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兰州晚报作者: 雒焕素
在人们的印象中,许多佛寺都是依山傍水,占尽自然秀丽景色。但是武威鸠摩罗什寺却位于车水马龙的闹市中心——武威市北大街。这使得这座千年古刹骤然成为闹市中的一片净土。武威藏学研究会理事吴生华先生的一句偈语道破天机:“胸中若有山林气,何妨门前车马喧”。
武威鸠摩罗什寺之所以有名,缘于鸠摩罗什大师,这位天赋异禀、愿力深广、一生坎坷而传奇的伟大佛教思想传播者,一路从西域走来,驻留武威,掀开了中国佛学史上辉煌的一页。
外国僧人?
在甘肃武威,经常会听到文化圈和宗教界的人士说起鸠摩罗什大师。人们都说,鸠摩罗什是一位传奇人物,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对此,记者充满了好奇。但更让记者好奇的是,鸠摩罗什是一位外国高僧,鸠摩罗什的传记也被放在“外国译经家”的类别中。鸠摩罗什大师到底是中国僧人还是国外高僧,他为什么会来到中国并且长住武威?
《武威通志》有记载:“鸠摩罗什(344—413年),天竺(今印度)人。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命骁骑将军吕光远征龟兹,获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太元十年(385年)三月吕光自龟兹还师,迎鸠摩罗什俱东。同年九月吕光自领凉州刺史,鸠摩罗什留居凉州17年。”
《凉州文史资料》亦有记载:天竺高僧鸠摩罗什在凉州17年,广泛播洒大乘佛教的光芒种子。当时的长安史僧僧肇,曾千里迢迢来凉州,在鸠摩罗什门下受业。河西各地僧人慕名而来后凉,拜鸠摩罗什为师,求教大乘之佛法。西域和中原的高僧也慕鸠摩罗什之名,络绎不绝来到后凉,跟鸠摩罗什交流研习佛学,一时使得凉州佛法之名远播中外。
以上资料可知,鸠摩罗什是一位来自印度的僧人。
身世传奇
去年十月的一天,记者走进鸠摩罗什寺进行求证。
鸠摩罗什寺正是鸠摩罗什大师当年驻武弘法的地方,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寺院四面临街,东临北大街,西靠平等巷,南接王府街,北至西巷子,占地面积32.8亩。寺院最早建于后凉(公元386—400年),唐代、明代和清代都曾经进行大规模的修缮。目前,该寺院又一次正在修缮当中。
在现任住持理方法师的指引下,记者再一次领略了鸠摩罗什寺的全貌。鸠摩罗什寺原建筑建在自东向西的一条中轴线上。临街为三间木制牌楼,上书罗什匾额。过牌楼为小门,三开间,大起脊,四角飞檐。进小门为天王殿,两侧塑四大天王金身,正中塑韦驮菩萨和弥勒菩萨。韦驮菩萨手持宝剑,显降服群魔像。弥勒菩萨面向门外,笑口常开显欢喜。穿过天王殿就是大雄宝殿,共五间,塑三宝佛、十八罗汉。
绕过大雄宝殿,后面就是鸠摩罗什塔。理方法师讲,据《祐录》、《梁传》记载,鸠摩罗什祖籍天竺,世代国相。祖父达多倜傥不群,父鸠摩炎聪明有懿节,为避相位出家。龟兹王闻之甚敬慕,亲自出郊迎请为国师。其母耆婆为龟兹王妹,出身高贵、识悟明敏。据说一日耆婆出城见枯骨纵横遍野而有所悟,不顾丈夫阻扰矢志出家,终得受戒业禅法。时公元350年,罗什七岁,亦随母出家。当时龟兹流行的佛教多小乘学,鸠摩罗什随学的老师佛图舌弥是著名高僧,对阿含部经典研习甚深。然罗什“从师受经日诵千偈。偈有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诵毘昙既过,师授其义。即自通达,无幽不畅。”
“三寸不烂之舌”
根据理方法师介绍,鸠摩罗什祖籍印度,出生在西域“龟兹”。魏晋之时,人们认为西域的“龟兹”当属“外国”。因此,鸠摩罗什一直被称为“外国僧人”。
在鸠摩罗什寺,记者看到了具有传奇色彩的罗什塔,它正是鸠摩罗什大师“三寸不烂之舌”的葬舌之处。
根据《武威通志》记载:“鸠摩罗什带领弟子八百余人,译经74部、384卷,被后世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译经,非常注重原经经义和风格的创新。鸠摩罗什曾说,天竺国很注重佛经的文辞,讲求声调格韵,以能入笙弦为上乘。如果翻译只求大意相近,失掉歌以吟咏的文藻,就像嚼饭喂人,不但无味,而且令人作呕。因此,经鸠摩罗什翻译的佛经,在义、音两方面,都算得上尽善尽美,炉火纯青,既不拮屈聱牙,又保存了“西域趣语”的特征,千百年来为僧众所喜爱。鸠摩罗什大师曾发下宏愿:“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中国佛教史》记载,弘始十五年(413年),鸠摩罗什圆寂于长安大寺。依教焚尸时,“薪灭形碎,惟舌不坏”。武威人民为了纪念鸠摩罗什,建立“舌舍利塔”。
记者看到,正午时分,由于日光照射,藏经楼与罗什塔斜对,经楼门隙,塔成倒影。塔为空心,八角十二层,高32米,塔座八角,周长25米,高2米,全部条砖叠砌。塔基四周有砖砌花栏宇墙。塔底层比其他各层较高,门朝东开。塔最上层东设小龛,龛供佛像。塔顶形似葫芦宝瓶,每层都有平砖砌叠的腰檐,逐角角质翘起,风铃脆响,给人一种目眩意夺,心神清彻之感。
长住武威17年
鸠摩罗什在武威漫长的17年时间里,一面学习钻研汉语,大量接触佛学以外的汉文经史典籍,一面讲授佛经、宏法传教,为他以后从事大量的译经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学派和宗派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主持翻译或重译的经论中,《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和《大智度论》直接助长了中国大乘佛教般若学说的传播。《成实论》是成实宗的主要经典,《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三论宗的主要经典,《妙法莲华经》即《法华经》是天台宗的主要经典,《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主要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在禅法和戒律方面,《坐禅三昧经》是第一部大乘禅法经典,《十诵律》是第一部完备的汉译小乘戒律,《梵网经》是第一部大乘戒律,受鸠摩罗什影响由佛陀耶舍译的《四分律》,唐以后至今仍然是汉地通行的戒律。另外,《弥勒成佛经》和《弥勒下生经》是民间弥勒信仰的经典。
鸠摩罗什译经传教的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佛学弟子,其门下弟子号称三千。优秀者有“什门四圣”(僧肇、道生、道融、道僧)、“什门八俊”和“什门十哲”。其弟子僧肇,在鸠摩罗什圆寂之后,亦精研佛法,并建立了自己的佛学思想,被后世人称为“中国玄学大师”。
就在记者追寻鸠摩罗什大师踪迹的过程中,今年二月的一天,突然接到罗什寺院住持理方法师的电话,随即又收到他传发的电子邮件。原来,经过多方求证和宗教界最新考察:龟兹在新疆境内,即新疆阿克苏库车。这里,正是当年丝绸之路西域古国龟兹所在地。汉代的西域都护府、唐代的安西都护府和龟兹都督府均建于此。因此证明,鸠摩罗什实际上就是中国人。时下,在新疆库车克孜尔石窟,就安放着鸠摩罗什铜像。
版权所有:金刚经结缘网