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宝积经时时处处,佛所导归的都是一心层面,这也是读经的密意所在, 乘佛威力,藉佛印心,直指一心。大宝积经全名大宝积经·净居天子会,全经内容泛论大乘佛教之各种主要法门,涉及范围甚广,每一会相当一部经,亦各有其独立主题,例如四十六会文殊说般若会,主要论述般若性空之思想;第五会无量寿如来会,宣说弥陀净土之信仰。
大宝积经感应
《大宝积经》开篇讲到:“十亿遍照摩尼宝为无垢藏,十亿妙光摩尼宝为大照明,十亿不思议摩尼宝出种种色为妙庄严,十亿如意宝出无尽庄严,是大莲华从于如来超过世间善根所生,菩萨志意之所爱慕,变现诸方。从如幻法出,善法业生;以无诤法性理趣,庄严如梦法性;无行法印顺无着理,遍满十方一切法界,是顺佛境功德所致。”这一段总括了法界实相:摩尼宝喻为一心,一心十亿遍照喻为遍在,无垢藏喻为一心无所不包无所不摄。十亿不思议摩尼宝出种种色为妙庄严,由遍在一心变现出种种境,境现种种妙庄严世界。大莲华境是其中变现的一小世界,境中又变现出菩萨,菩萨心识又变所爱慕,便有了心王心所,有了能取所取的对待,有了世间的空间时间,有了菩萨于各个世界中诸方显现。这些都是变现,从如幻法出,也就是如做梦的梦境;无诤法性理趣即在境中所变现的一切法之法性,如梦性为变现为空性;故一切法行为无,法所依理无可依,八万四千法都无着无依,离能所,顺其境现,在中只随境缘现而已,这便是顺佛境功德。
一心变现境,境中变现众生与法,境中又有场景有人物,人物又有心理活动。这样从一心,一心八识,一心七识,一心六识层层展现一心的功德,从功德的庄严说法界变现的辉煌。
来法会听法众生,有比丘,菩萨,大菩萨。其中有普遍一切诸佛刹的大菩萨皆悉安住普贤行愿,所行无着,变无边身,了知一切佛神变,了知无有众生界,无着无依,所缘无际限境界清净。这是七识境界,具七识境智的菩萨,安住于此境界的菩萨如普贤,文殊,地藏等八千人;还有悉皆觉悟自性谛理,现证实际,入法本性,悉能永断随眠结缚,住无所住,行空寂静,通达佛法,所行境界守护圣法的菩萨尊者乔陈如,摩诃迦叶,舍利佛等诸菩萨,及其他比丘等六识境界的众生。
佛以一音声,众生随类解,说明不同识体平台众生听佛法,是依各自根性与悟性,理解自己只能理解的部分与程度,也说明了佛是法报化三身同具,佛一讲法就会有不同层面的众生听法。佛也因病与药,随众生意而为宣说,如应摩诃迦叶请问,佛开示照耀众生诸根,讲了相,名,分别,我执等,“有妄想则有分别,有分别,则增妄想,若增妄想,则有遍计,若有遍计,则离寂静,若离寂静,则有随逐……”“何名爱处?无有定法名之为爱。名为爱者,名爱处所,然有爱者但由坚着,若坚着时,为虚空爱,若虚空爱生执着者,彼人即当得爱执着,我爱执着者,众生爱执着者,善不善爱执着者。”佛知摩诃迦叶代众生请问,欲先令众生离根识及对根识的执着,然后知一切法空性,说“何名为我执?不实故。住种种想造诸事业,”“其所说法,等于虚空而无积聚,”“云何胜法?谓无想法,”“何等一法?谓一切法悉无所有,”“求诸法本无所有,及求诸法性,亦不应起于求心,”“所有言说,悉名表示,是表示法皆非实有”等等。佛讲法是为众生明了实相,故在高一个平台对下面一个平台将讲,对六识众生就在七识平台讲,先使从了知,在到等持安住,令其一步一步离虚妄。佛对七识平台众生就在八识平台讲,平台也即是认知的相碍。离一层相碍,能缘变所缘,渐渐转依实相平台。七识对六识是天,八识对七识是天,一心对八识是留白。
一切一心识,佛讲法依一心变现的源头讲实相,而众生皆用识心,思量分别,有为有作,起心动念。从本以来,一切法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唯有一心。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