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道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6-03 13:20:27作者:金刚网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道各是什么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这是小乘佛法中修行次第的四个阶段(果位),合起来称为“四果罗汉”。也就是说,要修到“阿罗汉”这个层次,要先后经过这四个阶段。

1、须陀洹,又译为预流、入流,佛教术语,是南传佛教中的修行位阶,为沙门四果中的初果。

2、斯陀含,是佛教的位阶、果位名称,意为一还果,是第二阶成果成效,因此也称为二果。

3、阿那含,佛教术语,由后秦鸠摩罗什由梵语译为阿那含,“不来”或“不还”之义,声闻第三果。

4、阿罗汉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是佛教声闻中最高果位。

扩展资料:

南传佛教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须陀洹是南传佛教修行证得的第一个果位。南传佛教认为,一个凡夫要修成阿罗汉果,前后要经历四个位次,也就是四个果位。换句话说,就是断一分烦恼,证一分真理。

第一果为须陀洹,意为预流果,意思是凡夫通过修行断尽“见惑”,开始见到佛道,进入圣道之法流。证得须陀洹果以后,永远不会堕入三恶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只会在三善道(天道、阿修罗道和人道)之间轮回。

第二果为斯陀含,意为一来,谓凡夫在断见惑的基础上,进而断除欲界思惑。欲界思惑共有九品,斯陀含只断除了前六品,尚有三品没有断尽,因此还需要在人间天上再受生一次,故名一来。

第三果为阿那含,意为不还,意是在斯陀含的基础上进而断除欲界思惑后三品,不再还来欲界受生,故名不还。

第四果为阿罗汉,意为断尽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见惑和思惑,究竟无余,得不生之圣果,受人天供养。阿罗汉是佛陀十大称号之一。

以上四个果位中,前三果称“阿罗汉向”,指尚在修行阶段,而趋向于阿罗汉果的圣者;也就是说前三果的圣人烦恼尚未断尽,尚需继续修行。唯有阿罗汉断除三界见思二惑,无需再修,无需再学,是四果中的究竟果位。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是原始佛教的究竟果位,南传佛教完全依从原始佛法教诲。但是佛陀灭度六百年后逐渐出现的大乘(北传)佛教却不以为然,认为阿罗汉远未达到佛教的终极,视阿罗汉为“自了汉”。在大乘的修道位次上,最高果位是佛,其次是菩萨,然后才是罗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