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结缘网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6

发布时间:2024-01-23 11:45:04作者:金刚网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三卷6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

(堂舍楼观第十六)

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金刚乘三昧耶戒弟子黄念祖敬解

第三卷

堂舍楼观第十六

本品有二:一者,佛及诸菩萨居处。二、菩萨随意修习,从因得果,自由行道,皆大欢喜。

(一)、

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楼观栏楯,亦皆七宝自然化成。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明妙无比。诸菩萨众,所居宫殿,亦复如是。

‘讲堂’者,说法讲经之堂舍。‘精舍’寺院之异名。《新译华严经音义》曰:‘精舍者,非以舍之精妙,名为精舍。由其精练行者之所居,谓之精舍也。’‘楼观’即楼台。‘观’者,楼也,台榭也。‘栏楯’,即栏槛,俗称栅栏。纵者曰栏。横者曰楯。极乐殿阁皆从弥陀净心流现,众宝所成,非从木石,不假斤斧,随机应现,故曰‘亦皆七宝自然化成’。‘白珠’乃蚌中所生。白洁者贵,白珠者,珠中之上品。‘摩尼’见前释。‘交络’谓交互网络。如《汉译》曰:‘复以白珠、明月珠、摩尼珠,为交络,覆盖其上。’如是妙珠摩尼所成之网络,覆于七宝楼观栏楯之上,极为明妙。又《往生论》曰:‘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又第四十二‘彻照十方愿’曰:‘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均表极乐之宫殿楼观,皆如明镜,照纳十方。故昙师曰:‘宫殿楼阁,镜纳十方,宝树宝栏,互为映饰。’可见极乐之明妙,无能比者。故云‘明妙无比’。至于菩萨所居之宫殿,亦复如是明妙。深显真实平等,如如一味。

(二)、

中有在地讲经、诵经者;有在地受经、听经者;有在地经行者,思道及坐禅者;有在虚空讲诵受听者,经行、思道及坐禅者。

上(一)表境,此下表境中人,诸往生者各依其品位,随其意乐,自在修习。或在虚空,或在平地。各各随意讲诵、听受、坐禅、行道。

‘经行’旧云行道。乃于一定之地区,旋转或直往直来。用以防睡,并可养身疗病。《玄赞二》云:‘于中往来,消食诵经。如经布绡之来去,故言经行。’又《法华经序品》云:‘未尝睡眠,经行林中。’又‘思道’,思维于道也。思量于所对之境,而了别之,曰思维。又《观经》韦提希夫人请曰:‘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善导大师注曰:‘言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忆念彼佛依正二报四种庄严也’。‘坐禅’,坐而修禅也。禅者梵语,具曰禅那。译为静虑,思惟修等。静虑者,禅那之体为寂静,而亦具审虑之用。故曰静虑。静即定,虑即慧也。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如《俱舍论廿八》曰:‘依何义故立静虑名?由是寂静能审虑故。审虑即是实了知义。如说心在定,能如实了知。’又思惟修者,指因而言。一心思惟研修,是为因。

从此乃得定,故名思惟修。(上言禅者,均指六度中,第五度之禅定。)

或得须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阿罗汉。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各自念道、说道、行道,莫不欢喜。

上明彼土人民,随所修习各得其果。须陀洹乃至阿罗汉。乃声闻乘圣果之差别。一、须陀洹果,译为入流,预流或逆流。又名初果。入流与预流同为一义。谓从凡夫初入圣道之法流。逆流者,谓入圣位,逆生死之瀑流。与上文字虽异。实义相同。断三界之见惑,即得此果。二、斯陀含果。译为一来。又名二果。一来者,断欲界九地思惑中之前六品。因尚余后三品,故仍须在人间与欲天受生一度。故曰一来。即一度往来之义。三、阿那含果。旧译不来。新云不还。乃断尽欲界思惑残余之后三品。不再还欲界之位。尔后受生,则为色界或无色界。四、阿罗汉。译为杀贼,应供,不生。乃断尽上至非想处一切思惑之声闻乘极果。以断尽一切见思惑,故名杀贼。既得小乘极果,应受人天供养,故曰应供。于一生中,尽诸果报,入有余涅槃,不再来三界,故曰不生。上云得四种声闻果者,皆指断惑而言。实则诸往生者,悉发菩提心,均是一佛乘。所谓声闻者,只是显示其断惑程度而作顺俗之谈而已。

‘阿惟越致’又作阿鞞跋致,乃不退转于成佛道路之义。小本《慈恩疏》曰:‘阿鞞跋致者,阿之言无。鞞跋致言退转。故《大品经》云:“不退转故,名阿鞞跋致。”’经一大阿僧祇劫修行之菩萨,方至此位。但净土法门大异于是。《小本》曰:‘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今曰:‘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两本正同。又《弥陀要解》曰:‘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海,此云一切种智海,即如来果海。别教须登初地,圆教至初住。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方能双舍二边,全归中道,念念流入萨婆若海。足见念不退之难证。但净土妙法,‘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是以灵峰大师赞曰:‘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

末后,诸往生者,因随意修行,受用种种大乘法乐,并自在得果,故‘莫不欢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