  五月的关中,一场难得的大雨浸透了燥热的长安地界。尽管早有耳闻,但雨中兴教寺却透出十分特别的清凉,洗去了学子们年轻的躁动。同学们在兴教寺逐一朝拜了大雄宝殿、兴教寺塔、三藏院、卧佛殿等,用虔敬的心感受着兴教寺的古老与沧桑。  兴教寺又称“护国兴教寺”。“兴教”之名始于唐代,原来并无“护国”二字。民国二十八年(1941),时值抗战,爱国人士建议更改寺名为“护国兴教寺”,祈愿佛教护佑国家的平安,得到当时政府准许。前后四年,政府要员及地方仁人捐资修建了大雄宝殿,藏经楼,山亭等并购置土地,共计花费十二万七千零六元。就这样,“护国兴教寺”之名沿用至今。  雨中的寺院犹如净琉璃,大雨抵挡尘埃,更涤荡人性。雨水顺着山势急漩而下,在寺院平缓处汇集流淌,虽然处于漩涡的中心,但庙宇的宁静并没有被打破,雨中的兴教寺更显人心修养的殊贵。  据寺院居士介绍,此前的拆迁风波暂时有了未公开的内部结论,兴教寺暂时不拆迁,而申遗继续进行,采用的是“原状申遗”的方案。所谓“原状申遗”,并非对寺院建筑全然不动,而是要通过整修“还原”成符合申遗条件的历史原状。  不拆建筑了,中佛协抗议强拆的声明已经撤去,寺墙上还留有粘贴声明的痕迹。  参访团在寺内看到了已经开工整修的卧佛殿。殿前的空地上堆放着瓦片、水泥等建材。原来按照皇家寺院标准铺设的琉璃瓦正被拆除,即将换灰瓦。卧佛殿内陈设也有明显移动重置的痕迹。而玄奘三塔旁的介绍石碑被挪动到了流通处旁。据说,整修是为了迎接七月底八月初申遗国际专家的评估,维修工程需要赶在2013年6月30日之前全部完成。
屋顶拆下的瓦片与雕塑阴雨天也在抓紧施工
  高校学生参访团的青年学子们在兴教寺参访时仔细研读了数方石碑,其中寺院修葺的历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仅民国时期,寺院前后就经历了十次修缮。新中国建立后,常明法师住持寺院,历时三十余年,主持新建及翻修殿宇五十余间,石砌坡堤,抢救三塔,方砖铺漫地基,寺院修缮一新。

1982年以后,寺院重新交还僧人管理。僧人用炸石水泥浆砌塔南护坡,抢救了向南倾斜的三藏塔,又自制水泥砖4000多块铺漫塔基正院,用大理石方砖铺漫大遍觉堂、大殿、藏经楼等,并建水塔,植树栽花美化寺院,至1995年底共投资300多万元。
兴教寺修葺碑记
  兴教寺的修缮还见证了国际及各地区的友好往来。从五十年代起,香港圣一法师始终大力支持兴教寺的建设,前后捐资近二十万元。1991年,寺院兴建卧佛殿,日本唯识宗药师寺捐资120多万人民币,其中殿内香樟木卧佛以四川大足石刻卧佛雕像为蓝本,用樟木30多方,仅运费就达6万多元。读到这些,不少同学感慨:寺院原来是这样一代代人修起来的!山门边,风雨中供佛的烛火
  玄奘大师西行求法,以十七年的艰苦旅行,为我国和中央亚细亚以及印度次大陆各国家、各民族建起了一座文化友谊的桥梁;其后又以十九年的辛勤劳动,为我国留下了一份巨大的文化遗产——1335卷佛教经典的译本。更重要的是,玄奘大师追求理想,不惜身命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鲁迅称之为中国民族的脊梁。玄奘大师的行迹之广阔和成绩之丰富,都超过了他的前人和后继。他是历史上我国佛教优良传统最典型、最圆满的体现者。  兴教寺是玄奘大师遗骨迁葬地,是佛教徒心中的圣地。兴教寺因申遗拆迁而广受关注,兴教寺事件也成为中国佛教自我觉醒的里程碑事件。今天,风雨中的兴教寺依然屹立,犹如存于人心的善之花,饱经摧残,依然绽放。  雨下了整整一天,青年学子们在雨中的玄奘塔下静静伫立。他们仰望历经千年风雨的高大古塔,似乎透过厚重的塔壁可以透视到玄奘大师的神圣遗骨。同学们深知,兴教寺的未来也是中华文化的未来;兴教寺风雨,何尝不是中国文化已经经历、还将继续经历的沧桑。  让我们共同祈愿兴教寺平安清净,祈愿玄奘大师加护大众智慧增上,祈愿风雨之后阳光遍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