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与道教之间的话题一直充斥着网络,并产生了各种观点,如“乱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关门避祸。盛世道士归隐深山,和尚出门圈钱。”总之很多网友在两者之间争论不休,那么佛教与道教两者放在一起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本期就简单的介绍一下。
先说一下佛教与道教的联系,作为两个同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的宗教,在某些地方它们之间必然是存在着关联的。
所以说,孙悟空的身上同时有道教和佛教的元素存在。从西游记等民间著作可以反映出来,道教和佛家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的劝善书籍,同时佛教也把它作为佛教书籍广布民间,劝人积德行善。关羽这位三国蜀将也是被佛道共同供奉,佛教称之为伽蓝菩萨,道教称之为关圣帝君。
之所以各自存在了数千年,那么佛教和道教之间是必然存在着区别的。首先最根本的各自的教义不同。在对待人的生死观里,道教崇尚仙道贵生,渴望长生久视。无论是辟谷修行,还是服用外丹,性命双修,都是为了今世,最终的追求是证道成仙。而佛教则相反,佛教的修行目标是涅槃脱离生死轮回之苦,今生的种种努力可以在来世获得福报。无复烦恼痛苦,远离一切贪嗔痴妄想的自在无碍状态。当然,佛教的“人生即苦”的教义会给人一种消极之念,其实也是一种误解,并不是要我们逃避现实,沉沦苦海,而是来教导我们如何离苦得乐。
同时,善恶报应的思想也是佛教和道教基本教义很重要的部分,佛教主张因果轮回,它认为人的现世的善恶,决定了来生的果报,今生所得的种种是由于前世的善恶之行所得。道教则是主张“承负”之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承负的意思是前辈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佛教的因果报应主要是针对自己,而道教的承负则是关系着他人。
其实千百年来,佛教和道教的论断一直是一个很广的话题,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只是简单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我是白云黄鹤道人家,了解更多道教文化知识,请大家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