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则不忘。怨则丢过。】
这就是《弟子规》教导我们的「报怨短,报恩长」。我们受人恩惠,念念不忘,古语有所谓的滴水之恩当涌泉为报,一滴水的恩德我们要还他一个泉水。报恩要长、要厚。要报恩首先不能忘恩,这个恩德里面最大的是父母恩,生我们、养我们、教我们,这个恩德无量无边,所以对父母要尽孝,这就是知恩报恩,乃至父母走了之后,年年都要祭祀,报本反始,不忘亲恩。第二个恩是师长恩,父母生育我们身命,师长长养我们慧命,所以恩德跟父母相等。报师恩怎么报?念念不忘师长的教诲,不忘师长的期望,自己早日成就学业、道业,为社会、为众生服务,这才是报师长恩,使师长的法脉、道统后继有人。如果能够念念都想到报孝师恩,光大正法,那成就圣贤也不是难事。
我们这个社会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在於什么?忘恩,忘恩就会负义,负义就是做出那些不应该的,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要使我们社会和谐必须大力提倡孝亲尊师、知恩报恩,这是古圣先贤教化众生的根本。除了父母恩、师长恩以外,还有国土恩、还有众生恩。我们在这一片国土上出生、成长,要感恩这片国土,要会发心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人民是众生)。我们所吃的、所用的都是众生的恩惠,没有众生的勤劳工作,怎么可能有这么丰富的物质让我们得以享用,让我们能够安心求学办道,这是众生的成就。所以上报四重恩,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众生恩,念念不忘。
『怨』,怨就要丢掉,不能够念念积怨。人家对不起我的,要把它忘掉,不要耿耿於怀。看到别人在毁谤我、陷害我,我不能够生怨恨心,要生什么心?生怜悯心。怜悯他无知,怜悯他糊涂,不知道这样是造业,不知道造业将来会受果报。看到他将来必受恶果,我们心里不安,怎么还会对他起怨恨?就好像《太上感应篇》里面有一句讲「见杀加怒」,见杀是见到他受这个恶报,你还要加怒,还要起怨恨,这太不应该了。你明知他将来造恶业受恶报,怜悯他还来不及,怎么能够生怨?不仅不能生怨,不仅要生怜悯心,还要生感恩心。感恩什么?
他这样的障碍我、陷害我,这是给我加福,我能忍得过去,我的福报增加,我的业障消除。你看他冒著造恶受报的这种危险来给我加福,给我消业障,我感恩,内心里绝没有对任何人有对立、有冲突,化怨为亲。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做忍辱仙人一样,歌利王是暴君,割截他的身体,凌迟处死。这是误会他,以为忍辱仙人在树林里面调戏他的宫女,他生愤怒,所以用刀把他身上的肉一块一块的挖下来,结果忍辱仙人对这样的一个暴行没有生任何怨恨,反而生起大慈悲心,怜悯他愚痴,不知道这个果报的惨烈,所以发一个大愿,愿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后来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就是三千年前在古印度成佛的,成佛以后开始教化众生,第一次讲经在鹿野苑对五比丘讲,五比丘当中第一个开悟得度的憍陈如尊者,他就是歌利王转世。果然释迦牟尼佛实现他的诺言,满了愿,第一个度他,这是以德报怨,化解怨恨。如果我们能够在现前社会看到这么多的恐怖分子,这些事件我们都能够用这种化怨为亲的心态和做法,这些怨恨都能够得到化解。古人所谓的「仁者无敌」,真正仁慈的人心里面没有敌人,没有敌人更没有恐怖分子,那些恐怖分子是什么?他学坏了。他们也很可怜,没人教导他们,他们也是人之初,性本善,本来也是个好人,现在只是学坏了。学坏了怎么样?我们要用真诚的爱心感化他们,教导他们回头,不要让他们再造恶,将来堕恶道。你看『怨则丢过』,丢就是彻底的丢掉,把内心里面所有的怨恨、对立、矛盾、冲突统统给化掉。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没有对立,没有怨恨,这诚意正心,自然就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