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逸闻趣事之妙计反贪,一条红裤子的谣言成为治贪的不二法门
文/盛世赞歌
说起贪官啊,这在历朝历代那可谓是比比皆是,帝王统治者想着办法整治就是斩草不除根。作为贪官的他们或行事低调隐晦,一点不露声色;又或者行事尽显张狂,做事肆无忌惮,甚至是无法无天的地步,不过说起来,这其实都是贪官欲壑难填、狡猾贪婪所致。历朝历代对于贪官的整治都是比较头疼的,不过说起对付这些狡猾的贪官,隋文帝杨坚有一套独特的办法,而且行之有效。
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隋文帝对付贪官的奇招妙计,真是别出心裁,他的总体原则是:悄悄地暗中洒下诱饵,秘密的钓得鱼儿上钩。根据他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两个:一是靠相互监督监督,二是靠“执照”去“钓鱼”。根据历史书籍《隋书》中这样记录,他悄悄的让亲信官员去秘密检查文武百官的日常生活,如果不幸发现有的官员有贪腐行为他一定会严惩不贷,对此严厉惩罚,让那些贪污者不敢再犯。根据记录中了解到,隋文帝曾经有那么一次,一次性罢免了河北52个州的贪官污吏200人之多,这在各朝各代都是少见的;隋文帝他还暗中派人向一些具有可疑行为的官员行贿,这个在现代称之为“钓鱼”。一旦这些人没能控制住自己,一旦他们秘密受贿,隋文帝就立即下令把他们都处死。从而慢慢的形成一种受贿如此危险,保命为重的良好风气,朝廷中谁也不能拿自己的性命随便开玩笑,隋初的贪腐之风也就此禁绝,这在当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朝廷再无贪污之人。
后来有学者分析:隋文帝治贪方法如此奏效这个绝非是偶然的,产生这样的效果其实这与他的性格和经历,以及他的神奇的头脑、行事作风都有直接的关系,包括现在的好多书籍都在强调性格改变命运,其实也是有些道理的。隋文帝杨坚他的性格沉稳而且内敛,而且杨坚在治理国政上还是个非常有主见且勤于思考的人,行事果断。
根据历史书籍《隋书》中对他的评价是“深思治术”,这是对他很高的评价,这也可从他开创的科举选拔制度上这一事件中略窥一斑。空前的科举考试制度让人们部分出身的贵贱,不限高低门第,真正做到了唯才是举,只是少有的缺点暂且不说,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有它的缺点,进而需要慢慢的完善。隋文帝同时也废除了九品中正制的推荐选拔,所谓推荐选拔就是人推荐人,想想这个制度,它自然存在弊端。而以试取第,公平竞争,这就封住了多种腐败之源。正如现在有些单位仍然存在推荐机制,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这就很容易形成小团体。
回顾隋文帝杨坚一生,杨坚曾经效力于当时的北周,曾经亲眼看到北周的腐败和没落,在更迭中,他感同身受。经过那次遭遇,他深深的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样的道理,所以他才深知贪污腐败对于国家的危害性是多大。在此之后,因此他崇尚节俭,体恤民情,不予奢侈。曾经有一次,当时关中饥荒,百姓民不聊生,当杨坚他得知老百姓竟以豆粉拌糠为食来果腹时,竟情不自禁悄然流泪,并深深的自责,进而他下令降低自己的伙食标准,降低朝中大臣的伙食标准,要做到不喝酒,要做到不吃肉,要做到节俭。也正是他如此亲民爱民的举动,让天下百姓都看到了他的仁慈之心,他爱护百姓之心,他的这个举动在历朝历代帝王中是极少见的,他是真心爱护他的子民。贪官虽贪,,但是察言观色的本领还是很强大的,通俗一点就是最会看人脸色,当他们都知道皇上身为帝王,他都如此躬行节俭,不予奢侈,即使有贪官,正处于这个阶段,谁还敢大捞钱财,胡作非为?除非他是不要命了。
历史书籍《隋书》中还有这样的一次记载:说是有一次,刑部侍郎辛檀穿了一条红裤子,说传红裤子就能官运亨通,从此顺风顺水升官发财,这个消息不知道怎么传到杨坚的耳朵中了。杨坚听说这个消息后,很是气愤,他认为这根本就是妖言惑众,影响朝纲,于是他下令要处死他,以儆效尤。但是当时的忠臣,也就是掌管司法的大臣赵绰说,如果是按照当朝的法律条文,他还不够死罪,不能轻易地杀他,不然您就会背负昏君之名。隋文帝转念一想,觉得赵绰的说法是对的,于是就没将辛檀治罪,还奖励了赵绰。皇帝本人如此重视法律,还有哪个贪官敢以身试法?正式因为琐事都按照法律行事,隋文帝是朝中大臣的好榜样,谁还这么缺心眼的去与他抗衡。
这只是史料记录中的一件事情,更多的记载还很清晰的记录着:隋文帝杨坚宽减前朝刑法,减掉很多严苛的法律。
他是以仁政为基本原则来管理朝政的,即使是仁政,但是他对贪官污吏却毫不手软,绝不姑息,一查到底。不能不说隋文帝头脑清晰、处事果断。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于隋文帝如此绝妙的治贪高招都会深感佩服,但是说起来也怪, 后世却无人效仿,其原因是此举实在很难把握,很难把握他的尺度。就像《延禧攻略》中,皇帝很为难的要杀掉皇后的生父来保全家族名声一样,需要权衡他们的利弊。
隋文帝的伟大之处你Get到了吗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