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也想打一个比喻,大家通过比喻来理解。比如说:你从家里边拿了一个存款单,到银行去取钱,早晨出发,家离银行有点远,路上交通又不方便,又有别的事打闲岔,又交通堵塞,一直到下午才到了银行的柜台。你来一趟可不容易啊!把存折拿上去,银行的职员会不会给你兑换现金、会不会给你钱?你把存折拿出来:“哎,我这上面有存钱,我要取多少钱。”会不会给你?肯定给你,对不对?只要你拿银行的存款单来就行了。
另外一个人,他家就住在银行旁边,隔得很近,屁股一转就到了,一分钟就到了。到了银行里去,把存款单往上一递,银行的职员会不会问其它的话?他一看,“哎呀,是存款单,有钱”,就把钱给你。
第三个人,他也来了,辗转花了好长的时间到了,结果把存款单住上一递,不是这个银行的存款单,是别家的。银行职员会不会把钱给兑换他呢?不会给他。他在那里耍赖皮,他说:“哎呀!我来的可不容易啊!费了多大的周折,从上午到下午才来,你是不是慈悲慈悲我,就把钱给我吧!”这样行不行?
(“不行。”)
这是一个比喻。
这个比喻要问问大家,这个存款单就代表什么?存款单就代表六字名号;从家里出发,代表什么呢(看你们可有智慧)?从家里拿着存款单出发了,就代表我们现在开始念佛,在执持名号,“刚刚刚刚……”一路走;到了银行柜台,代表什么呢?就代表我们到临终了;银行柜台的职员代表什么呢?代表阿弥陀佛;给你兑换现钱代表什么呢?就代表接引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是作这么几个代表。你这个路很长,你家离银行很远,交通不方便、路很长,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寿命比较长,七崴、八崴才到临终这个时候。银行的职员不会问你说:“哎呀,你来辛苦了!你搭车多远哪?你搭车两个多小时,一上午啊!”会不会问你这个路线时间长短呢?他不会问的,不会因为你时间长就多给你兑换钱。你存款单有多少钱就给你多少钱,对不对?也不会因为隔壁这一家很近,屁股一转过来,一分钟就到了,说:“你这么短的时间就到了,不艰苦一下,不那么很长时间,不给你钱!”他不问。银行职员只看你拿的这个存款单,拿来了就给你钱。至于你来的路上是时间长、时间短,这个不管,对不对?
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说我们念这句名号,我们抓住它不要放。
另外有个人,他听说人家拿存款单一分钟到银行,也能取到钱。结果他家离银行两个小时,他也学人家,他把存款单拿在手上一分钟,走在路上就把它扔掉了,这样到银行能取到钱吗?能不能?
(“不能。”)
有人听说临终的人念一句佛、十句佛也可以兑现往生,这样他也是念一句佛、十句佛,然后他扔掉不念了。这样到了临终的时候能往生吗?
能不能?(“不能。”)
就像那个人一样,人家是家离银行近,屁股一转就到了,人家把存款单送去,哎,把钱给他;你隔了两个小时的路程,听说人家拿存款单一分钟也可以取到钱(不在一分钟还是多少时间,他错误地理解了),然后就把它也在手中握了一分钟,就丢下来了,好像也念一句佛、也念十句佛,再也不念了,这个佛号丢掉了,存款单丢掉了,就不能往生了。
我们的寿命还长,我们现在就把这个六字名号就抓在手上,一直走走走走,走到银行的柜台才能兑现。半路上如果丢掉了,给贼偷去了,到银行里边就没有了。如果自己不认识,把它丢到垃圾桶里边去,那么,到了银行也兑不到钱,是不是?什么叫被贼偷去了呢?就是善导大师在“二河白道喻”所比喻的错误的见解、邪见的人,邪知、邪见,也包括别解、别行的人,说:“哎呀!你这样光念佛行善怎么能往生?这样不行的!”你听了他的话,然后就不念佛了,等于说你这个存款单被贼偷去了。那么,你到了临终是得不到往生。
前面我们讲了三个人,还有一个人,他也是拿了这个单子来,费了很大的周折,结果拿到银行一看──工商银行,他拿的不是工商银行的存款单,这样会不会拿到钱?
(“不能。”)
这个比喻代表什么呢?
(“杂行杂修。”)
对,大家还挺有智慧的。这个就代表你不是专修念佛的,你念佛到阿弥陀佛那里兑现。结果你修这个法门、那个法门,到了阿弥陀佛极乐银行:“哎?这不是我这个银行的。”你跟他说:“阿弥陀佛,我好辛苦,这么长时间啊!”如果银行之间可以通兑,工商银行跟农业银行联网了,“我们网上查一查,给你转一下子”,也还差不多,对不对?我们这所有杂行杂修的人都要回向,都要转──何必麻烦阿弥陀佛呢?太麻烦了!而且这个是小小功德,不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存款单,我们要拿着阿弥陀佛给我们的六字名号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有没有听懂?
(“听懂了。”)
所以,念佛不在时间久近,不在时间早晚。
。。。。。。【不问时节久近之文(三)】 这里还有一段文,也是善导大师所写的,叫“不问时节久近”,说: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你不用怀疑,决定往生!所以,善导大师讲“不问时节久近”,是讲了好多地方,都是他一贯的宗旨。【“不问时节久近”启发之一:往生靠名号】 “不问时节久近”都能往生,它给我们的启发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往生极乐世界跟我们本身念佛数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没有关系。阿弥陀佛不问这个;跟我们念佛时间的长短,也没有关系,祂也不问这些;跟我们念佛的功夫深浅,也没有关系,阿弥陀佛也不问这些。因为你时间久,你就念佛多,相对来讲就功夫深;时间近、时间短,你就念佛少,相对来讲就功夫浅。但这些是我们凡夫这一边的,阿弥陀佛都不问这些。之所以不问这些,也就是说:往生不靠我们的功夫,不靠我们修持到某种程度,是靠我们所念的这一句六字名号的本身去往生的,所以才不问时节久近,只问你是不是念了佛。善导大师前面解释的叫做“念念不舍”,虽然说“不问时节久近”,但是他有一个原则,就是“念念相续”、“念念不舍”,从现在开始,“一发心以后,就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这个是个原则。因为这个原则如果不奉行,就像刚才打的比喻,你这个存折,半路上就把它丢掉了,拿不到钱。我想刚才这个比喻也能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拿这个存款单到银行去拿钱,银行的职员是不管你路上花时间的长短,他不问这些,不是因为你路上“过五关、斩六将”的,你来了他就给你钱。他是因为我们这个存款单里边本身有钱,他才给你钱,对不对?(“对。”)所以,不是靠我们到银行路上时间多长,没有关系!我们从现在开始,《阿弥陀经》里边说“执持名号”(存款单是外面看得到的,我们拿在手上、揣在怀里边),这个名号,是我们用心把祂执持,用心“执持名号”,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丢失,这个叫“执持名号”。我们之所以念佛能往生,是因为这句名号的本身能令我们往生。所以,阿弥陀佛才不问你念佛时间长短,你念一声彿,也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念一万声佛,还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本身,所以,是看这一句名号本身。【“不问时节久近”启发之二:不管平生和临终】 就像银行的职员,因为存款单里边本来就有钱,来的时候,才给你兑现。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里边,如果没有我们往生的功德的话,那么你念得再多,能不能往生?你说!如果这六字名号……(“哎,好像师父,你在这里讲,老是给我们出难题,老是让我们动脑筋想。”要想一想了,如理思维嘛),如果这个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里边没有我们往生的功德,你念一千遍、一万遍都不能往生,对不对?就好像这个存款单里边没有钱,你把它抓在手上,抓得飞烫、你握得再紧,你去还是拿不到钱。如果这个六字名号里边有我们往生的功德,我们现在来念的时候,现在里边就有功德。所以“不问时节久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是不管平生和临终,“平生”就是指我们现在身体健康,活着的时候,平常的时间;“临终”就是指我们临命终时。我们往往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认为:平时念佛不管用,平时念佛都是作演习,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都是训练式的;到临终念的那一句佛,好像才管用、才能往生。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就好像那个人,拿着存款单到银行取钱,他以为“从家里边拿出来的这个存款单不管用,到了银行往上一递,那个时候才管用”,是不是这样?是这样啊?那你们家取钱都不会取吗?如果从我们家里面拿的这个存款单不管用、没有钱的话,你到银行里取,照样不管用,对不对?你到银行往柜台一递,“哎呀,”心里担心说:“哎呀,能不能给钱?”哎!给钱了。那个时候他给你钱、管用,说明你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就有那么多钱,是不是?(“是。”)我们从现在念佛,到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前接引了,不是我们临终念的那一句佛才管用,是我们现在念的这句佛里边就有阿弥陀佛的接引,不然的话,到临终的时候,也没有往生。所以,这个叫“执持名号”。我们现在念的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没有改变的,一直抓住它,执持、执持、执持,到临死、临终了,哎,南无阿弥陀佛现在面前,往生净土了。所以,现在念的佛和临终念的佛,是不是一尊佛?(“是。”)没有两尊佛嘛!是不是一句佛?(“是。”)这样反复地说明,是要说明我们现在念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就能救我们,如果当下我们一口气不来,当下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我们还有寿命,我们就延续,“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过了三年、五年,那个时候再往生。。。。。。。【总结】 “不问时节久近”就给我们这几个启发,我们把它稍微地总结一下:“不问时节久近”就是说:我们往生不在于念佛时间的长短、寿命时限的长短,和遇到念佛法门时间的早晚,不在这些,也不在我们功夫的深浅,也不在这些。在哪里呢?在于六字名号本身能让我们往生。这是对我们的启发。虽然说不在时节久近,但并不是说“我就念一句佛、十句佛,念上一年、三年,然后我不念了”,那样不行。为什么呢?那样等于你丢弃了。不在时节久近,就要我们来“念念不舍”、“念念相续”,这样才叫做“执持名号”。所以,《阿弥陀经》里面虽然说“若一日”到“若七日”,并不限定在一天、七天,而是一辈子的念佛。所以,刚才我们读的这一段法语,就是善导大师引用《阿弥陀经》的“若一日……若七日”那段经文来解释。善导大师的解释说:“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这两句话是在解释“善男子、善女人”,因为“善男子、善女人”,也有人误解为是修五戒十善的人才能往生,可是善导大师说:这里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指“一切凡夫”,不管你是罪还是福、是罪多福少还是福多罪少,也就是《观经》里边所说的九品众生。九品众生的前六品,是福业众生;后三品是恶业众生。前六品有世间福报、小乘的福报和大乘的福报,修这三福业;下三品是十恶、破戒和五逆这三恶众生。所以,“不问罪福多少”这个是在解释“善男子、善女人”。下面说:“不问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这个是善导大师解释“若一日……若七日”。“若一日……若七日”,不限在一天、七天,而是说上尽一百年,下到一天、七天──也就是一辈子的念佛。下面说:“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一心专念”,就是在解释“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所以,善导大师的解释很明了、很简单,我们听得懂,也做得到。这样就定得往生,不用怀疑。【“不问时节”的根据:“乃至十念”】 之所以“不问时节”,虽然祖师这样地解释,从阿弥陀佛的本愿来讲,它来自于第十八愿里边所说的“乃至十念”。“乃至十念”就是阿弥陀佛不限定我们念佛的时间早晚:你临终遇到了,念一声佛、十声佛,也属于“乃至十念”的范围;你年轻少壮的时候就遇到,念到三十年的佛、五十年的佛,也属于“乃至十念”的范围。【“乃至十念”不可断章取义】 所以,有的人错误地理解“乃至十念”,他就执著,抓住这个“一念”、“十念”,说:“经文讲的,乃至一念、乃至十念都必然往生,我就念一句、十句,我就不念了。”这样就是错误的见解。因为这里的经文,它不限在十句、一句,它说“乃至十念”。“十念”是指临终的人,来不及念更多的佛,念十句佛;“乃至”就是指平时一辈子的念佛。所以,他叫断章取义,舍掉“乃至”两个字,只取“十念”两个字,这个不是经文的意思,这个叫断章取义,这样是错误的理解,这样不能往生。好!大家请合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